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体操,儿童健康成长最棒的教育助推器
——对一位快乐体操实践者和宣传者的访谈

2017-09-15樊莲香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7期
关键词:智育体操大脑

樊莲香

快乐体操,儿童健康成长最棒的教育助推器
——对一位快乐体操实践者和宣传者的访谈

樊莲香

快乐体操运动,在国家体操中心罗超毅主任和其他领导的大力倡导、推动下,已经在华夏大地显露出它的勃勃生机。在推动快乐体操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位老人凭籍着对体操运动的热爱和服务大众的情怀,常年频繁地奔跑在祖国各地,不遗余力宣传快乐体操,让我们感动,他就是刘仕贤老师。

刘仕贤,原“八一”体操队高级教练员,先后培养过6名运动员进入国家队参加重大国际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是奥运冠军肖钦的基础教练。2000年退休后,在李宁体操学校担任总顾问和总教练助理。出版了《儿童体操练习与考核》和《少儿体操基础教学》,是全国《青少年体操教学训练大纲》主编、全国“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和教法指导起草人。

2016年末,笔者与刘仕贤老师就《快乐体操》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一次探讨式访谈,刘老师谈说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叙述了自己的实践和体念:

○体育在煅造人体“硬件”的同时润育着人体的“软件”。

○体育能够影响德育和智育。

○在儿童成长阶段,体育教育应该是首要的部分,德、智、体的排序应该是体、德、智。

○体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一条合理、简捷、有效的可选择路径。

○快乐体操是儿童健康成长最棒的教育助推器。

被刘仕贤老师的理念所吸引,笔者在此将刘老师的主要观点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讨论。

问:您已经是七十多岁的古稀之人了,是什么让您保持着对体育教育的热情?

答:说来话长,56年前我在全国体育先进学校——广州市荔湾区宝源中约小学任教,业余时间兼任学校体操班教练工作。那时,四年级有一名姓卢的学生,生性比较调皮,不少教师都难于管教他。学校领导希望通过体操训练,帮助他改正不良习惯,完成学业。但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奇迹出现了,卢同学改变了自己,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几十年过去了,但这一段经历让我无法从心头抹去。退休后,我又在李宁体操学校和孩子们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再一次目睹了不少的孩子在体育运动中健康成长。这些逐渐让我去思索,体育为何能够改变人?能够塑造人?答案在心中渐渐明朗:儿童喜玩的天性,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娱乐性,两者结合产生兴趣和爱好,而兴趣和爱好会使人专注,形成行为做事的动力源泉——推动一个人一生前行的正能量。就我个人而言,也由此产生了兴趣。

问:据说美国有四千多个体操俱乐部,体操注册人口有一百多万人,我们为什么相差那么远?

答:是的,两三年前,我们只有李宁体操学校一家,全国体操注册人口七千多人,1/4000和1/100之比不到,如此悬殊,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和理念的关系,当然,经济条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不过,这些年我们的经济条件好多了,关键就是旧的传统观念还禁锢着人们的头脑,社会对于体育人的认识尚未跟上的原因。

一些先进国家的人们认为:“运动员出身的人,一定具有特殊的心理素质。他们有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他们懂得如何去竞争,懂得团队合作。他们有荣誉感,有优良的心智,这恰恰是一个成功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许多先进的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和美国领导人都有体育上的一技之长。他们认为经过体育锻炼的人容易出成就,西方的精英大学也注重培养有运动员背景的学生。

国外商学院特别青眛有运动背景的学生。美国哈佛大学做过一项调查,毕业20年后,捐款最多的学生并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反而是那些有校队背景的学生。

我们再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来看,例如:俄罗斯的普京(柔道)、法国国际货币组织主席拉加德(游泳)、美国前任财长亨利·鲍尔森(棒球)、世界金融机构黑石集团的创始人苏世民(长跑)……当然,我们国家的毛泽东主席更是体育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多年以前我在国外工作时,亲眼目睹当地青少年日常生活、学习、业余活动情况,特别注意他们的书包,一般的只带一个文件夹,内中有少量课本、笔和纸张,下午2:00以后都会离开学校,到各种体育运动俱乐部参加锻炼。7~8岁的孩子,足球的传、接、带已经相当娴熟、老练。

他们的理念是:少儿时期,应当让孩子们到外面去玩,去接触自然和社会,特别是和他人交往,润育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情感。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对错,我也并不完全认为外面世界的东西都应该照搬接受,但接受一点人家先进的理念总是应该的。我认为,时间对于任何方面利用它以后,它都会公平的、慷慨地给予回报。让少儿多一点时间于运动,看起来少了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时间,但身体健康了,人精灵了,一切都不会耽误。

纵观我们现实社会中,对以体育人理念的认识与先进国家尚有不少差距。从历史上看,在培育人的问题上我们的先人把知识作为实现人生理想最重要的目标,唯有读书高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最典型的思维标签,是实现人上人的阶梯,也是衡量智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依然在许多人的头脑中笃信不疑。从现实看,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德行的认可度也随之攀升,认为以德立国,诚信为做人之本,德行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诚然,德育和智育在人生路途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应该说它是人生最重要的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它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成就高低,决定着一个人财富多少,是一个人一生生存状况质量好坏的重要前提,这不容置疑。

现在社会上认为搞体育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不多了,体育能够给人们带来健康,这一点恐怕也不会有异义,但依然有不少人认为体育只可强身健体,是人生餐桌上小菜一碟,一种调味品而已,可有可无。而对于体育可以完善人格方面尚有许多认识欠缺的地方。

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对于体育就是教育,对体育在健康身体同时能改变人的性格、行为和习惯,润育良好的个性,认识不足;对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认识不足;对德、智、体三大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位置、作用欠细致分析;忽略了三大教育在儿童成长阶段孰先孰后的不同顺序安排;忽略了儿童成长阶段如何才能取得最大教育成效问题,错误理解了真正的起跑线……这些现象和问题,归结起来是儿童教育的方向问题,是一个该从哪一个环节着手的问题。

如今,当我们漫步街头,环顾周遭,那些早教、补习班广告,那些培训小班充斥着城市的各个角落,甚至不少的幼儿园也开办了各自的特长班,以此展示本园的教育成效,提升幼儿园的等级,吸引社会眼球。而家长和社会也以此来认定幼儿园的优劣高低,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拥入智力和能力教育匝道,一种争先恐后心理,一幅唯恐输在起跑线上的抢跑图跃然眼帘。有的地方还堂而皇之把体育划归旅游部门管理,视体育为娱乐类,完全漠视了体育的教育功能。

此外,现在对教育的提法,由过去的德、智、体,加上了美、劳共五种教育。这五种提法,就教育的整体而言,无可厚非,看起来是全面了,但从教育的轻重缓急而言,从儿童成长阶段取得最大的教育成效而言,美育和劳育不宜与德、智、体放在同一层次而论。因为,德、智、体是影响和作用于人一生的基础教育,而美育和劳育属于技能教育部分,是人生生存发展的能力教育。这两种能力教育可以放缓一步,基础搞好了,来得及。

本来,从教育成效的显示度上说,德、智、体的教育效果要有一定的时间显现,它们都是慢功细活,而美育和劳育见成效要快得多。如果不加以细致地区分,会让人轻重不分,先后混淆。所以,这种提法非常迎合一般家长急功近利,唯恐输在起跑线上的恐后心理,就很容易把人们的关切点堂而皇之引入美育和劳育通道,而忽略了德、智、体的基础教育。

其实,美育和劳育已经融合在基础教育过程中了,中国文化中有“心有灵犀一点通”和“心灵手巧”两个词语,这个“心”已经说明美育的审美意识和劳育的动手意识正潜藏于智育之中。智育的基础搞好了,灵性和悟性有了,则无须急于求成那一点能力。

我并不反对在儿童成长阶段安排智力和能力教育内容,但其重要性和安排不能过于突出,否则,简单化地把它们与德、智、体基础教育一股脑儿放在一起,很容易让后者冲击前者,压制前者,影响基础教育的成效,这是不可取的。

这些反映了对教育的阶段性重点不清、孰先孰后不明的导向性问题。这种状况,虽说不上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么严重,但起码在育人问题上,没有抓住关键,“根”扎得不深,“本”筑得不牢。不少的德、智优秀人才,由于身体不好,不强健,年仅中年就离开人生舞台;也有一些曾经的学霸或天才少年,由于过早地被挖尽个人潜能而未能走向成就的顶峰,令人扼腕叹息;有的人智力和能力都有了,但人生的目标只为个人着想,没有他人、社会和国家;更有甚者,国家培养了他们,他们却忘了本,而效力于他人,甚至服务于国家的敌人……

现实依然存在着重智力重技能的错误早教理念。重智,即只是重在知识的饱有量,而忽视了智力发展的基础——大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质量,没有好的基础,何来高楼大厦?重技能,即认为“一朝鲜吃遍天”“抢在前不吃亏”。殊不知,终极的技能顶峰更需要德行和智能作为支撑,才能使人的价值走向最后的辉煌。我们必须转变这些认识误区。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看,1~3岁是神经系统的构筑期(或者说是搭“架子期”),3~6岁是神经系统思维觉醒期,同时也是思维发展“试行运作期”。生活中我们注意到,3~6岁的儿童好问、好动,开始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提出要求和希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正确行为习惯“引导期”和行为“规范期”(俗话说是立规矩时期)。

为了让正确行为习惯首先占领儿童的大脑神经思维,让儿童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有一个好的开端,用体操教学用语说是“开好法儿”,我们就要让儿童接触社会,接触人群,让社会的正能量影响和儿童纯洁的心灵,感受良好的行为道德教育,开好性格、行为、习惯的“法儿”。就像在一张白纸上,把美好的东西绘画在纸上,省时、省力、效果好。

给孩子以健康的体格和良好性格品格,是培养儿童健康人生的首要,是教育目标的首要。反之,即使孩子智力发育良好,又超他人之前掌握了一己之长,但人格上出现问题,这样的前期教育绝不是成功的教育。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跑,它不需要从一开始就发起冲刺,重要的是夯实基础,培育好个性,让儿童健康成长,健步人生。

我认为,在儿童成长阶段,体育应该是首先被教育部分,德、智、体的排序应该是体、德、智。

问:您如何理解以体育人是一条可以选择的路径?

答:我认为在儿童成长阶段,以体育人是一条合理、简捷、有效的可选择路径。

合 理

(一)体育在煅造人体“硬件”的同时润育着人体的“软件”

人之本,体也!体有骨骼、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网络,此为“硬件”,是人们衡定身体健康与否的基本要素。体有“内核”,就是人们常说的“精、气、神”,概括地说是精神,它包括性格、气质、行为、习惯、心智、思维、意志等。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也可以说是人体的“软件”。然而,单有“硬件”还不能说是健全的人,只能说是高等动物,只有同时具备了身体的“软件”的人才能说是健全的人。没有完善的人体“硬件”,就无从谈论人体的“软件”。一个相对完整的人,是相对完整的“硬件”与相对完整的“软件”的完美组合。一般说来,人体的“硬件”由先天“铸造”,后天完善。而人体的“软件”除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外,主要是后天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一个人体“胚件”,要把他(她)打磨成“硬件”与“软件”相对比较完美的组合,体育教育是最佳选择。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这样写道: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育皆寄语于体育。无体无德智也。早在1919年,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这一前瞻性的教育主张。他说:“体育最要之事为运动,凡吾人身体与精神,均含一种潜势力,随外围之环境而发达,故欲发达至何地位,既能至何地位。”蔡元培先生关于体育功能和作用时用了西洋一句成语,叫“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两位先人明确指出了体育的伟大作用和意义,同时也突出了体育应有的位置。他们指出:体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是一定会而且一定要影响到德育和智育,特别是在体育的同时会产生德育和智育的效果。体育成就健全的身体,成就健全的精神,而健全的身体是健全的精神载体。强体方能强德、强智。

(二)以体育人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

儿童成长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还处在感性认识为主阶段,因而理性说教难于成为早期教育主项的情况下,从教育效果看,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是必然选择。德育是说教教育同时以榜样力量和环境影响产生效果的品德教育;智育是以传授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形成理性思维并转换成技能见成效的知能教育;体育(除体育技术等相关理论外)是环境氛围影响、自我实践、自我磨砺的人格气质行为教育。

理论上说三大教育中虽然彼此可以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但在儿童成长阶段,德育和智育都只能仅仅解决自身的职能问题,而且效果有限,难于兼顾其余,唯有体育不但可以强身健体,可以润育个性。并且还影响德育和智育发展,其影响作用效果大于德育和智育本身(在儿童成长阶段而言)。

简 捷

在某种意义上说,体育运动过程的“育体”,可以说是一种特质教育。这种特质教育过程,不是理性说教,儿童透过自己的眼睛、耳朵以及肢体的触角,在动态中感受环境,观察周遭,了解人和事。在潜移默化中触动神经,产生自我意识,提高认知能力,规范行为习惯,开发心智,拓宽思维,磨炼意志,这是一种触动教育。这种教育无需过多的言语说教,一切都可以在动态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儿童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觉悟、自我要求,实现自我蜕变。

这种“育体”成效是家庭的情感教育、社会的道德教育和学校的知识教育,有时是不能完成或者不能全部完成的这一部分教育,而且它是人生生存发展初始阶段最重要的教育,这一部分教育恰恰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完成的。

例如:学员陈×璟,4岁开始接触体操,开始时对体操一点兴趣都没有,勉强同意练习,但她表示怕疼,不要练柔韧性。从家长到教练员只好一起默契以对。

大半年过去了,有一天她问妈妈:“为什么那些叔叔阿姨都喜欢看陈×雯做动作?”妈妈说:“陈×雯练柔韧呀,她的腿举得高,伸得直,动作好看。”她听后,沉思片刻,突然坚定地说:“妈妈,我以后也要练柔韧!”妈妈故意激励她:“妳不是怕痛不练柔韧吗?”她坚定地说:“我不怕!陈×雯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大约又过了大半年,她对妈妈说:“现在好多叔叔阿姨都表扬我动作做得好。”妈妈说:“那当然啦!你练了柔韧,动作好看多了!”接着她又跟妈妈说:“那以后每天晚上睡觉前您再帮我练一次柔韧。”

当然,练的过程是游戏的,是赞赏激励、循序渐进的。实例中培养出了一个敢于接受挑战、勇于战胜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由环境影响,引发自我参与、自我感悟、自我要求,实现自我改变效果的例证。过程几乎没有理性说教,是过程的环境影响,激发了儿童的自强自尊,从而提升了自己的意志品质。设想一下,这种改变要是由德育或者智育来实现将会困难得多。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体育的功能和作用,特别是对育人、造就人才的伟大意义和作用。在孩子学习过得去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参加一些体育比赛,这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心智禀赋,孩子会终身受益。

有 效

我们可以从体育对德育和智育的实际影响看它的有效性。

(一)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人的身体和人的精神,也就是人体的“硬件”和“软件”,蕴含着一种有待发展的潜势力。直白地说,体格要增强,性格要养成,两方面都是有待在适宜条件下被激发的潜势力。这个适宜条件就是运动,人参与运动过程,身体内部的体能的潜力和思维潜意识被激发,随着运动过程的难度增加,运动刺激加大,运动水平提高,体能潜力和思维潜意识越发增强,这两种潜势力越发旺盛,人体“硬件”和“软件”就越发强劲。

而这种精神层面的潜势力所以一定会被激发,一定会被改变,是因为体育运动本身存在着一种潜势力,这种潜势力是一种体育文化,体育文化通过体育现场氛围烘托出丰富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与做人应该有的道德、品格、行为、习惯、毅力、意志、思维等人体的“软件”,有着高度的相融性。人们参与其中,就很容易受到现场环境气氛的感染,体育与德育之间就很容易建立起联系的桥梁。人的意识、思维、行为、习惯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视角、听觉,气氛被潜移默化,里外两种潜势力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相遇、相拥、碰撞、发酵,形成一种人的精、气、神,一种可看得见的行为形态。正是体育运动在煅造人体 “硬件”的同时,悄悄地改变了人的内心世界,也就是人体的“软件”。因而,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实现德育的部分教育需求,达到德育的效果。

我们可以从下面列举的体育文化对应于德育内涵的几个方面看以体育人的有效性。

(二)体育与智育的关系

一般来说,体育人大多数都不笨,这是事实。体育能够影响智育,但不是对衡量知识保有量多少而言,而是对决定智商高低的前提条件,即与大脑神经元的数量和质量有着紧密的关系。

体育能够影响智力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促进大脑神经系统结构的完善;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预行运作;维护大脑神经系统强劲的思维和记忆功能。

1.体育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

人们往往只看重知识摄取量来衡量智育效果,这并不准确也不全面。衡量智育成效应该是是智力开发程度,而决定智力高低的前期条件是大脑神经系统结构的完善程度。从生物学角度看,神经元的数量和质量是大脑神经系统的“硬件”;大脑神经思维的反应能力、接受能力、运行能力、记忆能力优劣均由此而定。“硬件”不硬,则“软件”发展有限。

人的大脑不同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出生后就可以使用,它还需要一个继续发育的过程。当一个婴儿从母胎中出来,它首先感觉到的是外界对他的触动,如外界温度的变化、声音的振动、医生护士的触摸,甚至是拍打,才使他真正觉醒,向世界发出第一声呐喊,开始了生命的真正历程。在婴儿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到几年中,随着外界刺激和经历丰富,神经元的发育和质量得到迅速提高,人的思维逐步经由感性到理性思维的发育过程。

教育的责任,首先不是把智力和能力发展到何等地步,而是智力发展根基筑牢的程度。国外研究报道认为,一般说来1~6岁(也有说到7岁)的儿童是大脑神经系统发育的敏感期,更具体一点说,是大脑神经元生长和系统的构筑期以及思维试行运作期。人降生伊始,大脑神经细胞开始萌动,婴儿的听觉、视角、触角细胞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刺激,十亿计的脑神经细胞要由树突形成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相互粘合经由相互链接的结节生成大脑神经思维网络。这种神经思维网络越丰富,神经元越多,链接更牢固,神经系统的发育才会更加完善。神经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一个发育良好的神经系统有一千亿个以上的神经元,仅大脑就有140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有2千万个以上的连接结节。神经元在生成28天以内,神经元之间必须进行相互的粘合、链接,形成网络状的信息通道,超过了这个链接期,神经元会渐渐消失,也就很难谈得上神经系统发育完善的问题了。

我们看重体育与智育的关系,是因为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刺激神经元的发育和完善,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构筑大脑神经网络系统,完成大脑神经系统的“硬件”。

从理论上讲,运动可以向大脑提供丰富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营养因子越多,大脑中的海马体发育越好,血清素也越高,神经系统的活力越强,发育就越完善,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越快,思维能力越强,记性也会越好,人自然越聪明。

也许有人会说,进行其他内容的学习,如书法、绘画,跳舞、弹琴等,同样可以促成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这当然没有错,我们在这里不能采取肯定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

但体育锻炼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群动”和“互动”,动的速率、动的强度、动的力度一般说来较之其他方面的学习,要丰富得多,对神经系统的刺激要强烈得多,涉及面也广得多,视野要开阔得多,神经系统对外界信息接纳、反应要快得多。

这种动大多时候围绕着与他人的联动,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动,也许就是先进国家认为的有体育背景的人“懂得团队合作,有荣誉感,有社会责任感”的理念所在。

人们普遍有一种说法:调皮好动的孩子,只要引导教育好了,将来更有出息。从运动可以激发神经元的生成、发育看,这是有道理的。

2.儿童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是大脑思维试行运作过程

当大脑神经系统框架基本形成后,神经思维开始相对简单直接的功能流程,接受信息、传导信息(上行)、统合思维、发出指令(下行)、付之行动完成思维全过程。用国家体操训练管理中心罗超毅主任的话说是思维的“预热期”。

儿童参加体育锻炼,都有一个学习动作技能的过程。开始阶段,由于动作比较简单,神经思维也相对简单,随着锻炼时间加长,学习动作难度提高,相对复杂的动作学习程序,加深了大脑思维的复杂程度,神经系统的构筑更加成熟完善,儿童思维广度和宽度明显增强,这正迎合了蔡元培老先生说的“随外围之环境而发达,故欲发达至何地位,既能至何地位”。

体育锻炼由此为将来的复杂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像竞技体育训练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一样,这是一本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账,是一个磨刀不费砍柴功的事情。

现在,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身体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任何一个系统尚未完成的时候,就过早、过度地使用,往往会制约系统的完善,过早地将潜能挖尽,会为更快更高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就像我们体操教学一样,少儿训练不重视全面的基础教学,不打好基础就开始动作技术教学,到了一定的发展高度,就很难再提高。一些曾经的神童学霸昙花一现的故事可以作为此观点的佐证和支持。

3.健康大脑需要体育锻炼来维护

健康大脑除了日常生活饮食有足够营养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将饮食营养转化为丰富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使大脑保持强劲的活力,让人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防止由于大脑的疲倦而产生惰性。体育锻炼是大脑神经系统很好的调节剂。人们在复杂的思维活动之后,睡眠是一种静态的自然的恢复方法,而体育锻炼是转移神经系统的注意力,使大脑得到积极性休息。儿童从小参加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对一个人的健康人生,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就,对老年的健康生活都有极大的好处。

最新的一些信息说明,科学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锻炼不仅对身体很重要,对大脑也很重要。2015年12月,《纽约时报》报告了一项来自期刊《Neuroimage》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测试了60名日本老年男性在进行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时的大脑活动,他们将这些脑扫描图像与年轻人作比较,发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事情:那些在健身测试中表现好的老年人的大脑像年轻人。这个发现证明,锻炼能让人的大脑更健康和更年轻。营养、休息、锻炼是大脑维护的三要素。

以体育人的合理性,方式方法的简捷性,效果的有效性是可以肯定的。当然,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要把“想聪明,练体育”绝对化,而是说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孩子获得更聪明的基础条件。没有完善的、强劲的前提基础条件,要想智力发展到太高的程度是困难的,后劲不足是这种现象的必然反映。同样,没有有效积极的方法维护的大脑,就无法保持大脑的高效运转和长期的活力。

问:为什么说快乐体操是儿童健康成长最棒的教育助推器?

答:从适应性、实用性、基础性看,体操、游泳、武术比较适合儿童参加练习,体操是各项目的基础,是运动之父;游泳是生存技能适用性很强的项目,是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武术是心理强化训练,提升人的气质相当有效的项目。在上述三个项目中,体操的优势更加明显。

(一)体操项目的全面性

体操是一项全面、均衡、优质的基础体育运动。说它全面,是因为它项目齐全,男子6项+蹦床为7项目,女子4项+蹦床为5项。这些项目包括跑跳、支撑、悬垂三大类型练习。说它均衡,是因为它锻炼的范围包括身体的左和右、上和下、外和里的肌肉、骨骼、内脏、神经的各个“角落”而无一遗漏,更不会因为锻炼“偏心”而使身体“不匀称”。说它优质,是因为体操有许多动作是其他运动项目所不具有或者只有少部分具有的,如滚动、翻转、跳跃、腾空、支撑摆动、悬垂摆动、倒立等。这些动作练习需要人体各部分肢体均等参与并协调配合,最大限度调动人体的全部。而且,这些锻炼内容不仅可以锻炼人的肌肉、骨骼、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同时还可以开发心智、培养美的意识,其锻炼效果的全面性是大多数运动项目难于相比较的。

因此,体操运动可以对人体身体进行全面发展,也可以为其他运动项目打下良好的训练基础。也许,这就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把体操定为“体育运动之父”的重要原因吧。

(二)体操项目的娱乐性

任何一种原生态的体育运动都是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由生产劳动发展而来的带有休闲放松的一种活动形式,这些形式无疑或多或少都带有娱乐的成分。因此,人们参与现代各项体育锻炼总能获得快乐。

体操项目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动作的娱乐性、运动过程中身体形态变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可以选择更多适合儿童好动喜玩特点的娱乐内容,刺激人体的各个“角落”,使锻炼者的身体“硬件”和“软件”都得到提高,使儿童从中获得更多快乐和享受。

(三)体操项目的年龄适应层

初始的体操动作对肢体的形态变化极为简单,甚至于从婴幼儿到健康的老年人都可以进行练习,这种锻炼年龄的“下沉度”和广度,是其他体育项目难于进入和取得有效锻炼效果的,这是体操项目的独特优势。诚然,其他的运动项目也可以从娃娃抓起,也能够收到一定的锻炼效果,但毕竟有项目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儿童智力、能力和项目锻炼的要求上,有一个适应与否的问题。直接地说,1~6岁是儿童进入体操锻炼的最佳年龄段,也是体操最容易进入、吸纳儿童的年龄段。

(四)体操项目对神经系统的锻炼效果

体操运动是一项非常典型的神经支配肌肉工作的(大、小肌肉)运动项目。体操动作多样,参与锻炼的身体部位多,锻炼过程中,练习者要根据不同的动作、不同的运动方向、不同的发力时间、不同的发力大小,不同的发力部位,大脑必须迅速做出迅速正确判断,然后向肌肉发出明确的动作指令,才能准确协调完成动作。随着练习难度增加,神经系统的运行复杂程度也随之增加。因此,复杂精细的运动,必然造就复杂精细的大脑。

毫无疑问,体操运动对提高人体的本体感觉(时空感、平衡感、距离感、速度感、重力感等)和大脑神经系统的统合能力非常有效。所以,参与锻炼的儿童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思维的紧密度,记忆的牢固度会更快、更细、更强。

(五)体操的适用性

体操是一项技能性很强的项目,是预防伤害事故和提高部队战斗力非常有适用价值的基础运动。

(六)快乐体操评比、竞赛内容、组织规程

快乐体操评比、竞赛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综合体能考评(结合体操项目素质元素)、器械练习(结合年龄、能力、水平、场地器材编制)、集体舞蹈(任何舞种)。这三大部分内容包含比较全面,既有结合体操项目并带有游戏性质的综合体能通关赛;又有3~12岁儿童参与的十个等级通级赛;还有培养节奏感和美感的集体舞蹈表演赛。内容、形式包含了大体操的概念,适用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或者是企业员工,老年协会都可以根据这种形式进行内容设计开展比赛交流,以提高全民参与体操运动的热情。

关于儿童参加体育锻炼后的成长故事很多,不能一一叙述,这些事实说明:体育蕴含着巨大的改变人、塑造人的精神力量;快乐体操所具有的健康身体、培养性格、端正行为、养成习惯、开发心智、矫正形体、美的意识、生存技能八个教育和锻炼功能,改变和润育着儿童的体格和人格;在儿童成长阶段,以体育人是合理、简捷、有效的可选择路径;快乐体操是儿童健康成长最可以被首先选用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因而它是最棒的教育助推器。

附:体育文化与德育岗位内涵对照表

体育文化(体育精神) 德育内涵(性格、气质、行为、习惯)1.体育运动过程是一种学习过程,是一种目标追求过程,是一种心灵和肉体的历练过程1. 心有目标、坚持不懈、吃苦耐劳、意志坚韧、老实做人、认真做事、一份辛劳一份收获2.体育运动过程有一种可显示、可感觉、可测定的效果(成绩显示)2.效果的显示可以激发人的信心和生存竞争意志,产生向上的、拼搏的精神和冲击的能量3.体育运动过程要遵循锻炼、游戏、竞争的规则文化 3.无形或有形中规范了人们“遵规导距”的观念和尊重他人、尊重公共规则、约束个人尊纪守法的行为4.体育运动过程有一种相互合作、互相帮助、相互进取,共命运的文化4.与他人平等互助,和谐协作,共命运、同呼吸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5.体育锻炼和比赛中,提倡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的矛盾对立统一文化5.心胸开阔,与人为善,公平竞争,对自己和他人的成功同样抱以庆贺的精神等6.体育比赛胜负体现了实力文化 6.踏踏实实,光明磊落,不投机取巧,不存在祈求他人失误来显示自己成功的阴暗龌龊心理

猜你喜欢

智育体操大脑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做人教育是道德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头脑体操
头脑体操
也要注意一种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