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发展主旋律 唱好走访“四季歌”
2017-09-14姚晓东
姚晓东
自2001年起淮安就率先在全省开展领导干部“驻村蹲点”活动,并延续演化为“进农户进企业”“三进三帮”等系列走访活动。今年以来,市委按照省委开展党员干部大走访、“两聚一高”大落实活动部署安排,创新开展以“进农村帮富民强村、进企业帮创新转型、进社区帮和谐共治”为主题的“三进三帮”大走访活动。目前,全市党员干部下基层13.3万人次,走访群众90.1万户、企业5300多家,梳理问题1.41万个、解决1.03万个,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反响。
着眼全局抓谋划,以“季度重点”确保大走访“实实在在”
把“三进三帮”大走访置于落实“两聚一高”中定位和谋划,围绕年初调研、年中“双过半”、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及全年收官等四个关键节点,明确各季度走访重点。
一季度重点开展“同策同力谋发展”活动。深入农村、企业和社区调查研究,既深入了解基层所思所盼,又广泛宣传上级精神,特别是宣传好省市党代会精神、“三农”工作部署和助推企业转型、促进社区和谐的政策措施等,切实将调研谋划的过程转化成凝聚民心、汇聚合力的过程。
二季度重点开展“补齐短板办实事”活动。围绕基层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帮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主动为联系的村、社区兴办实事好事,着力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助推企业发展壮大,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三季度重点开展“化解矛盾促和谐”活动。围绕为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各级干部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与联系点群众交流沟通,本着“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的原则,大力开展社会稳定排查处置工作,努力将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季度重点开展“精彩收官看全年”活动。结合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着重做好“三看”,即看活动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看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是否落实,看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对进展缓慢的,找准症结,进一步精准发力、善作善成,确保承诺兑现到位。
聚合力量抓优化,以“深入发动”力促大走访“全面覆盖”
坚持“点线面”结合,着力汇聚各方力量参与大走访,努力构建上下联动、内外互动、全面覆盖的良性格局。
“面”上组织发动全员力量。强化顶层设计,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三进三帮”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7个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推进。明确“四个全覆盖、四个必到”,即“进农村”做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经济薄弱村副处级以上干部必到,所有农户全覆盖、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三级机关干部必到,“进企业”做到所有企业全覆盖、列统企业副处级以上干部必到,“进社区”做到所有社区全覆盖、有征收安置任务的社区副处级以上干部必到,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走访工作格局。产生了市直相关部门“1+X”组团式走访等多种创新做法。
“线”上协作联动部门力量。采取“分块负责”和“三统三分”工作法。“分块负责”,即“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分别由市委农工办、市经信委、市委政法委牵头负责,各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三统三分”,即由市各牵头单位统一设计活动相关表格,各级领导干部分头下基层开展调研;以市委市级机关工委门户网站为依托建立统一的活动信息展示平台,各级党委政府从中分享信息资源;市各牵头单位统一制定考核办法,市督考办分别将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市卫计委、地税局等单位发挥职能优势精准帮扶,有效增强走访针对性。
“点”上示范带动社会力量。市、县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多次到联系点了解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和群众所需所盼,与大家共谋富民强村新思路。各地各部门在全力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的同时,还注重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大走访。如市工商联组织企业家开展“千企帮千户,淮商助扶贫”“千企大走访大调研”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围绕中心抓统筹,以“精细精准”推动大走访“务实求实”
始终将大走访作为全局工作的抓手和载体,按照“五个结合”,推动大走访与全市重点工作精深融合、精准对接,形成协同推进工作格局。
将“进农村”与阳光扶贫相结合。把在全省率先开展的“阳光扶贫”工程作为“进农村”重要切入点,创新研发监管系统,将全市170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47.94万低收入人口信息录入平台,全面梳理28条线扶贫资金以及使用流程,健全完善“三个一”帮扶体系,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前,“进农村”梳理排查基础设施等各类问题或诉求8600多个,解决6700多个。
将“进企业”与“158骨干企业培育工程”相结合。从全市2600余家列统企业中,精选158家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并出台《关于培育骨干企业的工作意见》,着力解决创新转型、土地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难题。今年以来,帮助90余户企业争取直购电30亿度,节约成本1亿多元;低息统贷和过桥资金平台为各类企业担保贷款10.05亿元,办理转贷资金15.22亿元。
将“进社区”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要求分解细化到“进社区”任务之中,深入排查、扎实整改居民反映强烈的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生活环境等难点问题,推动“进社区”与创建成效“双提升”。专题召开“进社区帮和谐共治”大会,对704个重点问题进行定向交办落实,目前已帮助解决306项。
将大走访大落实与大排查大接访相结合。下发《关于在“三进三帮”大走访中帮助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通知》,深入推进大走访大接访大化解,尤其是开展“5月份集中下访月”期间,接访下访658人次,接待群众616批1036人次,化解信访问题235件,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将大走访大落实与大建设大发展相结合。围绕贯彻落实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程项目、重要民生实事,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制约、矛盾障碍、困难问题,全力推动淮安发展取得更大突破。今年以来,全市84个续建重点项目复工率达100%,136个新建项目开工率达88.2%;二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7.6%、1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8.6%。
健全制度抓提升,以“科学机制”保障大走访“常态长效”
建立健全大走访工作制度,充分激发党员干部主观能动性,推动活动常态长效开展。
推行问题“四级办理”制。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先由挂钩单位或党员干部帮助协调解决;不能解决的,由“三进三帮12345”公共服务平台集中交办;经过两次回访,对解决结果仍不满意的,由督考组负责再交办督办;对于反映较为集中的面上问题以及重大疑难问题,提请市委市政府专项会办。近日市级层面已交办重点问题2151件。
推行走访“全程留痕”制。做到“四个一”,即形成一篇内容详实、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一批有利于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实事,一本体现民情、反映民意的民情笔记,一篇全面的年终总结。洪泽、涟水等地通过建立“民情纪实卡”“民情档案”,对走访情况全程纪实、全面留痕,并将优秀民情日记、调研报告在本地媒体上刊发。
推行宣传“全媒联动”制。在全力做好“江苏大走访”微信公众号等省级平台信息推送的同时,在《淮安日报》、市广播电视台、机关工委网站以及“淮安发布”、“无线淮安”微信平台等市内主要媒体开辟专版专栏,同时编发“三进三帮”工作动态专报,立体式、全方位宣传活动成效、典型做法。
推行督考“跟踪问效”制。出台督查考核辦法,将活动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建立动态巡查、定期回访、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工作机制,综合运用专项督查、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加大督查考评力度,对问题整改实行全程跟踪问效,对群众反映好、工作成效大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对推进不力、浮于表面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书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