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17-09-14方剑乔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7期
关键词:痉挛性痉挛偏瘫

张 璐 方剑乔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浙江 杭州 310000)

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张 璐 方剑乔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浙江 杭州 310000)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改良Barthel指数(BI)变化。方法94例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随访3个月。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对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进行评价,测定FMA评分和BI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痉挛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痉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和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FMA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有助于减轻痉挛症状,同时对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也有显著改善作用。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针灸;运动能力;生活能力

痉挛性偏瘫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疾病。研究显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使中枢反射抑制状态解除而产生肌张力增高,可同时合并一系列的其他症状,导致患者出现随意运动障碍〔1〕。脑血管疾病致肢体瘫痪临床较为多发,在脑血管疾病患者肢体瘫痪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病变损害皮质、基底节、脑干部及其下行运动神经通路的任何部位时,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高和痉挛〔2〕。脑卒中患者发生偏瘫后会出现多种功能障碍,最常见的是肢体肌肉痉挛引起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能力有显著影响〔3〕。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恢复具有积极作用〔4〕。本研究探讨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中医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痉挛、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94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肉痉挛。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脑出血诊断标准;②年龄60~85岁;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分级0~3级;④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①严重意识、认知障碍;②神经功能缺损由其他脑部疾病引起;③合并其他重要系统疾病者;④不能配合治疗完成研究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男31例,女16例;年龄63~84岁,平均(77.4±7.2)岁;病程0.5~4个月,平均(2.1±0.7)个月;脑卒中性质:脑梗死34例,脑出血13例。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60~85岁,平均(76.9±8.5)岁;病程0.7~5个月,平均(2.0±0.8)个月;脑卒中性质:脑梗死35例,脑出血1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脑卒中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个体化降压药物使血压稳定在135/90 mmHg以下,根据患者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给予调血脂药物,口服拜阿司匹林0.1 g/d防止血小板聚集,同时给予适当的神经营养药物,对有并发症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针灸穴位:上肢选择臂臑、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内关及外关等穴位,下肢和下半身选择肾俞、环跳、血海、梁丘、风市、丘墟、血海、阳陵泉及太冲等穴位,手指伸屈不利者加合谷,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等穴,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针灸操作具体方法:①先采用30号不锈钢毫针捻转提插结合法刺双侧内关,直刺1.67~3.33 cm(0.5~1.0寸);②用重雀啄法针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1.00~1.67 cm(0.3~0.5寸)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止;③用提插补法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进针3.33~5.00 cm(1.0~1.5)寸,使患者下肢抽动为度。患者每日针灸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①痉挛程度改善情况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评价。②运动功能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评价。③生活活动能力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t、χ2检验。

2 结 果

2.1治疗前后痉挛程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痉挛分级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两组治疗前FMA、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MA、B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和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症状比较(n,n=47)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下表同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分,n=47)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I比较分,BI,n=47)

3 讨 论

超过80%的脑卒中患者都伴有严重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其中又以偏瘫表现最为明显,已经成为影响脑卒中患者运动及生活能力的主要因素〔5〕。在脑卒中患者发生偏瘫后3 w内,文献报道约90%的患者都会发生肢体痉挛〔6〕。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讲,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高级中枢丧失其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同时低位中枢控制下的异常运动模式被激活,导致患者肢体肌群间协调失衡、肌张力异常,发生运动障碍。加强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改善运动模式及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对肢体恢复、功能重建及发挥残余功能具有积极意义〔7〕。中医认为,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主要病属于中医中的“痉证”、“拘挛”或“经筋病”范畴,主要由气虚血滞、肝阳上亢所致的脉络瘀阻所致,因此疏通瘀阻的脉络对该病的治疗具有良性作用。目前有关痉挛的治疗方法基本是根据大脑的可塑性及神经再发育理论而制订的,其目的是通过外界信息输入刺激患者大脑皮层对感觉的应答,促进大脑的功能重建及对侧皮层的代偿,促进和活化神经发育,抑制和调控下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诱发分离运动,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从而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建立,最具代表性的为一系列神经促进技术〔8〕。现代中医认为,针刺穴位时产生的信息可以传入并广泛作用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调控中枢神经活动,减弱脊髓中枢对骨骼肌的下行性促通作用,从而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症状〔9〕。

哈静等〔10〕报道,针刺拮抗肌腧穴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后肢体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本研究提示针灸对减轻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具有积极作用。老年脑卒中患者偏瘫后生活能力下降,痉挛的发生导致生活能力更加低下〔11〕。本研究结果提示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在针灸后明显改善,肢体运动的改善使患者活动受限减轻,进而生活活动能力增强。

1Thibaut A,Chatelle C,Ziegler E,etal.Spasticity after stroke:physiology,assessment and treatment〔J〕.Brain Injury,2013;27(10):1093-105.

2魏兴梅,窦宁宁,仲 骏.交感神经在脑血管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40(5):446-9.

3李 宁,滕 飞,陈玉辉,等.缺血性卒中后痉挛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6):443-8.

4白玮婧,张春红,孟丽娜,等.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2016;33(8):508-12.

5王 静,李淑杏,陈长香,等.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886-8.

6饶金柱,关健伟,曹黎明.脑卒中后肌痉挛发病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74-6.

7Sommerfeld DK,Gripenstedt U,Welmer AK.Spasticity after stroke:an overview of prevalence,test instruments and treatments〔J〕.Am J Phys Med Rehabil,2012;91(9):814-20.

8卢柳梅,田 帅,张圣浛.卒中后痉挛状态的评价和治疗〔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4;22(7):552-8.

9于 川,申 斌,许世闻.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的系统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2):12-5.

10哈 静,冶尕西,贾红云,等.针刺拮抗肌组腧穴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2):416-8.

11谢小蔓,卢瑞丽.6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3;20(2):858-9.

〔2016-07-07修回〕

(编辑 苑云杰)

2011年浙江省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攻关计划项目(No.2011ZGGZ003)

方剑乔(1961-),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针灸镇痛、免疫调节效应研究。

张 璐(1986-),女 ,硕士,医师,主要从事针灸康复治疗研究。

R256

A

1005-9202(2017)17-4222-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7.025

1 浙江中医药大学

猜你喜欢

痉挛性痉挛偏瘫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