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柴可夫斯基浪漫曲的艺术特征

2017-09-13慕举

魅力中国 2017年31期
关键词:情感表达诗歌

摘要:十九世纪后半叶柴可夫斯基的浪漫曲是俄罗斯声乐抒情歌曲的最高成就的作品之一。其民主性、鲜明性、人民性、现实的形象性、高超的技巧性等优秀特征均集中体现在柴科夫斯基的浪漫曲中。这些优秀的特征也使其浪漫曲至今仍是俄罗斯古典声乐遗产中最为重要的的一部分。

关键词:浪漫曲;情感表达;诗歌;悲伤

柴可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他热爱祖国,关心俄国人民的命运,但他又看不到俄国社会的出路。他从生活中深深感受到俄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但他的政治态度却又是保守的王朝拥护者。这种无法克服的矛盾不断促使柴科夫斯基对祖国的前途、社会的出路、人生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思考,并把这种生活感受融化到他的创作中去。这可以说是柴可夫斯基创作上的基本思想倾向。

一、与诗歌的紧密结合

柴可夫斯基的浪漫曲使俄罗斯的声乐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抒情的旋律,优美的诗词以及最重要的是非常真挚的情感表达,这一切都使他的作品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柴可夫斯基写出这么美妙的音乐呢?寻找表现具体音乐的原始资料,从人文的语言和诗歌的方面来看,诗歌与音乐的融合是主要组成部分,这里面包括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和赞美,还有对沙皇封建奴隶制的不满和反抗。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里有很多民族音乐的元素,包括俄罗斯民歌。柴可夫斯基很好的将民族音乐结合起来,广泛应的用于创作,并始终生活在广大音乐爱好者的中间并吸取他们大量的音乐元素。

在创作浪漫曲的过程中,普遍的看法是柴可夫斯基相对于诗歌的文字特别挑剔,他试图在传达用音乐诗歌讲话的所有细节。细心听他的歌曲,你会从他的音乐里面找到答案。我们必须首先了与解作曲家相关的俄罗斯著名的诗人,而且主要是他那些音乐创作的趋向。从柴可夫斯基的信件和音乐里,我们多次看到诗歌和音乐结合的想法。作曲家所描写的普希金:“他是辉煌的人才,往往散发出来的力量使音乐达到无限遐想的领域。在他的诗歌里有一些东西能够渗入灵魂的最深处。”因此,作曲家丰富的情感创造了音乐方面独特的想法。由于这样的事实,对于普希金诗歌的热爱和欣赏创造了他的音乐。在他的作品里普希金诗歌的内容是绝对不允许被改变的, 其作品是柴科夫斯基创作歌曲最好的动力。

柴可夫斯基使用浪漫创意的方式开始于1869年,他吸取了很多俄罗斯著名诗人的诗歌作为创作音乐的题材。俄罗斯诗人托尔斯泰、梅伊所写的大部分都是是爱情诗,他们都生活在俄罗斯传统浪漫的地区。作曲家试图从他们的诗歌里找到其想要表达的的主题思想,然后寻找并制定相应的音乐动机,这是作曲家创作音乐的精神食粮。我们可以找出许多柴可夫斯基声乐作品的特点,最重要的是音乐的亮度,表现的主要主题,这些特点成为所有音乐发展的基础。上世纪70年代前半期的爱情故事成为柴可夫斯基创作音乐的主要题材。 他在创作民间舞曲的时候,模仿三角琴巴拉莱卡,具有伴奏的特征。包括一些柴可夫斯基的抒情歌曲,在这里面,可以清楚地听到了那个时代的音乐,甚至吉普赛歌曲。

1884年,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浪漫曲继续运用一些先前已经成熟的艺术手法。在他的浪漫曲“我们和你”的音乐里充满了悲壮与凄美,这听起来不悔的爱情潜台词,反映了人们内心的痛苦和悲伤,属于时代的典型悲剧。音乐里声音表现悲伤的音调提高了,钢琴的部分也非常有想象力。想要挣脱的欲望,但无济于事,没有逃脱,伤痕累累。也许这一切只有浪漫的爱情最能说明问题。

二、柴可夫斯基浪漫曲对大自然的赞美

柴可夫斯基浪漫曲的风格有所不同,作品优雅精致,并在同一时间,令人印象深刻。而真正的作品能流传几百年,靠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和伴奏,更多的来源于生活。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里,歌词、感情和情绪的表达占主要,描写大自然的作品有很多。比如:风景音乐和歌唱大自然的作品。这就是为什么在俄罗斯描写春季和秋季的诗歌和音乐有很多,因为他们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的生活。

柴科夫斯基在声乐浪漫曲方面也写出许多为人喜爱的珍品。他的浪漫曲风格多样,内容广泛,情感真挚。最突出的是那些戏剧性抒情浪漫曲,在这类浪漫曲中,也同柴可夫斯基的其他作品一样,深刻体现了主人公对光明幸福的渴望同黑暗现实间的激烈矛盾。如《遗忘得真快》(1870)、《在热闹的舞会上》(1878)、《我们曾坐在一起》(1893)、《夜》(1893)等等。

柴可夫斯基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大自然有一份独特的亲近感。在柴可夫斯基的笔下,大自然总是柔美和温存的,他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写道:“只有独自一个人在令人喜爱的大自然的怀抱中,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即使是艺术,也不可能给人以大自然的赐予的那些狂喜的瞬间。柴可夫斯基温馨恬静的生活追求,使他更倾向于人性化的自然情景。

此外,由于柴可夫斯基憂郁的性格,又使得他在柔美、温馨的自然景象面前产生出淡淡的哀伤和孤寂的情感。黄昏的日落、寂静的森林、田野的小鸟都能成为他创作的题材。浪漫曲《祝福你,森林》的主题与大自然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我深深的祝福你, 森林,平原,田野,山岭,河流,深深的祝福独立自由,祝福蔚蓝无际苍穹!还要祝福浪游的旅杖和空空如也的钱袋,连绵无限的绿色草原,灿烂阳光,深夜黝黯,但愿能把一切拥入怀中,挚友,仇敌,兄弟,整个大自然和整个寰宇!......!”

歌曲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赞美和歌颂,抒发了他对大自然母亲的热爱,深入的表达了柴可夫斯基对生命的赞叹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三、柴可夫斯基浪漫曲的悲伤

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处在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下,俄国知识分子对光明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苦闷压抑的感受。柴科夫斯基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之一。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endprint

表达悲伤形象的细节是柴可夫斯基的抒情音乐的特征,然而,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里能听到悲伤的,有时平庸,形象化的内容,包括激动的听众。从小事中解脱出来一个形象化的内容,在他所有隐藏的音乐表现力中都有所体现。普希金的诗歌充满了不可抗拒的力量,就像他的诗歌充满了悲伤的行为,但是这悲伤不是灵魂微弱的声音,而是强大的,无限的,自然的,高贵的力量。

柴可夫斯基的浪漫曲远远超出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孤独的悲伤,未实现的渴望,严峻的现实与欢乐的愿望所有这些感觉和情绪柴可夫斯基都在他的音乐里间接的体现。在音乐的主题上,他显然以爱情为主题,但悲伤的音调变得更加传神,更具有概括的能力。因此,在面临爱情和悲伤与向往幸福生活的同时,柴可夫斯基音乐的力量是伟大的,也是对他自己更好的诠释。

基于柴可夫斯基浪漫曲悲伤的特殊情感,柴可夫斯基创造了一个新类型的抒情和戏剧化的旋律,这种类型的旋律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结合人物真挚的情感,把他内心深处想要表达的全部通过音乐表现出来,在这种强度非常高的创作情况下,也没有夸张的表情,浪漫做作或过度修饰的元素,表达强烈的情感总是深刻和真实自然的。

柴可夫斯基本人的个性比较多愁善感,同时也承受着同时代人心理上的巨大痛苦,因为他所处的俄罗斯当时正值封建农奴制到沙皇帝国的裂变,所以他被世人看做“悲情作曲家”。在他的交响曲中音乐常常是越来越强劲,悲壮,炽烈,正如他的《悲怆交响曲》,他的浪漫曲也多是这样的表达方式。叙事不是他的手法,歌曲在他的笔下往往抓住一个中心主题来回反复的去磨砺发展,一步一步的推向高潮,表达炙热的情绪后突然一下冷却,温度骤然下降,让人体会到他的这种孤独痛苦的精神特质以及这种独特的宣泄方式。

柴可夫斯基选择的歌词,也使我们看到了他性格中的忧郁情结,在歌曲《为什么》的歌词中我们能体会到,这是梅伊根据海涅的诗创作的歌词:“为什么一朵朵红玫瑰在春天既苍白又憔悴?为什么小路边青草下,紫罗兰低头不说话?为什么鸟儿在天空唱,它的歌听起来很悲伤?为什么露水珠挂草上,像筛慢笼罩在尸体上?为什么天空本来晴朗,却像冬日暗无光?为什么大地上很潮湿,比坟墓还阴森惨淡...”一连串的追问,将主人公悲伤绝望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音乐也非常贴切。这种用音乐描写的感情十分形象,仿佛一个人在愤怒的喊叫后又转入了低沉的哭泣。从创作基本面貌上看,柴可夫斯基的前期创作倾向于表现对光明欢乐的追求和信心,后期则更倾向于表现深入的悲剧性。因此,我们看到,柴可夫斯基的浪漫曲是不朽的杰作,能创作出这么美妙的音乐和他一生坎坷的感情经历是分不开的,也许,现在没有哪一个俄罗斯艺术家像柴可夫斯基一样。在他的音乐里我们可以听到喜悦、悲伤、痛苦、希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所有这些复杂的情感使得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充满了力量。柴科夫斯基虽不直接选取现实的政治生活、社会冲突等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但却通过自己对于时代悲剧性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四、结论

柴可夫斯基一生创作了很多首浪漫曲,在他所创作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捕捉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体验。他不仅继承了格林卡以来俄国音乐发展的成就;同时又注意吸取西欧音乐文化发展的经验,重视向民间音乐学习,他把高度的专业创作技巧和俄罗斯民族音乐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他把清晰而感人的旋律,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富于独创性地有机地融合在他的作品中,为俄国音乐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参考文獻:

[1]L.伯特斯坦(美).杨燕迪 主编;张慧译.《柴可夫斯基和他的世界》[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

[2]克劳斯.曼(德).王泰智,沈惠珠.《柴可夫斯基传》[J].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8

[3]沈希飞.《柴可夫斯基的人生与创作》[L].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8

[4]郝颖.《论柴可夫斯基艺术歌曲及演唱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08.

[5]徐玉琴.《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J].俄罗斯文艺,1995.

[6]王婧.《柴可夫斯基音乐中的悲剧性再探》[D河南大;2011.

作者简介:

慕举,男 汉族,(1983.12——)甘肃庆阳人,硕士研究生,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与声乐表演。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表达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小小诗歌汇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一个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