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计算教学中的“五步”激趣法探讨
2017-09-13李彩兰
李彩兰
摘要:幼儿计算教学指的是对幼儿初步培养数学意识并且进行计算教学的一种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本文就计算课教学从五个方面展开研究:一、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尝试;二、幼儿园计算活动教学在交流中激趣;三、引导幼儿在观察中培养思维能力,激发观察兴趣;四、运用尝试教学让幼儿在实践中自主学习;五、加强实物操作活动,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计算;教学;计算活动
引言
幼儿教育历来被人们所重视,究其原因,是因为幼儿犹如小树苗,需要教育者的用心栽培和呵护。幼儿教育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善于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饱含激趣艺术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尝试
计算课对幼儿阶段的小朋友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创设情境指导教学效果更佳。情境创设的材料要丰富。丰富有趣的材料更能吸引孩子进行尝试。比如,选择积木进行情境创设,开展计算课教学。积木的颜色和形状多种多样,能有效刺激孩子的感官,也能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计算。在幼儿堆积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小朋友,你这一层用了几个圆形呢?用了几个方形的呀,一共用了多少块呢?。寓教于乐,使教学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此外,也要让幼儿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学习,这是保证幼儿顺利学习新知的基础。例如,在数积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跟幼儿说“你们能试着数数你们一共用了几个圆形的吗?”“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呀?,请大家数一数告诉老师”。这样,幼儿在没有压力的心理环境中会主动探讨尝试,既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又能使他们敢于尝试,愿意尝试。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使幼儿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智力。
二、幼儿园计算活动教学在交流中激趣
幼儿园计算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幼儿学会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幼儿园计算活动教学中,开展交流活动是有必要的。在交流中能够使幼儿同伴之间有效学习,更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计算活动交流需要配以实物提醒幼儿进行学习,效果更理想。幼儿园计算活动教学的交流需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引导幼儿掌握交流方法。孩子们只有在自身感受认同的情况下,才能对交流的方法更明确。其次,要将幼儿的内心需求激发出来。当幼儿的内在需求被激发后,他们也会更积极地投入到计算课的学习中。故此,幼儿园计算活动教学在交流中更要将幼儿的内在活力激发出来,这种活力被充分调动后才可以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计算课教学。
三、引导幼儿在观察中培养思维能力,激发观察兴趣
计算是幼儿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观察在计算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引导幼儿主动去观察,在观察中更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观察可以说也是一种有意义、有计划且对完成学习活动有用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按物体的形状、颜色进行分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将红、绿、黄、蓝色纸等剪成形状各异的纸片,一样8个,其中,包括各种颜色,随机摆在绒布板上。此时,提出问题:“绒布板上有哪些形状各异的纸片呢?每一种形状又有几个呢?形状不同的纸片放到一起不容易找出来,怎么办呢?”幼儿经过观察得出结论:将形状一样的纸片放一排,找起来更容易。教师再让幼儿自己去摆,问:“正方形有几个呢?长方形有几个……现在再数起来速度是不是更快?为什么呢?”之后,再让幼儿观察红色的纸片有几个?绿色的纸片有几个?如何才能快速准确地数出各种颜色的纸片?根据问题提示,孩子们也能按照事物的特征加以分类,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这样,既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又能促进观察能力的发展。
四、运用尝试教学让幼儿在实践中自主学习
在计算教学中,要体现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去观察、动手并思考的意识。例如,在指导幼儿认识圆形的过程中,让幼儿在众多玩具中将圆形物品找出来,然后再让他们去摸一摸,比一比,看一看,幼儿之间相互讨论一下找出的圆形和其他形状的不同之处。接着,教师再引导幼儿谈论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以及用到的圆形物品等。在介绍圆形物品的滚动特点时,教师不要仅仅局限于口头描述,同时也要辅之以实物加以演示。比如,事先准备好一些物品,让几名幼儿取出不同形状的物品,将这些物品在桌子上进行滚动,通过观察比较去了解圆形比起其他形状的物品更易于滚动的特点。由此再引申到车轮采用圆形的这一科学原理上,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圆形的认识。为了巩固幼儿所学到的知识的记忆,在课后,教师还可以讲授《小猴搬南瓜》的故事,启发幼儿学习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道理。在整个实践活动中都要注意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动手去比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最终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
五、加强实物操作活动,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实物操作活动是幼儿认识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实物操作也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勤动手更有益于丰富幼儿的形象思维,促进他们抽象思维的萌发。但是,如果幼儿仅靠机械的记忆去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必将是死板的,不灵活的。为此,教师可借助材料和活动的规则,将数字的概念和运算转化成为操作活动指导幼儿学习。例如,在学习“4”的组成时,可以发给幼儿4个白色的小圆纸片,让孩子们将圆片的两面分别涂上红、绿两种颜色。每抛一次看看红色有几个,绿色有几个,并记下来。从实践中让幼儿去体验“4”的三种分合法,而且还利于让幼儿更准确地理解“一个数的两个部分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长此以往地训练下去,幼儿也会养成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并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此外,教师也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在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活动中贯穿着数的教学。这对提高幼儿的计算课教学的效果发挥重要作用。
幼儿计算课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教学难度大是众所周知的。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努力去探索,使计算课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幼儿的学习更加趣味盎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计算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甘小惠.如何在幼儿计算教学中提高计算技能[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1).
[2]马涛.谈如何让幼儿在大胆尝试中学习计算[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05).
[3]黄俊霞.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师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