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直肠炎患者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
2017-09-14王连忠
王连忠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溃疡性结肠直肠炎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灌肠和柳氮磺胺吡啶口服,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柳氮磺胺吡啶治疗, 治疗周期为14~21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觀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平均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轻度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轻度不良反应,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的临床效果佳, 不良反应少,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西医;溃疡性结肠直肠炎;临床症状;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4.078
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直肠炎, 其中的溃疡性结肠直肠炎是一种累及结肠、直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1.6/10万人, 近20年都呈增长的趋势[1]。目前,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性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 而且病程迁延易反复[2]。临床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繁多, 如柳氮磺吡啶、奥沙拉秦、环孢菌素A和乳酸菌素片等[3]。研究指出中医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具有一定的疗效, 可明显缓解病情。本文主要浅谈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患者临床疗效, 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直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男27例,女13例;年龄22~63岁, 平均年龄(43.61±7.46)岁;病程0.5~10.0年, 平均病程(2.63±2.46)年。对照组患者男29例, 女11例;年龄20~62岁, 平均年龄(44.55±8.19)岁;病程0.5~12.0年, 平均病程(2.65±3.1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的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灌肠和柳氮磺胺吡啶口服,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灌肠方剂处方:大青叶50 g, 板蓝根50 g, 薏米30 g, 黄芪30 g, 白芨20 g, 大小薊各10 g, 200 ml煎煮至60 ml, 煎煮后待温度下降至37℃左右, 灌肠管插入肛门约12 cm, 进行灌肠治疗, 1次/d。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山西同达药业有限公司, 化学药品, 0.25 g),2片/次,4次/d, 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减剂量。治疗时间为14~21 d, 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结肠镜复查结果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明显好转, 无出血, 黏膜轻度充血、水肿;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症状积分评价腹痛、腹泻、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的改善情况, 症状消失记0分, 轻、中、重度症状分别记1、2、3分, 分数越低, 疗效越好。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愈22例, 有效16例, 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愈16例, 有效16例, 无效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2, P=0.043<0.05)。
2. 2 临床症状积分 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平均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 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轻度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轻度不良反应,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直肠炎在西医上尚未有明确诊断, 临床研究病因多集中于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基因和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患者多表现有血性腹泻, 其他可表现为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 多采用柳氮磺吡啶, 其经口服进入人体后分解为主要成分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可通过与肠壁结缔组织的结合, 发挥较长时间的抗菌作用, 减轻炎症反映, 改善微环境的免疫情况, 同时可减少前列腺素、白三烯的合成, 减少炎症反应, 改善患者的症状。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角度中属于中医湿热阴阳气虚的虚实夹杂之证, 因外感风寒暑湿, 或饮食生冷、不洁、油腻, 或精神紧张、劳倦而造成[4]。治疗宜利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敛疮生肌为主[5]。中药保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 可以使高浓度药物直达患处, 提高肠内局部血药浓度[6, 7]。柳氮磺吡啶是基水杨酸类药物, 主要用于轻中度的溃疡性结肠炎, 需要注意的是该药长期应用可以导致头痛头晕、胃肠道不良反应和男性不育[8-10]。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溃疡性结肠直肠炎患者进行中药灌肠和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研究, 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平均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说明中药灌肠和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较好, 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的临床效果佳, 不良反应少,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千娥. 柳氮磺胺吡啶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 33(22):1902-1904.
[2] 张晓殷. 中药灌肠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14):130-132.
[3] 陈东兴. 中西药灌肠加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0例临床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 2013(26):3497-3498.
[4] 袁援. 薏苡附子败酱散保留灌肠结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 39(3):221-224.
[5] 边毅, 边颖, 周宏伟, 等. 中药灌肠联合西药口服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10):78-79.
[6] 杜文武, 张亚峰.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疗效观察. 西部中医药, 2011, 24(9):80-81.
[7] 杨天军. 溃疡性结直肠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现代养生b, 2014(3):151.
[8] 蔡晓松.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临床分析. 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4(7):181.
[9] 韩志军, 赵长胜.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疗效分析.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3, 19(2):111-112.
[10] 孟银环, 董文福.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 23(6):3343-3344.
[收稿日期:2017-04-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