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适切性质量观的会计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探索

2017-09-14陈京苗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陈京苗

摘要:针对高校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同质化的困境,本文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社会适切性质量观的角度,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发展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几个方面,对会计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进行探讨,尝试提出会计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会适切性质量观;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133-03

社会适切性的质量观,是学者们在借鉴西方實用主义质量观、发展性质量观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所提出的一种质量观。这种质量观强调培养对象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吻合度,强调培养对象对职业岗位的胜任适应性,强调培养对象对社会及专业领域的推动性与创新性。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经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于2016年3月由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上海金融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会计、金融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并校之前,作为地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的两所财经类院校,其会计学专业已经先后获批为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专业。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已成为高校会计学专业需要重新思考的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优化和配置学校资源,重新定位会计学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内涵发展,锤炼专业特色,着力实现学生培养与社会对人才素质能力需求的无缝对接目标。

一、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

诚信、规范、专业、创新、自适、发展是当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核心需求。因此,在推进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处理好诚信追求与利益追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适应社会需求与引导社会发展的关系。诚信品质是社会各界选拔人才的首要的、核心的条件。被称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的潘序伦先生作为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创始人,他终身倡导:“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立信”也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校训。学校秉承诚信育人这一理念,始终把诚信素质培养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会计学专业强化诚信教育,立足会计理论和实践发展,构建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体系;突出学科融合,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依托产学研基地,通过模拟实验和综合实践的递进,增强会计实务能力。

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应该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根基,以专业素养为干,以应用技能为枝叶。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专业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理念,从诚信品质的塑造、专业知识的积累、业务技能的训练、视野思维的拓展、相关知识的掌握等维度,明确了“五维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会计学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诚信品质,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方法和技能,通晓管理、经济、法律等基础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强,能够胜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职业发展潜能也是社会适切性质量观的重要考量指标。对会计人才培养而言,它不只是要求毕业生熟悉会计行业传统的业务或技能,而是要求他们除了掌握基本技能和业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能掌握行业发展的规律,要具备职业发展的潜能。但现实是,会计学专业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方面存在如下突出问题:人才培养的同质化与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化、特色化矛盾;毕业生应用能力不足与会计行业应用技能要求不断提高的矛盾;普通技能人才供给过剩与中高端会计人才紧缺的矛盾等等。如何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探索出专业课程设置和社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会计本科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要从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路径来分析:

从上述职业路径图可以看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比较有代表性的职业类型主要有三种:财会与税务类职业、审计稽核类职业、经营管理类职业。由此看来,会计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适应财税、审计稽查、经营管理等职业的需求和发展。具体而言,财会与税务人员需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学、投资学、税法、税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审计稽核人员需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审计学、管理学、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内部审计、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与控制等;经营管理人员需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中级财务会计、管理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为培养具有诚信素质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广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而优化课程体系。为此,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专业构建了由通识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平台和实践课平台四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具体课程参见下图:

通过“4大平台、12大能力培养模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会计与财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财务分析技术和财务软件处理实际问题,具备过硬的会计专业技能,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三、以提升应用能力为目标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会计学专业可采用实验室教学、多媒体实践教学、校外学生实践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验室教学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形式,学生可以进行手工模拟做账,以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多媒体实践教学是将企业会计实务操作程序制作为模拟软件,让学生观摩或者进行虚拟操作。通过仿真综合实训平台、沙盘模拟实训等实践教学形式以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校外学生实践基地是让学生到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亲身体验会计实务操作流程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财务操作技能,也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四、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的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第一要素,其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以及价值追求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建设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就成了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产学研合作是会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实习基地,不仅可以为学生校外实习提供便利,还可为教师会计实践能力提升搭建平台。

会计学专业教师要掌握行业知识,熟悉行业业务,具备指导会计实务工作的能力。高校可通过产学研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积累实务工作经验。另外,高校可聘请产学研合作单位的专家作为会计专业外聘教师或客座教授,使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会计政策、法规。高校也可聘请合作单位的会计骨干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指导等。培养会计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只有坚持产学研合作培养的模式,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等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不断创新合作机制,深化合作内容,扩大合作领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才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学应用型人才的捷径。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主要阵地。我们应该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确立应用型为主导的培养目标,坚持诚信教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育人的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会计学应用型本科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光礼.论高等教育的适切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62-69.

[2]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6):20-23.

[3]吴丽君,王远利.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会计之友,2008,(8):70-71.

[4]李明娟.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5,(3):46-49.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