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习问题导向的“互联网+”实习生态体系构建

2017-09-14吕栋李晓波赵西坡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跨界融合连接互联网+

吕栋++李晓波++赵西坡

摘要:高校实习教学是一个包含政府、高校、企业实践单位的生态体系,在“互联网+”时代,迫切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平台,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起跨界深度融合,有效衔接,协同解决实习教学质量难题的“互联网+”实习生态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生态体系;跨界融合;连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039-02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出“互联网+”的概念,要求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现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小至生活的点点滴滴。在高等教育层面,特别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实践教育方面,需要互联网的深度介入,其中作为横跨高校与企业、社会、政府,连接高校师生与实践单位的实习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迫切需要“互联网+”的解决。

一、什么是“互联网+”实习生态体系

“互联网+”在官方定义中是指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人对“互联网+”有不同的理解,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一样,都有一个“互联网+”,但是正如《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一书中所提到,互联网+的特质可以用八个字来表述,就是“跨界融合,连接一切”。“互联网+”实习生态体系是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学管理单位、学院、教师、学生)、企业实习单位为要素的,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跨界融合、有效连接的生态体系。

二、高校实习教学生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去哪儿实习”的资源短缺的问题。高校的实习教学包括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其他专业性的实习,实习的内容广泛,操作性强,必须深入到社会、企业等机构进行实地的实习。但高校专业面广,学生人数多,在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首先面临的就是“去哪里实习、如何满足人人都能实习”的问题,也就是资源供给的问题。为此政府、高校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采取“走出去”办法,通过政府支持、校企合作、教师科研项目引介的方式,建设实习基地;采取“引进来”的方式,鼓励企业进入校园,开设校企合作班、校办工厂、科研基地等形式。两者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实习资源的问题,但是由于学校地域以及信息资源有限的问题,导致宏观管理统筹难,中观管理难下沉,微观层面被忽視。以至学生的实习被动多,主动少,无法实现精准的供给,以至“所践非所愿”。

2.“如何实习好”的实习质量不高的问题。高校实习需求巨大与所接触到的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与方式有限的供需紧张矛盾,导致实习质量严重“缩水”,在集中、集中与部分分散、分散实习的三种形式中,以集中方式组织整班学生到企业实习,由于企业接待能力有限,基本以参观为主,效果是走马观花。有的甚至不远千里到一个企业,围着生产线转一圈就结束了,然后接着去另外一家企业以同样的方式实习。分散实习理应是一种可以关注到个体需求的实习方式,但是受制于专业、资源、管理以及与企业岗位需求是否相匹配等问题,实习质量更是普遍不高。以至实习教学流于形式,“所践无实质”。

3.“如何管得好”的实习监管存在盲区的问题。学生到企业实习,作为学校和老师,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监管与安全问题。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单位,需要全面了解学校外出实习班级的时间、地点、实习过程管理、经费使用、安全以及考核等整体情况。作为老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实践情况做出指导。虽然很多学校也购置了一些信息化实习管理系统,但只解决了校内教学管理、指导老师、学生这个内部的管理流程问题,依然没能有效连起企业,不能使企业主动加入进来。以至“所管无实效”。

4.“如何精准施策”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施策难题。地域内各学校的实习管理如何、质量如何,实习基地建设情况如何,企业对实习的需求是什么。这些事关大学整体质量的数据基本来自于学校单方面的汇总统计。缺少其他的信息来源渠道与监管手段。缺少总体的平台统筹与架构。以至不能深入了解每所高校的实习实践情况,不能宏观掌握企业的有效资源与实习需求,不能精准有效地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不能精准施策。

三、互联网+实习实践平台的解决之策

1.跨界融合,拓展实践资源,解决岗位难题。“互联网+”实习生态体系,首先要在中观层面,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有效衔接,将学校需求与企业等实践单位的实习资源有效连接起来。其次要通过大数据对各高校、专业以及学生个性化的实习需求进行统计与分析,通过平台中介,将企业资源与高校实习实践的需求有效对接,实现向学院、班级、学生个体的岗位精准推送,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校资源有限、对企业安全管理信任有限、企业需求与实际需求精准匹配的问题。实现学校、互联网+平台、企业三者有效地融合,这样不仅解决了实习实践资源有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重心下沉,真正关注到学生的实习个体需求,满足学生个体要求,打通需求层次的最后一公里。

2.“集中管理的分组实习”模式与实践岗位精准推送,让学生实习好。“集中管理的分组实习”模式是将学生以小组或个体的形式分散到企业中,进行有计划、系统性、应用性甚至是初步研究性的实习。此模式关注学生个性需求,对实践岗位要求高。通过“互联网+”实习平台,将学校与企业实践单位跨界融合,解决了岗位资源的问题,为“集中管理的分组实习”模式创造了条件,再将学校、专业、班级、学生的需求与企业资源进行精准对接,满足了学生个性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参与性强、实践性强的实践岗位,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参加专业对口、系统性、准顶岗性的实习岗位,使学生真正可以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解决学生实习质量不高的问题。另外,让学生参与高水平的实践岗位,满足学生个性实习需求,学生通过实习周日志与实践报告的分享,可以产生示范效应。

3.连接扁平化与校企开放共享,管理好实习。加强实习管理,通过“互联网+”实习平台,有效连接起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学院、指导老师、学生以及企业实践单位。实现学校教学管理与学院、指导老师、学生以及企业的扁平化连接,使学校能及时查询、了解到学院的举措、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学生的实践内容与情况、企业的信息反馈,有效做出反应与评估。在协议框架下,实现平台的开放与信息的共享,使企业能及时了解到学校的需求,实现互联互通,提高实习管理质量。

4.生态圈无缝连接,大数据统计分析,为政府施策提供依据。校企的跨界整合与有效连接,为“互联网+”实习生态系统提供了海量的数据与资源。作为生态系统顶端的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一方面可以真实了解每所高校的实习实践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详细了解企业接纳学生实习情况。以数据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科学统筹,精准施策。

四、展望

目前,已有杭州的校友邦实习实践平台在致力于“互联网+”实习生态体系的构建。理念的引导,技术的推动,政府、学校与企业的强烈愿景,未来一定可以构建起跨界深度融合、连接高校的“互联网+实习生态体系”,在实习教学中发挥指向明确、数据与服务精准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韩莉,深化实习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7):289-290,349.

[2]王启广,李炳文,赵继云.实习教学改革与能力培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69-70.

[3]李进,赵文来,严国红,陈秋妹,封敏娟.探索建立“校内-企业-校内”相结合的实习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7):143-145,151.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界融合连接互联网+
陈春花:什么样的公司最受90后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