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小结
2017-09-13梅伟
梅伟
摘要 在教育教学中,课堂小结是课堂教育的重要构成环节。恰当预设好课后小结,既能冶情励志,又能帮助孩子们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习能力。成功的课堂小结也可以营造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起着承上启下,为新课做铺垫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发挥“双主”作用,做主导性小结,指导孩子们围绕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进行课后小结,激励引导,开启学生学习悟性,从“巩固训练”转变成“拓展延伸”等四点展开,为使语文教学有一个精彩的结尾做好准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小结;艺术;教学
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的总结。小结不单对本课的教学起着画点睛之笔的作用,也将教学推向高潮,还将课程拓展至课外。故此,课后小结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1 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主导性小结
在课堂授课中,老师起着主导作用,同时也要竭力将孩子们推向学习的主体性。创造积极归纳自动获得知识的课堂氛围,以达到启发学生的智力,增强能力,展露才能之目的。例如,在教授课文《司马光》时,待结束时,可预设以下问题:通过学习这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边读边总结,最后经过提炼,再得出结论。“主要叙述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一位小朋友的事情。读了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遇到了紧急事情,不要慌张,要沉着、勇敢地想办法,这样才能处理好发生的事情。”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做出总结,将师生的“双主”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
2 指导孩子们围绕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进行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提高孩子们的理解与表述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指导孩子们围绕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进行课后小结,以便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文本内容,学会习作技法。例如,在教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当孩子们掌握文章内容时,可以让他们读文本的最后一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此时,再提出问题:同学们,小兴安岭美在什么地方呢?你们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美丽的小兴安岭来写的吗?同桌相互讨论,再由他们自己小结。经过探讨,大家很快明白了此句话既总结了全文,同时也体现了文本的中心,表达着作者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赞颂与喜爱之情。通过指导孩子们自己总结,能够加深对文章中心的掌握,而且也学到了总分的写作技法。
3 鼓励引领,启发孩子们的悟性
在课堂结尾之时,科任老师要对孩子们的学习给予客观激励性的评价,通过对语文教学中孩子们的个性表现进行有效小结,这样能够起到鼓励效果。比如,可以让孩子们谈一谈课堂上的收获,促使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当孩子们在小结、反思中形成学习认知,而且还能对以后的学习进行有效规划与设计。这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升级反思。例如,在教授《尊严》一文时,语文老师可以这样进行课堂教学总结:尽管故事简短,但是其内涵却是非常深刻且丰富的。它告诉我们: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能够创造出更多美好的生活,也能造就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劳动是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通过辛勤的双手能造就美好的未来。以前对劳动存在偏见的学生也都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小结幡然醒悟。在教师的教导下逐渐热爱劳动,体会到劳动是人生的重要价值。这种激励式的小结有效激起了孩子们的热情,且对课文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受。
4 从“巩固训练”转变成“拓展延伸”
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表达之意是从一件事情类比而了解其他很多事情。学习亦是这样,了解一篇文章要能够由此及彼,拓展延伸,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观潮》一文时,当孩子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场面、惊天动地的聲音以及壮观瑰丽的形态后,语文老师可以这样进行拓展:“同学们,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笔下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的特点。你们认为最吸引你们的是什么呢?”此刻,大家的学习兴趣都被充分激发了出来,课堂里顿时议论纷纷。这时,教师继续引导:“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读读描摹声音与潮水来时的形态的词句,想一想,假如你们来写一小段江水的涨落,你们又会如何介绍呢?”待学生思考片刻后,进行了相关片段的练写。这样,教师巧妙地将教学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并且由理论过渡到了实际操作中,使学生的能力都能及时得到迁移。在课堂总结部分对课文进行适当的拓展,侧重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拓宽、加深,更能激起孩子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
好的课堂小结犹如撞钟,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本文笔者将自己日常实践教学中积累的和想到的写出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勉之效。同时,也希望语文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小结,以便进一步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为学生自主、探索性复习旧知识,学习新课文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马兴贵,陈晓玲,王祥德.新课改理念下,重温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J].中国教师,2017(06).
[2] 李伟杰.由核心素养看精准教育[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01).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荆山镇尤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