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

2017-09-14季卫兵

群众 2017年9期
关键词:科技产业产学研科技成果

季卫兵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时对大家说,要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我省创新驱动发展,不仅需要强化措施落准、项目落地、责任落实,还需要聚焦科技创新主体和要素,着力优化内外部环境,构建有利于释放科技创新驱动力、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良好生态。

强化政府的政策导向,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不仅有利于集聚创新要素、产出创新成果,也有利于激发主体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潜力。切实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手棋”,制定具有前瞻性与系统性的科技创新政策,确保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与收益分配、人才人事制度改革等核心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为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稳健的政策预期与内在驱动。按照“三去一降一补”总体部署,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那些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腾空间、配资源、保衔接。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统筹处理好提质增效与蓄水贮能的关系,加快制定实施科技产业先导性政策和高素质人才培育政策,不断激发创新主体从事重大原理探索和关键技术攻坚的积极性,真正发挥科技创新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强化社会的协同取向,焕发科技创新的独特张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其相互间存在着竞争、互补、合作、共赢等多重关系。突出协同取向,构建有利于科技产业发展的创新链,是提升科技与产业融合度以及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度的重要基础。不断建立健全科技产业发展的竞争与协同机制,重点采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举措,引导各创新主体高效、有序地参与产学研合作,确保其在研发、生产、咨询、评价等创新环节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目前,受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等制约,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往往停留在框架性合作和粗放式聯动层面,影响了创新资源的整合、创新活动的协同以及创新效益的最大化。为此,不同的创新主体必须在科研项目、人才队伍、运行机制、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精准化、全方位、深层次融合,着力破除科技创新的“玻璃门”和“孤岛”现象,确保不同主体蕴含的创新要素和创新势能通过高度耦合产生较高的创新效益。

强化个体的责任旨向,迸发科技创新的强劲活力。释放广大科技产业工作者的创新智慧和创新力量是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高度重视科技产业队伍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为人民贡献智慧、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科技创新理念,切实将责任担当作为自身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的动力之源,促进其职业理想、职业实践与职业认同的内在统一。通过完善制度和搭建平台为广大科技产业工作者扎根一线搞创新、聚焦瓶颈谋突破创造有利条件,鼓励他们直接面向社会现实需求寻找科研方向、确立攻坚目标,努力把科研成果从实验呈现、论文发表、专利授权等形态转化为生产生活实践亟需的可行性方案与应用型产品,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充分发掘和弘扬中外优秀文化中的创新文化元素,大力培育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广大科技产业工作者自觉承担科技创新使命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科技创新氛围,鼓励广大科技产业工作者敢于假设、勇于求证、善于创造,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不断促进创新成果的持续产出与转化应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技产业产学研科技成果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以高能级科创合力打造科技产业地标
评《科技产业经济学》(书评)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产业经济学的系统创新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