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户价值的学术期刊App发展策略探析

2017-09-13王慧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

王慧

摘 要 移动互联网经过高速发展时期趋于稳定,为学术期刊App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术期刊App的发展对于科学信息的生产者、接收者和传播过程都有重要影响,而用户价值是衡量用户与产品之间关系的概念,作为研究学术期刊App发展的切入点十分契合。文章在功能价值、体验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三个层面对学术期刊App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从理论和技术两个层面对学术期刊App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 用户价值;学术期刊App;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0-0049-03

移动互联网时代,App(Application)成为了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学术期刊App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出版产品,具有科学信息传播、交流的功能,它的发展对学术出版企业具有较强的战略意义。

1 研究背景

期刊App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期刊形式。学术期刊App则是指传统纸质学术期刊向移动设备的延伸,以达到可在智能终端进行阅读、播放的多媒体期刊形式。

现有的学术期刊App主要有两种类型:自主式和平台式。自主式指的是学术期刊自主发行的独立App,如Science和Nature;平台式则由第三方开发,以App为平台整合发布学术期刊资源,国内如“中国知网”“维普资讯”“核心学术期刊”等均属此类。

在互联网环境中,学术期刊App和用户关系紧密,从用户价值的角度制定学术期刊App的发展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 用户价值理论

“用户价值”有多种表达形式,总体而言可以分为“效用观点”和“经验观点”。持“效用观点”的学者强调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差额。持“经验观点”的学者则认为用户价值应从用户的感受出发,具有互动性、相对性、经验性和偏好性等特点[1],是一种动态的关系。

用户价值的衡量指标也有多种划分形式。Chandon等人将其分为“功利价值”和“情绪价值”[2]。用户在与产品的交互过程中,会以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对产品产生偏好和情感,进而生成用户价值。有学者将用户的需求分为功能性需求、体验性需求和象征性需求[3]。据此,用户价值可被分为功能价值、体验价值和社会价值[4-5]。本研究以此种划分方式为基础展开。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以用户价值为切入点对学术期刊App展开研究,能更好地洞悉用户与产品之间发生联系的动态过程,提升用户使用产品的主动性。

3 学术期刊App的用户价值分析

移动互联网环境中,信息用户对信息本身和信息的传播过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技术的支持满足现代信息用户的需求,不仅能使信息本身获得增值空间,还能在信息传播过程的多个环节为用户提供价值。

3.1 內容价值

内容是学术研究的根本,也是学术期刊App的核心价值。学术期刊出版是内容产业的一部分,内容为王仍然具有基本的普适意义。学术期刊App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第一,信息的丰富性。学术期刊App依靠数据库运行,不仅是检索入口,还支持全文阅读和下载。具有传统出版优势的学术出版机构和数据库在开发App时仍具有内容优势。

第二,信息的时效性。学术期刊App的目标群体是科研人员,他们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更高。自主式学术期刊App的内容更新不通过第三方,能有效避免时间差。而平台式学术期刊App要在第三方期刊授权后才能更新内容,稍有滞后。

3.2 体验价值

互联网环境中,学术期刊App是用户和内容间的媒介,满足用户的感官体验能吸引并留住用户。

Norman将人类对于事物的认知层面概括为本能、行为和反思三个水平[6]。恩特·施密特(Bend. H. Schmitt)认为用户体验由感官、情感、思考、行为和关联五大体验体系共同构成[7]。在互联网产品设计领域,体验更多以感官层、行为层和反思层进行区分[8]。

3.2.1 多层次的感官体验

随着技术的发展,学术期刊App优化用户的感官体验应更加立体化。

第一层,视觉感受。学术期刊App能将传统纸质期刊的内容升级处理,使其在移动终端呈现出传统期刊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如文字缩放,提高彩色图片分辨率,图片的放大处理等。“CELL”已经实现了图像的三维立体呈现。

第二层,听觉感受。“BMJ”中设置了“BMJ Video”栏目,可以在文章中插入手术、治疗过程或其他需要用视频来展示的内容,用户不仅通过视觉获取信息,还能利用听觉获取信息。

第三层,多感官立体感受。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用户能够产生虚拟的沉浸式体验。在沉浸式体验中,用户可以更加投入地参与活动。沉浸的体验状态具有目的清晰、反馈明确、个人技能与任务挑战匹配[9],学术期刊App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能够与之贴合,将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技术应用在学术期刊App中,进一步提升其在感官层的体验价值。

3.2.2 行为层的互动体验

用户在行为层面的体验源于用户和App的互动。互动过程能使用户对App产生源于自身的认知,其可用性、易用性等都能影响用户的使用行为。以Nature Journals为例,使用IOS系统的读者想阅读不显示“open”的文献资源,可以进入文献的摘要页面,点击“get all access”按钮,App会自动提示获取该期刊所需的月费和年费,由用户自行选择是否订阅。如果点击订阅,则会自动跳转到用户的个人苹果账户进行支付购买。交互性不仅体现在用户和App之间,其与移动终端的交互也得到了完善。

交互功能所以依赖的技术主要包括超链接技术的非线性表达和检索技术的定向表达[10]。在Nature Journals中,文献中的作者信息、文章中的标注信息都可以通过嵌入式链接获取,参考文献也可以在IOS系统中通过点击在Safari浏览器中获取。endprint

技术推动使得用户与产品的互动范围持续扩大,用户在行为层的体验价值将还将继续提升。

3.2.3 反思层体验与品牌认同

产品在反思层产生的价值主要依附于用户的情感化体验[11],主要表现为用户对产品形象、品牌和文化的认同。用户对品牌产生的情感依赖,以及用户的个人特质与品牌的一致性程度都可称为品牌认同。用户的学术期刊App使用行为会在原有期望和品牌认同度上产生动态的情感变化,这种情感变化会影响学术期刊App在反思层的用户体验价值。提升情感的正向作用要求学术期刊App采取个性化的方式与用户进行交互。为用户提供订阅服务,允许用户在云端进行文献管理等,都是用户个性特征的表达。

3.3 附加功能提升社会价值

人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还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12],将需求理论与价值理论相结合能为本研究提供更多支撑。科研人员对社交的需求已被诸多研究证实[13],在社交行为中,他们能获得他人尊重,实现自我。学术期刊App中的社交功能被用做提升用户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通过Nature Journals可以将文献信息分享至Twitter等社交媒体,方便用户进行学术交流。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社交活动,打造自己的学术生态圈,是社交时代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

4 学术期刊App的发展策略

根据以上的论述,学术期刊App要获得进一步发展需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制定策略。

4.1 理论层面——以提升用户价值为基准

学术期刊App提升用户价值首先要在理论层面设定策略。依据用户价值的划分维度,对不同层级、不同侧重的功能进行优化升级,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价值。

4.1.1 保证基本的功能价值

對用户而言,学术期刊App的核心功能是提供信息,信息的数量与质量都与用户价值密切相关,学术期刊App检索、筛选功能的优化是保证学术期刊App获得用户价值的基础。

提升学术期刊App中内容的时效性,降低时间差,也是平台式的学术期刊App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策略。

4.1.2 利用移动优势凸显体验价值

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学术期刊App与用户的关系更为紧密,利用移动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体验价值将是学术期刊App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移动环境中,削弱空间限制是提升用户价值的有效途径。虚拟现实能为用户实现场景的复制、转移,降低信息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时间、空间差异。空间限制和使用条件联系紧密。学术期刊App用户对信息深度的需求更明显,在阅读的同时需要进行记录,需要外在环境的支撑,相较于PC终端,移动互联网降低了用户对使用环境的依赖。

在移动终端上,学术期刊App可以更好地表现用户的个人特质。在大众阅读领域,用户更倾向于自主设定“标签”引导阅读,而学术期刊内容仍旧按照传统的“频道”进行分类。利用主题标签实现期刊内容架构的细分,为整合期刊内容和后台内容资源进而形成数据“云”提供基础[14],也是其提升用户价值的途径。

移动终端可以影响整个信息传播过程,学术期刊App想在移动环境中获取更高的用户价值,就要对文章信息的获取、学术成果的发布、在线交流等多个环节进行优化升级。

4.1.3 发挥社交网络效用,提升社会价值

国内学术期刊App的发展较慢,部分原因在于用户对其了解不够。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学术期刊开拓App市场势在必行,但在用户形成使用习惯前要对其进行引导。充分利用社交网络进行推广以提升其用户社会价值,是学术期刊App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以用户自身的社交网络为基础进行推广不仅能帮用户完成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目标,还能通过将社交行为部分转移到学术期刊App中提升学术期刊App的用户价值。

4.2 技术层面——更新技术体系提升用户价值

技术对信息载体形式变革的推动作用毋庸赘言,学术期刊App的发展无法脱离技术的支撑,构建一个不断更新的立体化的技术体系,才能全面提升其用户价值。

4.2.1 VR/AR技术的应用

VR、AR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发展中逐渐显露出协同整合的态势,VR、AR技术本身就具有沉浸感、交互性、想象力三个基本特征,本身就强调了技术与用户之间双向互动。VR、AR技术发展迅速,进而产生了MR((Mix reality,混合现实)技术。这些新技术配合高质量的CPU、ROM、RAM、摄像头、电池、音响等,可以使学术期刊App的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如果在学术期刊App中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景展示,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感官体验,产生超高的用户价值。

4.2.2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Data Mining,DM)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融合了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机器学习、信息检索等多个方面的最新成果,与数据库有关的分析都与该项技术有关。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术期刊App中检索、筛选、订阅、用户分析等功能的实现都有赖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支撑。数据挖掘技术的更新发展速度很快,其算法、软件、业务范围等都在不断变化。学术期刊App的用户群体对于新技术的需求和接受程度都更高,对功能的升级优化更敏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不断拓展、优化为用户提供的功能,提升现有的用户价值,扩充附加的用户价值,是学术期刊App进一步发展的又一途径。

5 结束语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学术期刊App成为了学术期刊开拓市场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占领移动客户端吸引读者,能够进一步提升学术期刊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形象。国外的学术期刊App的发展已经进入优化升级阶段,反观我国学术期刊App的发展速度仍旧迟缓。我国已有的学术期刊App产品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内容更新滞后、技术开发落后以及版权问题等,这些都对中国学术期刊App的发展产生着负面的影响。如何抓住移动互联网普及所带来的发展契机,将是中国学术出版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课题。endprint

参考文献

[1]Holbrook.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J].Journal of Marketing ,1996,60(2):41-46.

[2]Chandon P, Wansink B, Laurent G. A benefit congruency framework of sales promotion effectiveness[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0,64(4):65-81.

[3] Park J, Han S H, Kim H K, et al. Developing and verifying a questionnaire for evaluating user value of a mobile device[J].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in Manufacturing & Service Industries,2015,25(6):724-739.

[4]Sweeney J C, Soutar G N. Consumer perceived value: 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ple item scale[J]. Journal of retailing,2001,77(2):203-220.

[5]贾薇,张明立,王宝.服务业中顾客参与对顾客价值创造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1(5):61-69,88.

[6]Norman D. Commentary: banner blindness, human cognition and web design[C]//Internetworking.1999,2(1):1.

[7]Schmitt B H. Experiential marketing: How to get customers to sense, feel, think, act,relate[M].Simon and Schuster,2000.

[8]宋蕾.國产浏览器的用户体验信息分析[J].知识经济,2014(2):117-118.

[9]薛杨,许正良.微信营销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构建——基于沉浸理论的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6(39):104-109.

[10]季芳芳,于文.增强型期刊App在美国的发展趋势[J].传媒,2013(6):61-62.

[11]周睿,杜娜.产品设计情感化体验的反思层运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28-31.

[12]梁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委婉语动机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0.

[13]吴碧薇.Science2.0环境下科研社交网站群体特征和群体凝聚力研究——以科学网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5(3):114-119.

[14]夏秀峰,张姝,李晓明.一种个性化标签云中的标签排序算法[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1):46-50.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下的景区发展策略可行性分析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广发银行信用卡发展策略研究
试论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
校园电子商务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