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策略
2017-09-13蔡冬冬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成了每一位老师必须面临的问题。因此本文重点论述了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实现有效的提问。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初中物理课堂上,如何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设计精巧,注意目的性、科学性
课堂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着课堂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即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形式要多样,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达不到提问应有的效果。
例如: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关键是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实际意义,认识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对于欧姆定律公式的另外两个变形,并不表示在某种条件下,物理量之间存在正比或反比的关系,它们只是在数量上满足这样的关系而已。欧姆定律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二是利用欧姆定律对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进行定性分析。教学可以在复习上一节探究结果的基础上直接引入欧姆定律,通过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同时强调公式中的I、U、R是针对同一导体、同一时刻而言的。而在实际情况下学生对公式R=U/I常常产生错误的认识,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组提问:
某导体两端加8V电压时测量电流强度是0.4A,求导体的电阻。
若在第一题的导体两端加16V电压,导体的电阻为80欧,对吗?
我们求导体的电阻一般是利用公式R=U/I所得,所以说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成反比,对吗?
二、 难易适度,注重科学性、趣味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还表现在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上。教师所提的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不能很好地引发和促进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提问过程中,问题过浅,学生无需考虑即可对答如流,学生的思维、能力等都得不到有效的训练,使学生不能产生学习积极性,他们会感到学习的寡味;问题太难,则超过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能达到的水平,学生会被教师的问题问得目瞪口呆,虽然他们经过艰苦努力,还是回答不出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想吃树上的“果子”,但怎么也摘不到,這样就会使学生心灰意冷。如果教师在课堂中所提的问题难易适度,即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针对班里的实际,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问题既不过难也不过易,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经过自己的思考后获得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顿悟,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跳一跳”的本领。
例如:教师在讲“力的作用效果”时,可以通过几个提问来引导,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孩子力很小,他们能不能关上很重的大铁门呢?如果能,你能说明理由吗?我们在关门的时候,手是离门轴近时省力,还是离门轴远时省力?如果我们将手压在门轴上,能不能将门关上?怎样才能较省力地把门关上?通过这样一些既不是高不可攀、又能层层引导的提问,可以使同学们在积极的探索中完成学习的任务。
三、 因势利导,注意时机性、全面性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会选择提问时机。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时,如果能够选择好提问的时机,那么会使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物理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提问应选择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学生易产生矛盾和疑问的地方。
从物理教学的过程来说,课始,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心还没有收回到物理课堂中,此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个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问,如在讲“压强概念”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同学们提出几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沙漠里的骆驼脚掌宽而有弹性?为什么用手指按图钉帽时手感觉不疼,而手指按钉尖时会感觉到疼痛?为什么鸡蛋握在手心中用力捏不易破,而将鸡蛋放在桌子上只要用一个手指往下一按就会被压破?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就会使学生觉得在课堂中有事可做,注意力才不会分散,同时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中,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教师及时的提问是必要的,以便及时排除学生的障碍,使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例如:教师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提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这时学生会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此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及时地向同学提问。如在生活中有人会用牛顿第三定理的这一结论为自己打人辩护:我打别人,别人也在给我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因此我打人无罪。教师可以就此提问,假如同学们都是法官,该怎样对付?提问会使学生还局限于看表面现象的思想发生了认识的冲突,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地加深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同时会使学生的智力得到进一步开发。课尾,即教学到要结束时,由于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了麻痹、倦怠的心理,此时也是一个提问的好机会,如果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地提出问题,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 循序渐进,注重启发性、鼓励性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学生头脑中有了问题,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利用提问来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维“上路”。同时教师要利用提问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思考与求知欲望。
例如:教师在讲“力的分解”过程中,可以围绕课题的中心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发问:为什么力的分解会具有不定性?你能找出几种分解力的方法?合力一定大于分力吗?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合力小于分力?这样的课堂提问围绕讲力的分解这一中心,既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又极大地启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巧妙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也使提问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它对于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物理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高课堂效率,切实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施永往.浅谈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J].读书文摘,2015,(12):184.
[2]胡红兵.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重的应用浅析[J].才智,2011,(1):132.
作者简介:
蔡冬冬,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费集学区中心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