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7-09-13黎惠袁名泽
黎惠+袁名泽
【摘要】本文阐述了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必要性,论述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校情、班情和学生个人情况为根据,秉承动态发展性、目标差异性等原则。
【关键词】小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A-0047-03
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教育教学效果的检验,不仅受到全体教师的重视,将其渗透到学生教育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而且也受到了各位教育研究专家的垂青,纷纷发文,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内涵构建发表自己的主张,从期刊网上已有的成果来看,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题的论文有39篇,有探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涵的,有探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有探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具的,其中有一篇专门探讨了如何构建中小学生网络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但还没有专门探讨如何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文章,所以探讨如何在校园里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评价体系制定的必要性
小学教育只能是基础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其内容应包括国家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应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这种地位决定了小学教育在完成这一教育任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每个人社会化、形成个人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阶段,而且对一个国家来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决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速度。所以,全面衡量小学教育的质量,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首先,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反映学校领导和教师掌握学生情况的主要体现,因为,在构建此评价体系前,全体领导和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具体的身心情况,对其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必须有一个充分了解,所以,构建此体系,首先考核的是全体教师和领导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这对促进学校的管理与教学工作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构建此体系,通过其中关于学生学业成绩和技能等指标的考核,该体系的制定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态度的一种重要手段。再次,建立该体系后,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可以看出社会、学校和政府三者之间的教育互动情况。总之,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帮助学生成长进步。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使得他们有更强的能力去适应社会”[1]。
二、评价体系构建的根据
建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是纯粹的主观想象,也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要深入课堂,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的身心情况和学习情况后,在对这些调查结果和数据加以哲学思辨,上升到规律和理性认识后得以形成。结合笔者以前的实践经验,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根据以下几点认识进行:
(一)要根据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进行构建。根据朱子的教育思想,他将“学校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小学阶段以‘事为主,重在感性能力的培养和德育。使学生在‘事中培养良好的人格和较强的个人能力”[2]。他说:“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3]并将小学教学内容设置为“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由此看来,笔者认为朱熹的“小学”应包含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以“事”的教育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主。具体的内容是立德树人,这是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引导小学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和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和创新力;健全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审美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构建。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6—12岁。身体发育平稳快速,骨骼骨化尚未形成,要特别注意培养训练孩子读书写字等行为的正确姿势,防止驼背。大肌肉群的发育比小肌肉早,肌肉长度增加后才是肌肉横断面的增大。因此,他们能做比较用力和动作幅度较大的运动,但对他们小肌肉运动特别是手部活动的精确性不能提出太高的要求。学生的高级神经活动增强并平衡发展,条件反射比以前更易形成且比较巩固,不易泛化,从而保证了学生能学习更多的内容,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精确的辨别。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第一信号系统。视觉感受性增长速度最快,观察事物往往注意事物的新鲜度、有趣性,已能掌握一些简单概念,并能初步判断、推理,但仍不能自觉地调节和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想象力不断丰富,富于模仿性、再现性,往往是事物的简单重现,且常与现实不符,容易被童话、动画等吸引。注意力保持时间约为20分钟,且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学习的一种重要推动力,求知欲主要表现为提问、探索、摆弄物体。美感易受事物外部特征影响,仅与具体形象相联系。情绪稳定性和调控能力较差,易冲动、较外露,通常依赖外部他控来调节自我情绪。行动缺乏一定动机与目的,自我评价能力较差。
(三)各校情、班情和学生个人情况。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结构不应全国一盘棋,各级教育部门在制定一些统一的宏观规范后,具体的一些细节问题应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因为每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地方资源、学生素质和师资条件等不一样,就全国来说,普遍存在城市、城镇与农村小学之间的差别,即使在同一学校内部,也存在各年级学生间的差别与男女生之间的差别,同一班级也存在智力发展先后与快慢的差别,所以国家不应过多干预各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建构。
三、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构是以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变化作为评价对象的,其总体目标和归宿就是促使受教育者个性的充分发展,正如谷红梅说:“任何一种高质量的评价模式或体系,在评价指导思想与根本目的上,应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4]具体的评价内容应包括知识、能力、创造力、兴趣、爱好、情感、态度、意志、品格多个方面,所以,在建构评价体系时要在量的基础上注重质的分析。在建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endprint
(一)动态发展性原则(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即由阶段性评价变成动态性评价、随机评价,阶段性评价只能对一个学生某一阶段的表现和学业成绩作出评价,这对发展迅速的小学生来说,评价的结果是很不客观和公正的,所以“对学生评价要用发展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去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朝着好的方向和更高的目标去努力”[5]。只有这样,才能看出一个学生是不是有潜质,是不是在不断进步。
(二)目标差异性原则。《小学生成长手册》共有10篇,每篇又有7个栏目,可谓内容丰富,评价内容几乎涉及到德智体美劳等几个重要方面,分别给我们提供了评价标准,但笔者认为,这仅仅是个指导性的,因为每个学生的智力和身心素质在每个年龄段的表现是不同的,所以在建构评价体系时,要遵循目标差异性原则,不能对所有人实行统一标准。
(三)质量统一原则。一个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构的品质是建构者最关心的事情,这种品质是建构者及其建构单位在掌握足够数量的调查数据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构者掌握的数据越多,所建构的体系就越完善,在调查阶段,要“使学生、教师、家长明确阶段性的学习和发展目标,并形成共同的教育期望”[6]。所以,在建构一个评价体系前必须下到学校、班级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和内心要求,使体系的品质有坚实的基础。
(四)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多元化原则。评价的结果是否有科学性,不仅取决于调查数据的多少,而且也取决于参与评价的主体数量,要让学生及其家长成为教育评价积极参与者,并主张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家庭评价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从教师一元化转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的评价合理地结合起来;将课堂评价、社会评价和家庭评价有机结合,将学业评价与实践评价有机结合;将作业评价、成绩评价和道德品质、文明行为评价有机结合;将网络评价与现实评价有机结合。
(五)全面性原则。在应试教育中,小学生评价以智力性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的德智体三方面,在现代教育中,则必须跳出这一评价体系,使评价内容全面化,在评定智力因素的基础上还要评价学生美育、心理健康、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
四、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和内容
(一)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
现代的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是对传统评价体系的辩证否定,如果说传统的学生评价注重于结果,那么,综合素质评价则更注重于评价的过程。所以在构建评价体系时,要思考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的比例,使评价内容校本化,将体系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网上评价,将趣味性、互动性、自主性、个性化等原则充分体现在评价体系中。
(二)评价体系构建的内容
我校依据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将基础性发展评价目标整合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7个方面。通过实验,我校把7个方面具体化,涵盖了30多个指标。
1.道德品质方面
①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国歌,严肃认真地参加升旗仪式;
②真诚待人,守信用,不说谎话,不做损人利己的事;
③珍惜集体荣誉,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努力;
④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与同学友好相处,团结谦让;
⑤遵守社会公德,富有爱心,乐于助人;
⑥语言文明,行为礼貌,能正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⑦遵守校纪校规,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⑧讲究卫生,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保护环境。
2.公民素养方面
①自信、自尊、自强、自律;
②有责任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③学习态度端正,自觉养成阅读习惯;
④生活自理,能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
3.学习能力方面
①学习勤奋努力,能自觉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②认真听课,独立思考,积极发言;
③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用各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水平;
④喜欢学习,有好奇心,有求知欲,并能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⑤课前能主动预习新课,课后能自觉复习功课;
⑥书写工整规范,独立完成,能认真改正错误;
⑦经常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并做读书笔记;
⑧热爱科学,喜欢钻研,有奇思妙想,能把自己独创性想法表述出来。
4.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
①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及课堂小组学习,有独立见解;
②善于虚心向他人学习,并且能帮助他人,共同提高;
③懂得自我评价与对他人评价;
④对交流结果进行总结、反思等;
⑤懂得尊重别人,具有一定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
5.运动与健康方面
①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至少有一项体育爱好并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
②认真对待体育课,掌握常见的体育活动的要领、要求;
③认真做体操、眼保健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和各种比赛等;
④不吃不卫生的食物,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审美与表现方面
①衣着整洁、得体;
②上好音乐、美术课,至少有一项艺术爱好;
③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类艺术活动;
④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7.综合实践活动方面
①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有兴趣并积极参加;
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③积极参加劳动技术活动;
④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30多个指标的运用方式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灵活掌握,可以一月一评,也可以一年一评。按照预设分值划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比例一般不超过40%,优秀、良好、合格等级由班主任根据学生所得分值确定,“不合格”等级的评定较为慎重,需报学校行政研究决定。这套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突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人性化,教师可以根据这7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秦红.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我见[J].学周刊,2014(01).
[2]袁名泽.朱子自然哲学的审视与纠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谷红梅.创新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9(6).
[5]張艳文.浅谈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11).
[6]王斌兴,刘雨群.全员参与,促进发展,构建学生评价的运行机制[J].黑龙江教育,2003(9).
(责编 秦越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