APP下载

姑苏旧梦忆繁华《红楼梦》里苏州事

2017-09-15编辑整理丁云

现代苏州 2017年17期
关键词:贾家苏州人贾母

编辑 整理 丁云

姑苏旧梦忆繁华《红楼梦》里苏州事

编辑 整理 丁云

分享会现场,读者读者如云,外围还有一大波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欧丽娟是台湾非常知名的文学学者。她用11年时间潜心研究《红楼梦》,在台大的《红楼梦》公开课,很多网友像追剧一样看。她的研究领域还包括唐诗和中国文学史。

竟有词语叫“苏坐”,林黛玉的家世胜过贾宝玉……近期,欧丽娟途径苏州,分享了《红楼梦》里诸多的苏州故事。

姑苏元素美妙柔化金陵

苏州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红楼梦》也由这个城市揭开序幕。这部博大精深的小说,像文化百科全书一样吸纳了大江南北各式各样最优秀的文化要素。

《红楼梦》里大部分故事发生在北京,以金陵最重要,也是他们的祖籍,许多重要的城市文化象征也都由金陵来负担,小说前80回大概就出现37次与金陵相关的名称、别名。但里面还有一个苏州情结。苏州几乎就是金陵之外,《红楼梦》最喜爱的一个城市。

整个小说第1回在女娲补天后,从神话世界进入到现实人间,由苏州这个城市切入到人间叙事,“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明明姑苏是苏州,但是脂砚斋的评语说,这个姑苏就是金陵。

很多时候,我们用自己的感觉、意识形态去读《红楼梦》,会以片概全,扭曲,甚至有投射。可脂砚斋不是,他是曹雪芹非常亲近的亲友,甚至有人说是同宗族的长辈,完完全全在同一个阶级背景,甚至共享曹家的集体记忆。他更了解《红楼梦》的创造宗旨、意识形态、思想价值观、审美品位各方面。我们与此相隔的不止是200多年时间,还是一个巨大的文化断层。

说姑苏就是金陵,脂砚斋明白告诉我们,小说家运用了虚构的特权,让江北、江南融合为一,创造出一个大观园,里面其实各地特色都有。荣府里金陵十二金钗,很多是苏州姑娘。小说以苏州风物美化了贵族世家的生活风景。

《红楼梦》里姑苏跟金陵是二合一的关系。金陵是一种代表,整个城市所容纳的非常庞大,从六朝以来的文化内涵,是姑苏比不上的,但是苏州有非常特别的文化涵意,被曹雪芹纳入金陵叙事里来,变成金陵的一部分,甚至是彼此的代换。

红学大家俞平伯先生说,可见金陵就包含苏州。换句话说,金陵、苏州都可以作为江南的代用语。南朝谢灵运的下一代谢脁有两句诗非常有名,“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金陵是特别融合有一种权利和美丽的伟大城市象征。苏州是金陵之外的另一种江南佳丽地。

曹雪芹是一个精英贵族子弟,文化品位格调之精致,绝不是一般人能够望其项背的。《红楼梦》大量吸收了只有苏州才能够提供的精致优雅的审美气韵,那里日常耳闻目染、时时刻刻在生活里接触的,就是最优雅的东西。

苏州在明代前,就真正建立起了艺术上精致、优美的造诣,甚至是全天下文化风尚的领导者,有流行中心的地位。

明朝前期的王士性有一段话,说苏州人“好古”,让其艺术发展各方面都能够保持最纯正、丰沛的力量,再加上人聪慧,创造力源源不断,艺术不断精进。临摹书画、仿铸鼎器的造诣之高,真假难辨。只要“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苏州人已经变成全天下品位的权衡。斋头清玩、几案、床榻之类,他们不喜欢太过花哨的,喜欢古朴的,即便物有雕镂也都要仿古,有商周秦汉之式,“海內僻远皆效尤之”。

他说,“学诗、学画、学书,三者称苏州为盛”。苏州人一出,天下就为之神往。虽是明朝人说的,但苏州这样的文化领导地位,直到清代都还是存在的。

到明末,周亮工的父亲,非常有名的朝臣周文炜说到“今人无事不苏矣”,包括“苏坐”。

古人生活里伦理非常重要,《红楼梦》就展现了这一点。林黛玉刚到荣国府,给她一个排场很大的晚餐,曹雪芹有意说,在我们世家大族,伦理规范是无比重要,那是错不得的,尊卑长幼都非常严格。

周文炜说,主人尊重来客,让客人上坐,结果客人说他喜欢苏坐,就是苏州人的坐法,东西相向而坐,与正统的南北向的尊卑坐法不太一样。客人坚信苏州人的品味。坐位是非常正统、最基本的生活规范,没想到这方面都有人以苏州人至上。周文炜说,30年前还没有到这种程度,但到明末,苏州的影响力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出现“苏坐”这样的品位表现。但他还是承认“苏坐”是有道理的,用苏州人的坐法,从坐位就受到熏染,于是言语更优雅,动作更气质,那是一种坐位带来的无形的塑造。苏州的影响力竟到这个程度。

《红楼梦》里把姑苏当作是金陵的延伸,因为苏州的美可以让金陵的王气更加柔和,更加美丽,让那种帝王的权威不会流于霸气。这是曹雪芹的用心良苦。

台大中文系教授欧丽娟

林黛玉出身贵过宝玉

林黛玉非常出身高贵,甚至是高于贾家的贵宦后裔。

《红楼梦》第1回说,“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一定有“贵”与“富”。

“富”指经济,但“贵”呢?跟家世背景尤其阶级有关,通常要有很好的代代相传的官位,爵位更好。曹雪芹到第2回就明确,贾宝玉是一个没有办法完成家族使命的不肖子。脂砚斋他们一看就懂。

贾雨村偶然游至扬州,闻得鹾政点的是林如海,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林黛玉的父亲,本贯姑苏人士,“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

鹾政就是管盐,盐政能动摇国本,收益由国家垄断。点谁去?绝对是皇帝信赖,廉洁又有才能的人。贾家跟皇帝还没那么亲近。巡盐御史掌管湖南、两淮甚至江西的盐务,地方之大,权利之高,不是贾家能够望其项背的。这是林如海非凡的地方。

贾雨村说,林如海之祖袭过列候,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封袭三世,当今龙恩盛德,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最多四代,到第五代时爵位就会归零。但林如海非比寻常,科第出身,又考上了探花,他就是所有大家族都非常渴望的世家子弟,使得林家归零的爵位能够以另外一种形式延续下去。贾家也一样。林如海就是贾宝玉应该要达到的典范。

贾家也在随代降第,他们第一代时,林家已经世袭三代,比贾家更早获得荣华富贵,当林如海转型成功的那一代,贾家已经降第到只剩下三品爵位烈将军,与国公差别很大了。

谁说林黛玉跟宝玉的联姻门不当户不对?那是下嫁。贾敏嫁给林如海,贾母愿意把最宠爱的女儿嫁给他,就该知道林如海绝对不可能是中等人家。

清初,一位巡盐御史李赞元写给皇帝的一封报告,说两淮巡盐地方,自江西、湖广以至河南,这么大的地方,延袤千里,可是巡盐御史的差史,驻扎扬州,岂能偏及?所以林黛玉会跟着父亲到扬州,后来她的母亲贾敏在扬州过世,是因为官署在扬州。曹雪芹非常写实地来呈现这个背景。

贾史王薛并列在护官符里,只是在金陵这个地方。林家不是金陵人。假如说苏州也要有一张当地最有名望,最有权势,得罪不起的那张护官符,一定有林家。

贾宝玉责任重大,他是贾家起死回生唯一的希望,但他沉浸温柔乡,以至于辜负家族使命。其实《红楼梦》是一部忏悔录,对于过去的列祖列宗,以及从此分散到各地那么多的家人,贾宝玉痛彻心肺。

苏州是青春少女们的出身摇篮

金陵十二钗,其实不都是金陵人。

即便第5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的时候,进入薄命司里,找到跟家族有关的预言簿册,讲的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又有一个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全部用金陵作统称,这些少女们也不完全是金陵出身。

林黛玉是姑苏姑娘。第8回林如海本贯姑苏人氏旁,脂砚斋的批语说金陵就是苏州,讲到苏州时又说是十二钗正出之地。无论金陵还是姑苏,已经二合为一,这些少女们都具有才华杰出、美丽非凡的特点。

《红楼梦》里姑苏女性很多,有十二女伶,连船娘也是从姑苏选来的。第40回刘姥姥逛大观园,贾母让她好好欣赏大观园景致,要她坐船到各地游览,曹雪芹特别写道“那姑苏选来的几个架娘,早把两支棠木舫撑来”。他们觉得姑苏人最聪慧。

《红楼梦》里只要出现苏州或姑苏,大概九成以上都是指女性的籍贯,比如香菱是姑苏人,林黛玉是,妙玉也是,女伶到船娘,还有一个慧娘,在第54回出现。

妙玉也是苏州人,祖上是仕宦之家。刘姥姥逛大观园,一众人来到栊翠庵。

妙玉接了贾母进去,连忙烹茶,怕有所怠慢,宝玉就留神看她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窰,有五彩小盖钟捧于贾母,又捧又赔笑。贾母说不吃六安茶,没接。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连贾母爱喝什么都了如指掌。贾母接过来没尝,继续问用的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听了吃了半盏。剩下半盏给刘姥姥,这下子就毁了杯子。

同一只杯子,贾母喝没问题,刘姥姥喝就很脏,明显是一个贵贱的概念。所以妙玉这人的阶级味蛮重的。

旧年蠲的雨水,就是前年去年存下来的雨水。一定要非常好的水质,放一两年不但不会坏,还能够拿来烹茶。苏州的《地方志》说,苏州梅天多雨,雨水极佳,畜之瓮中,水味经年不变。又有《昆合新志》说“人于初交霉时备缸瓮贮雨”,梅雨时一直不断下雨,家家户户拿着大缸到外面储雨水,储满后埋在地下库存起来,“以其甘滑胜山泉,嗜茶者所珍也”。原来贾母会喝,因为是用这种水烹煮的。

《清嘉录》说“居人于梅雨时,备缸瓮,收蓄雨水,以供烹茶之需,名曰梅水”。妙玉是苏州人,梅水应该就是旧年蠲的雨水。

后来,用梅花上收的雪喝体己茶,比起旧年蠲的雨水更高一个层次,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赞赏不绝;林黛玉喝到这么好的茶水,说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吗?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一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旧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不能吃的给了贾母。这个人实在蛮多层次的,不那么简单。

《红楼梦》里的苏州元素作为一个籍贯,是孕育这些美丽优秀少女们的摇篮,当然也会随着她们的成长,把文化因素带到贾府。

慧娘也是姑苏人。第53回,非常大的一个节庆,各式各样最好的珍品摆出来。贾母最心爱的,只在她私下一个人时拿出来欣赏,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缨络,绣缨络的也是姑苏女子,叫慧娘,文化格调非常,连她的刺绣都是天下闻名,没人能够模仿。

这种缨络就是屏风。拥有这么一幅缨络可以证明家世背景非比寻常。贾家叫作慧绣。以贾府之荣也只有三件,上年将二件已进了上,只有最好的入得了皇帝的法眼,才能够进上。贾家竟有三件,现在只剩下一幅,一共16扇,贾母爱如珍宝。

慧绣就是缂丝。一位苏州经营缂丝制品,同时也研究《红楼梦》的店主说,落地大的缂丝制品,制作需半年多时间。贾府的16扇,要好几年。这么庞大的缂丝品,目前只有在沈阳故宫和台北故宫有,大概也只有这两个地方还保有贾家拥有的那种等级了。

猜你喜欢

贾家苏州人贾母
贾母的品位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红楼梦》“青春王国”与青少年思想引领
辽宁本溪贾家堡子地区BIF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黛玉是贾府最有钱的人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张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