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育人模式研究

2017-09-14蒋建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专业群课程体系

蒋建峰

摘要:专业群的建设致力于形成集群优势,从整体上提升学校在行业和区域内技能型人才的技能水平和能力。本文论述了苏州外包学院江苏省重点专业群建设的成效,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结构的更新等。

关键词:专业群;育人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259-02

一、背景

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的职业定位是在写字楼的环境中,以计算机为主要生产工具,面向世界范围提供服务性工作。学院着眼于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素质要求和岗位特点,全面对接服务外包企业复合型人才需求,引进企业的管理方式与企业文化,营造真实的“办公室”环境。“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是面向信息技术服务外包行业的江苏省重点专业群,现有4大重点专业,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核心引领下,以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为感知层支撑,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电信服务与管理为网络支撑,软件技术为应用层支撑,实现无缝的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平台。下面将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体系等方面介绍专业群建设成效。

二、创新产教合一的“333信息技术外包人才育人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在学院“教学办公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发展的特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为引领,扩展到我院整个信息技术相关所有专业,构建“333信息技术外包人才育人模式”。该模式构建了涵盖学院、企业与院办公司三个办学主体,理实一体的基础与理论教学、模拟场景的实训教学与真实场景的实践教学三个教学阶段,职业素质平台、专业能力平台与创新创业平台三个教育平台,“333信息技术外包人才育人模式”进一步践行了学院的“教学办公室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三个主体:学院主导,责任明晰,合作共赢。学院在积极实践学校、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过程中,遭遇到校企合作不深入、企业短期利益导向、社会责任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专业(群)对双主体办学机制开展深化研究,提出了在原来两个主体的基础上增加院办公司第三个办学主体,形成了学院主导、产教合一的“三主体”的办学机制,如图1所示。通过三个主体的相互协作,完成学生由“学生→准职业人→职业人”的转变,实现学生的零公里就业。

主体一:学院。

本专业(群)所在的二级学院为三主体中的主导方,学院的主要责任与义务包括:承担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任务,负责提供所需教学、办公场地及水电、食宿、医疗等基本配套设施;负责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相关安全事宜;负责学生的招生、录取、顶岗实习、毕业资格审查与毕业证发放等工作。

主体二:企业。

通过与企业合作,本专业群与40余家企业共建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其中紧密型实训实习基地13个。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存在企业责任与义务不明晰、短期效益行为较明显,投入校内教学力量不足等问题。

主体三:院办公司。

企业是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进一步深化与校外合作企业建立实训实践教学基地之外,为了加强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本专业群将通过自办企业的形式开展学生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始建于2014年1月,位于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批准设立,经营范围为授权的科技服务业务、教育培训业务、资产运营业务及教育国际交流业务,主要是代表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国有经营性资产进行运营管理。公司是集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企业孵化、创业、专业人才培训、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服务产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开发运营主体和园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载体。

信息技术分公司是由信息工程学院独立核算的运营单位,以学院教师与学生为主体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与社会培训等经营活动。将学校由单一的教育功能主体改变为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的综合体。

2.三个阶段:职业导向,分层递进,零距就业。三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活动分为“基础→实训→实践”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基础阶段以学院为主体,承担培养学生基础技能的基础与理论教学任务,教学形式主要为理实一体教学;实训阶段以校企共建的实训中心为主体,承担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任务,教学形式主要为实训教学;实践阶段以院办企业与校外实训基地为主题,承担生产实践教学任务,教学形式为顶岗实习。在三个阶段中,学院始终负有学生管理、素质教育等主体责任,起到学生培养的主导作用。

3.三个平台:素质优先,质量保障,培育优才。职业素质平台: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职业院校的全体教师均具有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责任,职业素质包括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身体素质、健康与心理素质、发展素质、审美与修养素质、道德素质、思想品质素质、学习方法与能力素质、行为能力素质、团队协作素质、创新实践素质等。

专业技能平台:实训与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且唯一的手段,本专业群将建立健全IT服务外包专业技能的实训与实践教学系统,实施过程管理,改革考核方式;同时建立不同技术方向的专业技能测评模型,给出学生专业技能的测评报告;最终对学生做出涵盖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鉴定。

创业创新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提出的新号召,创业是更好的就业,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本专业群将建立面向信息技术外包方向的创业创新平台,通过建立创新工作室、创业中心,开展创业、创新辅导与孵化,积极支持本专业群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三、“底层共享、中层独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群以培养互联网产业中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课程建设、教学计划的修订也是围绕这一个原则进行的。同时能够根据就业需求、行业(职业)培养标准,及时调整课程的设置。

专业群积极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把职业核心能力及职业标准培养融入其中,形成新的项目化课程体。在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中,紧扣校企合作、企业标准这个主线,遵循“根据岗位定技能,依据技能设课程”的原则来架构“企业标准、项目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网络专业群岗位技能需求调研和用人企业反馈,我们构建了以职业素质为目标的“2+3”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四、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创新了信息技术外包的人才育人模式,该模式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基础与理论教学、模拟场景的实训教学以及真实场景的实践教学三个教学阶段。在此基础上,把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做了统筹规划,形成了“底层共享、中层独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真正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率。

參考文献:

[1]孙峰.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6-50.

[2]陈秀珍.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86-89.

[3]罗恒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专业群建设中示范引领作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1):233-234.endprint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专业群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