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效果

2017-09-14郑青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4期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郑青春

【摘要】 目的 分析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 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6.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 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PaCO2、PaO2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的辅助措施, 其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疗效显著等特点, 能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 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4.027

呼吸衰竭是肺心病慢性病变导致肺功能不全引发的晚期重症,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喘气促、呼吸困难等, 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等特点, 极大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有效的治疗是缓解患者病症疼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无创正压通气是通过鼻面罩将呼吸机与患者相连, 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而完成通气辅助的人工通气方式。为了探讨其在肺心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8例, 女30例, 年龄40~70岁, 平均年龄(55.6±5.6)岁;所有患者病症符合肺心病呼吸衰竭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合并严重心血管、肺大泡等疾病患者, 排除精神异常和无法自主呼吸患者[2]。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4例。观察组男19例, 女15例, 年龄41~70岁, 平均年龄(56.3±5.2)岁;对照组男19例, 女15例, 年龄40~69岁, 平均年龄(54.9±5.2)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方法治疗, 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疗法, 主要包括祛痰、吸氧、支气管扩张治疗及药物抗感染治疗等。观察组在上述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 利用鼻面罩连接呼吸机和患者呼吸道, 并患者自主呼吸辅助通气。治疗前将呼吸机设置在S/T 模式, 根据患者耐受性调节呼吸机通气压力, 并将治疗参数设定如下: 呼吸频率12~16 次/min, 氧流量为2.0 L/min, 氧浓度为35%~40%; 吸气压(IPAP)为12~2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气压(EPAP)为 4~6 cm H2O[3]。每天持续辅助通气>12 h, 根据患者病情程度适当调整持续辅助通气时间, 注意观察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 并做好动脉血气分析。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治疗效果及动脉血气指标, 其中动脉血气指标包括PaCO2和PaO2, 根据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将治疗效果分为[4]:①显效:患者心率、血压基本恢复正常, 气促气短症状消失;②有效:患者心率、血压明显改善, 气促气短症状缓解;③无效:患者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善, 气促气短等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显效28例、占82.35%, 有效4例、占11.76%, 无效2例、占5.88%, 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显效20例、占58.82%, 有效6例、占17.65%, 无效8例、占23.53%, 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PaCO2指标分别为(64.0±7.7)、(42.9±4.4)mm Hg(1 mm Hg=0.133 kPa);PaO2指标分别为(53.9±5.5)、(72.8±6.9)mm Hg;对照组治疗前后PaCO2指标分别为(64.2±7.2)、(53.1±4.2)mm Hg;PaO2指标分别为(53.2±5.6)、(63.7±9.0)mm Hg;治疗前, 两组PaCO2、PaO2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PaCO2、PaO2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肺心病呼吸衰竭是肺心病并发重症之一, 可造成患者呼吸困难、胸闷胸痛、气短气促, 甚至呼吸障碍致死, 极大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5]。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刺激呼吸為目的, 达到舒缓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同时通过辅助通气缓解患者病症,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6-8]。过去临床辅助通气采用机械通气法, 由于机械通气是一种有创疗法, 对患者治疗耐受性要求甚高, 且极易并发感染症状, 十分不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是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 利用鼻面罩连接患者和呼吸机, 并根据患者耐受性设定治疗压力, 可根据病情程度调节治疗参数, 这对增强患者治疗舒适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见效快, 通气后患者即可快速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减少胸闷气短造成的疼痛感, 提高临床治疗满意度[9, 10]。endprint

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 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辅助疗法, 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6.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 两组PaCO2、PaO2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PaCO2、PaO2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的辅助措施, 其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疗效显著等特点, 能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 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推廣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渊旭. 无创正压通气(cpAp, Bipap)在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2, 22(18):3645.

[2] 刘石初.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20(12):146-147.

[3] 徐群英, 刘海燕.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四川医学, 2012, 15(7):1240-1241.

[4] 温晓雯.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当代医学, 2013, 8(10):12-13.

[5] 刘瑞.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7):189-190.

[6] 金发光, 钱桂生, 谢永宏, 等. 无创与有创正压通气对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 中国急救医学, 2004, 24(2):90-91.

[7] 潘慧明. 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71例临床体会. 河北医学, 2011(10):1371-1373.

[8] 钱志贤, 姚琪, 裴亚萍, 等.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7, 16(2):162-164.

[9] 杜薇, 刘建德, 赵蕴伟.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9, 18(3):275-277.

[10] 黄翠华. 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疗效分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月刊, 2015(4):131-133.

[收稿日期:2017-04-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创正压通气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应用有创呼吸机中无创正压通气CPAP模式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