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干”“乾”“榦”“幹”

2017-09-13王营盈

魅力中国 2017年31期
关键词:特指筑墙引申为

王营盈

摘要:现在的规范汉字“干”,是由原来的“干”(gān)、“榦”(gàn)和“乾”(gān)三个字简化合并而成的。在提及“干”代“乾”、“幹”时,常出现很多错误,“榦”、“乾”、“幹”也常发生混淆,因此,本文试图对这四个字追本溯源,梳理字义,为人们的辨识和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字:干;乾;榦;幹;字义;关系

干。《说文·干部》:“干,犯也,从反入,从一。”古文字的“干”是象形字,与“单”同源。王筠《释例》:“从入而到(倒)之者,言其入之也不顺。”“所从之一,则非‘一字也,但言有是物焉而不顺理以入之耳。”从甲骨文()和金文()“干”的字形看,“干”字像一根上端分杈的树干,字中间的原点或短横为指示符号,指明树干所在的位置。古人通常在丫杈两端捆上石头,用作原始的狩猎工具,故《说文》释为“犯也”,同时又可以作为防御性武器,《方言》卷九载:“盾,自关而东或谓之瞂,或谓之干;关西谓之盾。”桂馥《义证》引戴侗曰:“蜀本《说文》曰:‘干,盾也。”所以“干”字的本义应为“树干”,而许慎所释当为引申义。

从甲骨文、金文开始,到小篆、隶书,最后到现在通行的规范汉字,一直有“干”字。“干”的本义由作为原始狩猎工具的树干,引申有了触犯、冒犯之意,《左传·昭公二十年》:“干君而出,又杀其子,其谁纳我?”进而,又引申指“冲”,如唐代诗人杜甫《兵车行》中的诗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又引申为追求、求取之意。《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这里的意思即是求取禄位,求取仕进。由干犯,又引申指强行过问或制止不该管的事。《后汉书·皇后纪下·孝仁董皇后》:“何太后临朝,重与太后兄大将军进权埶相害,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这里参干即参与干涉。又引申指“干扰,扰乱”。《淮南子·说林训》:“辐之入毂,各值其凿,不得相通,犹人臣各守其职,不得相干。”又引申指“牵连,涉及”,出自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干”这种狩猎工具,进可攻,退可守,故又借作“毋”,用作名词,指盾牌,引申为“岸”,《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宜之河之干兮。”继而又引申特指江南山垅之间的地段,如《建康实录》中记载:古代南京人,称山陇之间曰“干”,“建邺南五里有山岗,其间平地,庶民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里名。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地支配天干,犹如“干”的分杈,枝干相配,故又借用以表示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总称。与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此外,用作量词,相当于“个”,《字汇干部》:“干,数竹木亦曰干,犹言个也。”又相当于“伙”或“帮”,《红楼梦》第五十九回:“那婆子深妒袭人、晴雯一干人……凡见了这一干人,心中又畏又让。”此外,“干”又有作为春秋时国名、姓氏、砂石、山间涧水等义项。

乾。《说文解字·乙部》:“乾,上出也,从乙。乙,物之达也,倝声。渠焉切,又古寒切。”“乾”,在现代汉语中读“qián”时,仍作“乾”,即“乾坤”之“乾”,作为“乾燥”的“乾”时,已简化为“干”,指没有水分或缺少水分。《吕氏春秋·应同》:“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刳兽食胎则麒麟不来,乾泽涸渔则龟龙不往。”引申指“不用水的”,进而引申指“空虚,枯燥”。《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强中乾。”又表示无血缘或亲戚关系而拜认的亲人关系,引申形容声音干涩嘶哑,李致远小令〔双调〕水仙子《春暮》:“荼縻香散一帘风,杜宇声乾满树红。”用作名词,指加工过的没有水分或水分少的食品,用作动词,指变干。由没有内容,引申指怠慢,不理睬,使人难堪等。又表示空,指徒劳无效,唐·韩愈《感春》:“干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此外,还有“虚假”的意思。《北齐书·尉景传》:“神武对及常山君责文襄而杖之,常山君泣救之。景曰:‘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乾啼湿哭,不听打耶?”

榦与幹。《说文·木部》:“榦,筑墙耑木也,从木,倝声”,即古代筑墙时竖立在夹板外面的木柱,起固定作用;又可作为植物的主干,同“干”,《淮南子·主术训》:“枝不得大於榦”。段玉裁注:“榦,俗作幹。”现义均沿用两字古义。“干”用作“榦”“幹”的简化字,亦指古代筑墙时所用的木柱。《资治通鉴》:“板榦裁立,吐蕃猝至,城中相顧失色”也泛指筑墙时两边用来障土的板,在板筑两旁,胁在人体两侧,故又引申为从两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位。表示树干,引申特指可做弓箭萧等主体部分的材料,如《说文解字》关于汤的解释:“簜可爲榦。榦、弓榦也。弓人曰。凡取榦之道七。竹爲下。”又引申特指躯体,《楚辞·屈原·招魂》:“去君之恒幹,何为四方些?”又引申指事物的主体、主要部分。还特指干部,有行政职位的人等。继而引申为才干,即办事的能力。又引申指气量、志节、事情等。《尚书正义·卷十六》:“尔乃尚有尔土,尔乃尚宁幹止。”“幹”即“事情”。用作形容词,指有能力的。用作动词,有从事、担任等义项,引申为“谋求”,进而引申为“作用”等。另外,在古代还表示官吏用的奴仆。

现在通行的“干”字,是由原来的“干”(gān)、“榦”(gàn)和“乾”(gān)三个字简化合并而成的。在使用过程中,“干”代“乾”、“幹”常出现很多错误,例如在办公软件中进行繁简字转换时,“榦”、“乾”、“幹”常发生混淆,甚至在2008年某海外《乔报》刊文中,将“乾隆”写成了“干隆”,对此也再次引发了一些学者关于汉字简化问题的争辩。

有人认为,“干”代“乾”、“幹”,“乾”、“幹”难辨,是50年代汉字过度、不合理地简化造成的,其实,这样的简化现象古已有之。

“干”沿用“干”义,东汉刘熙《释名·释饮食》:“干饭,饭而暴幹之也。”“干”“幹”通用,《隶辨》记载:东汉中平三年(186)的郑季宣碑书:“此碑有直事干四人,干即幹也。”“《史记》历书作干支,古盖着幹为干。”故古“幹”通“干”。人们所熟知的“干支”,其词源就是来自树木的“幹”和“枝”。《广雅》:“甲乙为幹,寅卯为支。”《居延汉简》也有:“六十一羽敝干完”等多例,王国维《流沙坠简》注:“干者,幹之假借字”,“则诸简干字皆谓箭幹也”。

再说“干”代“乾”。《庄子·田子方》:“方将被发而干。”陆德明释文“而干,本或作乾”。《集韵》:“乾,燥也。”“通作干”。

所以,今人将“榦”“幹”“乾”统一简化为“干”,是有其历史依据和发展规律的,古人也以此作为简化。因此,造成今人误用、乱用现象频繁的,更多的应该归咎于人们对文字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对中国文化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汉字在作为一种使用工具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把它当作一种文化,一种传承,只有这样,汉字文明才得以延续,中华文明才得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赵宗乙.《说文解字》部首详解[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1。

[4]李乐毅.简化字源[M].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

[5]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年1月。

[6]康熙字典[M].北京:中華书局,1958。

[7]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王力.同源字典[Z]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新华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0]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

[11]杨泽林[J].语文建设,2014年9月。

猜你喜欢

特指筑墙引申为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兔死狗烹
新 语
神奇汉字
创客
White Elephant
巨头筑墙
The Looney Bin疯人院
一起来说流行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