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优先性的探讨
2017-09-15梁健范例张永明
梁健 范例 张永明
(1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3重庆市江北区生态环境监测站重庆401147)
对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优先性的探讨
梁健1范例2张永明3
(1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3重庆市江北区生态环境监测站重庆401147)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问题,使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着重分析水源地污染防治的优先性问题。
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优先性
1 地下水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
1.1 地下水污染的严重性
水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虽然各个国家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但由于缺乏合理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布局,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仍然不容乐观。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仍有近9亿人面临着严重的饮用水安全威胁,平均每年有5万亿m3的水体受到污染。我国每年的缺水量高达400亿m3。
1.2 水源防治措施
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分为点源污染防治和非点源污染防治两个方面。点源污染防治的主要手段包括污管网和截污管网的建设,防治污染物扩散或渗透到地下水体中。通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同时加强工业污水排放检查,推行清洁能源和生产工艺的使用,提高污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水污染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污染源的监管,采取排污收费等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有效控制,促进相关产业向绿色产业的转型发展。非点源防治手段主要通过加强对水源地保护范围内的水资源治理力度,对生态环境进行调节和修复。
2 水源地污染防治的优先性评价体系构建
2.1 优先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各项水源防治措施实施前,首先要建立水源地污染防治的整体规划布局,以水源地污染防治的优先性评价体系为指导,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实现预期治理目标。在大范围的整治规划中,主要根据水源地环境脆弱性、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当地供水规模等差异性影响,确定水源地污染治理的紧迫程度,以此为依据,建立优先级的次序划分,并形成一套标准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以后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水源地防治优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要放在水源地和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中进行,并以压力、状态、响应的PSR模型为基础,构建指标体系框架。该体系模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水污染防治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通过三维体系的构建,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中,目标层要得到的是最终的优先指数,准则层规定了水源地污染防治的划分方式,包括地下水系统、环境污染控制、水源生态状况以及社会与经济发展状况四个方面。指标层则是具体的评价指标,以地下水系统为例,主要包含四项指标,分别是,井眼水质达标率、开采程度、水源地供水量所占比例以及脆弱性指数。
2.2 优先性评价方法
从上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可以看出,水源地的防治优先性评价需要基于多项指标进行。但是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由于部分指标的统计数据难以采集,或数据波动较大,无法得到一般规律,难以实现定量评价。因此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一般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辅助评价过程的进行,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该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分析数据序列的几何关系和曲线形状,对其相似度进行比较,确定数据的关联程度,从而得到综合性的优先性评价结果。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评价过程重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构建标准化决策矩阵,采用向量归一法对指标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2)采用层次分析法,并与主观赋权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3)将标准化矩阵与指标权重相乘,得到优先级判断矩阵;(4)对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进行判定,并计算其灰色关联度;(5)计算防治方案的相对贴近度,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出各项治理方案的优先级。
2.3 优先性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
以重庆某地的地下水污染防治优先级规划为例,对上述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进行说明。选取重庆荣昌、长寿、涪陵等9处水源地,采用上述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污染控制、污染治理、保护工程及社会效应工程等防治措施的优先顺序,得到优先性规划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优先及规划结果
以此为依据,对重庆的整体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指导,可以保证各项污染防治工程的有序开展,逐步缓解地下水污染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且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因此,应站在长远发展角度,做好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的长期布局规划。通过优先级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实施,解决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盲目性问题,从而提高治理成效。
[1]田岳林,杨永强.地下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及污染防治对策[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11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4.
[2]汤新梅.北京市水源八厂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研究[D].吉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