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17A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
2017-09-15啜红斐郎桂艳田步先
啜红斐 郎桂艳 田步先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锦州 121001)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17A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
啜红斐 郎桂艳1田步先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锦州 121001)
目的关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观察其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17A和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2次/d,共治疗14 d。均留取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IL-17A和HMGB1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中IL-1、IL-17A和HMGB1的表达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明显,同时能有效下调血清中IL-1、IL-17A和HMGB1的水平,对微环境的调节作用理想。
急性脑梗死;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17A;高迁移率族蛋白β1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突然减少或停止引起的缺血缺氧性坏死,同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1〕。病变进展时机体多种指标出现明显变化,如白细胞介素(IL)-1、-17A和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等因子。三者异常表达对炎性相关病变和脑梗死形成和进展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2,3〕。依达拉奉可以清除自由基,阻止脑水肿进展,缓解其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4,5〕。本文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血清中IL-1、IL-17A和HMGB1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而确诊。纳入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男40例,女30例,年龄45~88岁,平均(68.0±7.6)岁。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内脏器官严重疾病;②伴有恶性肿瘤;③近3个月有严重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5~86岁,平均(69.1±7.0)岁;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6~88岁,平均(66.9±7.7)岁。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
1.2治疗措施 确诊后治疗包括应用甘露醇进行脱水、补液并有效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对抗血小板的治疗、抗氧化、神经细胞保护剂等。对于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关症状进行积极处理。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治疗14 d。
1.3IL-1、IL-17A和HMGB1的检测 患者在确诊时(治疗前)抽取静脉血,治疗14 d后抽取空腹静脉血,均抽取3 ml,2 000 r/min离心后,留取血清,并放在-20℃冰箱中待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L-1、IL-17A和HMGB1的表达,做好质量控制,减少误差。
1.4疗效的评价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评分减少45%~18%;无变化或恶化:评分减少17%以内或评分增加。将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计为显效,计算显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显效率比较 观察组基本痊愈19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5例,无变化1例,显效率82.9%;对照组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1例,无变化3例,显效率60.0%。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480,P=0.034)。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L-1、IL-17A和HMGB1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IL-1、IL-17A和HMGB1表达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中IL-1、IL-17A和HMGB1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三者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L-1、IL-17A和HMGB1表达的比较(pg/ml,±s,n=35)
与治疗前比较:1)P<0.05
3 讨 论
脑梗死病变进程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种细胞因子变化的过程,其中炎症反应因子、自由基的合成、血管形成的紊乱及活性增加均对病变有调节作用〔6,7〕。IL-1是炎症反应蛋白,并参与免疫调节。有研究显示IL-1可由神经胶质细胞等多种活性细胞合成,在神经细胞缺血性病变时表达升高,通过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促进白细胞附壁和浸润〔8,9〕。有观点认为IL-1可以促进自由基的释放,提高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引起脑血流量减少,促进脑损伤的加剧〔10,11〕。IL-17A是由Th17细胞分泌的,可以与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受体结合,诱导炎症因子的产生〔12,13〕。HMGB1是机体中存在的核蛋白的一种,其功能较为独特,主要是对DNA进行有效的复制、转录,同时对翻译和修复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也有观点显示HMGB1在脑缺血性病变时表达升高,并能激活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激发其他相关因子的表达〔14,15〕。黄兴友〔16〕通过观察脑梗死血清中HMGB1和IL-1的水平,发现二者在脑梗死后的表达明显升高,认为其作为重要的炎症因子介导了病变的炎症反应,HMGB1还可能与组织的修复有关。本研究提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依达拉奉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脑组织缺血缺氧后单胺类物质的代谢,发挥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其次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能在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后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17,18〕,依达拉奉有抗炎作用,进而有效保护神经组织,减少出血的风险。也有观点认为依达拉奉可以有效增强缺血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引起丙二醛的含量下降,使脂质过氧化物类物质减少,发挥其调节作用〔19〕,这种作用的直接效果是引起脑组织再灌注时自由基的产生减少,发挥有效的神经保护作用〔20〕。
1Araki Y,Kumakura H,Kanai H,et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in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Atherosclerosis,2012;223(2):473-7.
2王素艳,李艳琴,李 伟,等.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面积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IL-17、hs-CRP及MMP-3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4):1499-501.
3Wang JG,Bondy SC,Zhou L,etal.Protective effect of tanshinone ⅡA against infarct size and increased HMGB1,NFκB,GFAP and apoptosis consequent to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J〕.Neurochem Res,2014;39(2):295-304.
4李 竞,冯宏业,任力杰,等.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7):663-5.
5周沐科,羊 洁,何 俐,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5):966-8.
6唐万兵,李梅笑,李观强,等.血浆纤维蛋白原、IL-17水平与脑梗死病程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28-9.
7Jickling GC,Zhan X,Stamova B,etal.Ischemic transient neurological events identified by immune response to cerebral ischemia〔J〕.Stroke,2012;43(4):1006-12.
8Um JY,Moon KS,Lee KM,etal.Interleukin-1 gene cluster polymorphisms in cerebral infarction〔J〕.Cytokine,2003;23(1-2):41-6.
9Touzani O,Boutin H,Chuquet J,etal.Potential mechanisms of interleukin-1 involvement in cerebral ischaemia.〔J〕.J Neuroimmunol,1999;100(1-2):203-15.
10陈明生,朱瑞芬,詹庆盈.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1;8(1):34-5.
11王建茹,冯忠军,李 娜,等.急性脑梗塞患者血IL-1、IL-6、TNF、TM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20(6):431-2.
12Ma S,Di Z,Chen H,etal.Th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 on interleukin (IL)-23/IL-17-mediated ischemic stroke in mice〔J〕.J Neuroimmunol,2013;257(1-2):28-35.
13He B,Li H,Hu M,etal.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interleukin-17A level and high-altitude deacclimatization syndrome〔J〕.Mediators Inflamm,2016;2016(4):1-8.
14Matuda F,Kikuchi K,Kawahara KI,etal.The expression of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rats〔J〕.Neurosci Res,2007;58:S240.
15Kim JB,Lim CM,Yu YM,etal.Induction 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high-mobility group box-1 (HMGB1) in the postischemic rat brain〔J〕.J Neurosci Res,2008;86(5):1125-31.
16黄兴友.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l、sVCAMl和Bcl-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2;46(21):94-6.
17许 月.盐酸丁咯地尔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9):1051-3.
18吴君仓,群 森,张 持,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J〕.安徽医学,2010;31(6):647-9.
19李春生,康 康,高艳红,等.依达拉奉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3):7-9.
20方晓霞,王云甫,张跃亮,等.依达拉奉联合法舒地尔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2):4355-7.
〔2016-07-15修回〕
(编辑 苑云杰)
辽宁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602313)
田步先(1973-),男,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研究。
啜红斐(1982-),女,在读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梗死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7)16-3977-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6.031
1 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