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工资核算模式及工资管理运行机制探究

2017-09-13殷波

时代金融 2017年23期
关键词:工资管理运行机制高校

殷波

【摘要】工资核算是高校财务的基本业务工作之一,工资核算的质量与效率会对工资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的运行造成较为直接的影响,如果工资核算出现错误,职工的利益与高校的利益都可能受到损害,因此应当积极完善高校工资核算模式,使工资管理运行机制可以更加健全、更加科学,保证工资管理工资能够高质量的有序展开。文中将对高校工资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高校工资核算模式以及建立健全高校工资管理运行机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校 工资核算模式 工资管理 运行机制

工资核算工王老师作直接关系到高校职工的经济利益,影响着高校的稳定建设与发展,高校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而就工资核算本身来说,工作内容覆盖面广、内容繁杂,如果不能制定全面、有效的运行机制,采取高效的工资核算模式展开工作,那么工资核算就有可能出现较多的问题,继而对高校的建设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对此展开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工资核算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在高校的工资管理工作中,核算以及监管活动大多都是由同一人负责的,因此在工资发放等环节中极有可能出现严重问题。由于高校并未对此予以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并不能针对工资审核与监督工作设置专业的管理部门,相关工作均由同一人负责,工作量与难度较大,因此问题与错误发生的可能性也较高。

(二)工资核算工作压力较大

在我国高校为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可以分为三类即在职人员、人事代理人员以及临时人员,因而工资类型也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工资需要以不同的形式管理、核算与发放,它们需遵循不同的程序与规定。同时除了基本薪资外,教职工的工资中还包括津贴、补助等项目,所以总的来说工资结构具有复杂性,工作人员的工作复杂性与难度较高。社会的发展使得学校内部教职工的数量越来愈多,而他们对工资核算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核算人员的工作压力。

(三)核算工作职能不够明确

工资核算工作还存在着工作职能不明确,协调配合不到位等问题。高校内部负责核算工资的部门并不统一,工资核算、发放数据等工作不仅涉及到对内关系,也涉及到对外关系,因而参与工作的部门较多,但是由于学校并没有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工作的整体效率并不高,有些工作重復展开,而有些工作并没有部门负责,一旦出现问题,相关部门不能主动承担责任,甚至会出现相互推诿等情况,这些都极大的影响着核算工作的质量,影响工作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

(四)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为了满足现实需求,工资管理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展开管理与核算工作,以提高工作核算的准确性与实际效率。但是当前从事工作核算与管理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水平,他们不能灵活运用计算机知识对数据进行存储、计算以及核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以及应用水平较低。

二、完善高校工资核算模式的有效方法

(一)对内部监督机制予以完善

高校应当对工资核算与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根据现实需求对内部监督机制予以完善,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高校的建设与管理需要。首先,管理部门应当对工资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并安排专业的人员与部门负责核算、监督、审查等环节,保证分工的明确;其次,管理部门应当对适当放宽核算部门的管理权限,使其能够自主展开有效监督,对工资的分配行为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高校还应当针对核算工作制定必要的奖惩机制,使其能够与监督机制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如果工作核算工作出现问题,管理人员应当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对相关人员予以处罚;如果工作人员可以对工资核算展开有效监督,并及时发现、处理问题,那么则应当对相关人员予以适当的奖励。

(二)对工资管理制度予以完善

由于高校工资结构呈现出鲜明的复杂性特征,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制度建设,使工资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强有力的保障。首先高校应当责令相关人员对工作项目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整合,提高工作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资核算与管理工作的难度,避免工作出现较大的问题;其次,高校应当对人事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使各部门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互动,避免工作出现衔接不畅、配合不协调等问题;最后,高校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工资分配制度予以完善与创新,使其能够具有公平性与合理性,使工作管理工作有据可依。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工作人员是工资核算与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其能力与素质会对其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首先高校应当对工作人员予以必要的培训与考核,保证其具备较强的理论素质;其次应当对工作人员的核算能力予以关注,保证其能力可以与时俱进;最后,还应当对其责任心予以关注,高校要对工作人员予以关注,使其能够感受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高校的尊重与认可,从而产生职业认同感,在日常的核算与工资管理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激情与努力。

(四)提高工作核算的信息技术水平

为了使工作效率能够满足现实需求,高校应当积极引进计算机设备,并定期对软件与设备进行更新与替换。同时应积极引进具有高计算机能力的人才,使其能够参与到工资管理与核算工作中,并安排专人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录入等工作,保证网络管理的全面性与有效性。

三、建立健全高校工资管理运行机制的有效方法

(一)提高工资分配管理的规范性

工资分配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是影响工资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应当对此予以重视,提高工作分配管理的灵活性与规范性,使其能够与现实需求相适应。在分配工资时,工作人员应当将教职工的岗位职责与实际业绩作为考评的主要依据,而不能仅仅根据其职务与级别分配工作,要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

(二)加强对工资管理的外部监督

除了内部监督外,高校还应当加强对工作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外部监督,例如可以将财务部门与人事部门进行协调,鼓励二者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同时监督工作应当贯穿工资管理的始终,保证监管的全面性。

当前高校工资核算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包括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工资核算工作压力较大、工作职责不够明确、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均严重影响着高校工作质量的提升,影响着高校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当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对工资核算以及工作管理工作进行改善,从模式上来说,高校应当对内部监督机制以及工资管理制度予以完善,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以及核算工作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运行机制上来说,应当努力提高工资分配管理的规范性,并加强对工资管理工作的外部监督。

参考文献

[1]姜颜.高校工资核算模式及工资管理运行机制探究[J].当代经济,2015(9).

[2]赵亦军.论高校工资核算的不足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11).

[3]曹彤华.高校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资管理运行机制高校
刍议人事工资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浅谈高校工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数据库在工资管理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