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时间的“盗贼”
——以扬州地区大学生使用时间分配为例
2017-09-14戴元阳史梦园周露婷
戴元阳,史梦园,周露婷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抓住时间的“盗贼”
——以扬州地区大学生使用时间分配为例
戴元阳,史梦园,周露婷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作者设计了时间管理倾向模型与罗盘玫瑰模型来研究其关系。针对扬州市在校大学生,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广泛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模型猜想的正确性。其后做了群体比较和聚类分析的量化研究。然后,依据数据分析基础进行对计划和执行两个主要方面质性研究,得出了8个结论,并给出大学生对于时间分配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扬州市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罗盘玫瑰模型;量化研究;质性研究
一、前言
本文研究使大学生学业及格,良好,优秀的时间管理各指标阈值,探究如何判断管理模式的好坏并得出时间管理模板和建议。
1.选用黄希庭张志杰等人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1]来观测目标样本的时间管理倾向。其中有三个维度,分别是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管、时间效能感。
2.用四世代时间管理模型罗盘玫瑰模型并嵌套大学生学习投入度(UWES-S)[3]来观测大学生学习生活行为投入度。罗盘玫瑰模型有四个L,分别是TO LEARN(学习),TO LIVE(生活),TO LOVE(爱),TO LEAVE LEGACY(创造价值)。
3.基于量化研究的结果,针对两个大方面:一是对于访谈对象时间计划能力;二是对计划执行力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访谈,并做质性研究。
二、量化研究
发放问卷是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历时半年,得到了15047份问卷。根据7所学校学生比例发放回收问卷。问卷整体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59,问卷的信度较好。
研究一:结构方程模型
图1 结构方程模型
在本文模型中,该指数P值不显著。由ECVI赤池信息准则[4]各项指标(ECVI=1.669,L0 90=1.634,HI 90=1.704,MECVI=1.669)基本符合要求,接受因素关系的构建。由结果显示,时间监控观对罗盘玫瑰模型有显著性影响(T>2),时间效能感通过时间监控管影响了罗盘玫瑰模型,时间效能感在本文模型中影响没达到显著性水平显著。
研究二:各跨组比较的雷达图分析
为了清晰的分辨群体中的不同,展示数据做标准化后的雷达图。
(1)按年级分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图2 年级对比雷达图
大一大二大三的分布较为集中,大四群体在价值感、计划性和设置目标3个指标上领先其余三个群体,但是反馈性、时间分配合时间效能感这三者远落后于其余三个群体。
根据对比看来,大四学生的时间管理是更趋向"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下,使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由于大四大部分学生备战考研亦或实习造成自主安排时间的缩减以及事项的固定化而衍伸出的社会性质的表现。
研究三:聚类分析
对于这两个观测模型,分别单独进行聚类分类,挖掘具有显著特征的大学生群体类型。(如图3、图4)
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模型中,第一类大学生可以是时间管理优秀的高手,各方面指标都很高;第二类对于时间的价值感和效能感不输第一类,但缺乏明确的目标与计划;第三类各方面指标都处于较低的位置,可见其对于时间管理概念模糊,尤其缺乏监控能力。
在罗盘玫瑰模型中,A类大学生属于生活型的在平时生活上很愿意花时间,也会去参加社会工作;B类属于普通型各方面指标都很平凡,没有显著特征;C类属于工作型,他们在学习、成绩及创造价值方面的指标超出其他类,但是生活方面趋于平均水平。
综合ATMD和罗盘玫瑰的聚类结果,ATMD有3类,罗盘玫瑰有3类,在一个整体大样本中,组合9种类型的群体,群体占比统计结果如下:
图3 时间管理倾向聚类
图4 罗盘玫瑰模型
表1
以上,根据ATMD和ROSE COMPASS模型,得到了各种类型的大学生的显著特征。其中,并不是时间管理优秀就说明生活充实,也没有时间管理及格就只能碌碌无为的道理,有些群体占比虽少,但是确实存在。
三、质性研究
研究四:访谈内容分析
(1)人群分化差异明显
对学业成绩关心的同学,成绩一般较好,且更具有计划性,而对成绩不关心的同学,学习习惯较为懒散。访谈中担任职务的同学,比不曾担任职务的同学对于时间的管理更有意识,做事更具有计划性。
(2)计划性与生活充实度有双向关联性
生活充实的同学对于时间管理更有意识,做事更具计划性,同时做事具有计划性的同学,其生活充实度较之无计划性的同学更高。
(3)时间管理倾向可以是被动的
通过访谈发现,时间管理倾向不仅仅是可以主动培养的,更可以通过其他的事情使其“被动”养成。例如,同学在担任学生干部之后,对时间规划更为明确。
(4)自制力匮乏、抗干扰性差
许多大学生由“被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换并不太成功,换一种说法就是缺乏自制力。也说明大学生通常缺乏对诱惑的抗干扰性。
(5)丧失目标阶级性
当谈及“你的目标是什么”的时候,许多同学的回答宏观且遥远,当问题再细化的时候同学们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即缺少分段化的目标。
(6)人际关系与时间管理策略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提出“如何在不耽误学习的同时和其他人搞好人际关系”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是不是也属于浪费时间”等有关人际关系与时间管理策略的问题。
(7)无计划性
一方面是对于目标的无计划性,即对目标缺乏阶级性。生活没有明确目的的群体,因为没有明确的生活目的或奋斗目标,所以对事情的效率缺乏辨别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时间的无计划性。在没有制定好计划的条件下,行动鲁莽。这种欠计划的行动把事情越搞越乱,想达达成目标太困难了。
(8)“虚假”计划
扬州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有较强的时间管理计划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中一大部分人与无计划的人相反,这种人则将计划制定的十分周密。但他们制定计划却往往过于强调这一目的,他们总以计划为工作的主要内容,忽视了计划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也忽视了行动才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研究五:建议
(1)做事分轻重缓急
人的惯性是先做最紧急的事,但是一些重要的事被荒废掉。每天管理时间的一种好方法是,早上确定今天要做的紧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顾一下,这一天有没有做到两者的平衡。
(3)将事物分段化
做一个长期的蓝图规划,一步一步地向目标迈进。时间管理与目标设定、目标执行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时间管理与目标管理是不可分的,行动承诺都必须结合长远目标。
(4)建立目标
建立目标,是帮助自己克服惰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有目标才有动力。除此之外,要设法给自己找一点可以鼓励自己的力量。而这鼓励的力量,要根据追求的目标而定。
(5)学会节约时间,加强实践管理
往往大学生活中的琐事都是在无形中消耗大把时间的事情,而且它们已经融入每天的生活习惯,戒除很难,所以尽量缩短就好。面对诱惑一定要坚持住,多余的时间应该用在能让自己不断提高的事情上。
[1]黄希庭.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 2001,33(4):338-343
[2]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1,24(6):649-649
[3]汪雅霜.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实证研究——基于2012年“国家大...”[J].中国高教研究,2013,(1):32-36
[4]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市:张鸽盛,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