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发展立于五大发展新理念之首的原因论析

2017-09-13王文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0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

王文华

摘 要:继科学发展观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在五大发展新理念中,创新发展立于第一位,足可见创新对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将创新发展放在第一位,主要是基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经济政策的调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及创新发展自身的优越性等原因。

关键词:创新发展;五大发展新理念;原因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0.05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发展位居五大发展新理念首位,并非是随机排列的,而是有其内在原因。创新发展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大局。

1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之前我国发展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要素驱动及投资驱动来实现经济增长,而在技术创新及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做的还很不够。这就导致经济发展的后勁力有限。

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也更高,人们对实现自身价值的追求更为迫切,再也不愿意为那低廉的报酬而卖力工作了,以前的廉价劳动力这一优势条件已经逐渐失去。二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部分可用土地都被占用,土地资源相对缺乏,没有足够多的土地继续供以前那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运行下去了,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又失去一重要动力。三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已接近极限,过量投资,容易导致生产过剩,最终会给企业带来更大压力,进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要进一步向前迈进,必须要有新的驱动因素了。目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经济转型期的诸多困境,这种困境的出现一方面意味着旧的经济增长方式能量快要耗尽,另一方面意味着必须要有新的动力。创新发展正是解决这一经济困境,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境界的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讲话中提到:“我国经济规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我国经济要摆脱困境、进入新的发展高峰期,就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因此,就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而言,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创新,依靠创新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创新发展在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2 我国逐步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经济底子薄,且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为了缓解经济困境,最快速度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消费需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特别是在经济政策方面,为开办企业、发展生产提供非常优厚的条件,如免税、便利贷款、政策扶持等。加上劳动力廉价,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且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大量工业企业兴起。经济发展初期,资源相对较丰富,大量剩余劳动力亟待就业,具备得天独厚的政策红利、资源红利、人口红利,吸引了很多国外资本家来投资,不计环境成本也促使很多在国外很难生存的污染型企业迁移到中国。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生产低端产品的制造业大量发展,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物美价廉,生产快、销量大。

但随着经济增长,物质财富不断丰富,而资源短缺现象越来越明显,环境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人民的文化素质也普遍提高,对收入要求有所提高。问题越来越突出,政府也不得不在经济政策上做出调整,逐渐转向实现科学发展,一再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从重点发展第一第二产业转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粗放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发展精细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政府越来越重视发挥税收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不再无偿提供生产场地,严格管制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很多优惠政策都已取消,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更高要求。加上资源紧缺,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不少外资企业逐渐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与此同时,美国等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重振制造业,不少制造型企业回流,这一切都使得中国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逐渐被取代。

这既是我国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也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机遇,在世界“制造工厂”地位被取代的同时,我们就要把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变“制”造为“智”造。“制”造依靠的主要是资源和劳动力,而“智”造依靠的主要是创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显得更为重要。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在眉睫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目前我国已进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后一个五年计划,要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比较繁重,压力比较大。要在短短的五年内解决7000万贫困人口奔小康的问题,必须要依靠强大的经济发展后劲,但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合我们了,所以我们必须走高科技道路,走创新发展之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都需要通过创新发展来完成,没有创新发展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它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它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endprint

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依赖于人,是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全面小康社会必定是独立自主的社会,独立自主的社会必定要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在科技创新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只有这样,才不会处处受制于人,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要不断创新,通过创新来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

4 创新发展涉及范围十分广泛

创新覆盖的范围很广,不仅仅是科技创新,也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一系列创新,这一系列的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終都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创新发展不是单方面的,它是全方位的,无论哪个方面失去了创新活力,都会影响大局。

理论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没有理论上的创新就很难有其它方面的创新。制度创新是推动各方面创新蓬勃发展及推动技术创新、理论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这就要求要通过创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破除旧的不良因素的限制,增加新的更有活力的动力。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机制改革才能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改革的真正意义。制度创新是推动各方面创新持续前进及实现最大创新效益的保障,对经济社会及各方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化创新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因素。习总书记说:“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而且要让创新型人才永续不断,就必须要不断推动文化创新,营造出有益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文化氛围。

创新发展涉及方方面面,而且各方面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既要重视五大发展理念内在的联系,也要高度重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将创新发展放在五大发展之首,正是这一重要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20.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3.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22.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25.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28.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有效性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