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例反思为教学插上双翅
2017-09-13刘国兰
刘国兰
【摘要】本文论述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的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形成反思意识;指导学生重视错题资源,及时订正错题并自我反思;做好错题记录,改进教学;从课前复习旧知、备课、复习课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
【关键词】错例 反思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A-0036-02
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反思意识
及时反思是一种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策略,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行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的目标。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课中倾听、认真完成作业并检查作业、更正作业,还要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敢于质疑的品质,具备了这些品质,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从而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分析、评价,形成反思的意识与能力。
二、指导学生重视错题资源,及时订正错题
“错误是美丽的教学资源”,学生只有真正明白了为什么错误,才能更好地理解正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错题资源,把错题的讲解和分析过程看成学生再学习的过程,巩固深化知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及时订正错题是很必要的。学生订正错误的原则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遇到错题,要求“趁热打铁”,及时纠正,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订正分三种形式:一是在老师的讲评下集体订正,二是自我订正,三是在“一帮一”小组的帮助下或老师的单独辅导下订正。在老师的集体讲评下订正多是错得比较普遍、有一定难度的错题。如果错题比较简单,学生只是因为粗心或审题不过关而出错则要求学生自我订正。为了提高学习不自觉或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要老师或同学有针对性地单独辅导。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订正,都要求学生先反思自己的错因,避免“改错”的盲目性。其次是要求写出正确答案:经过分析错因以及找出考查的知识点,学生很容易就能写出正确答案,将正确的答案和错误的答案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加深对错题的记忆。
为了了解学生错题的原因和其内心真实想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在课中了解、课后访谈学生外,还可以设计右图所示的表格让学生去分析自己作业中的错误。
通过这样静下心来认真地分析,学生不仅能真正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避免类似错误的重犯,而且能培养反思能力,做到知错、析错、纠错,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获得反馈信息,暴露出教师教学的不足,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其次就是纠错练习:学生订正错题以后,通过相应的变式练习(纠错训练)进行强化,可以降低学生错过的题目再次出错的可能。纠错练习的题目可以由学生自己出,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出题,或者是家长出题,对于出错人数比较多的题目,在集体订正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变换形式、举一反三列出各种类似的题目来让学生进行练习。
三、做好错题记录,反思改进教学
收集整理批改作业中学生典型的、带倾向性的差错,记录出错的重点学生名单,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要求相关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对较多学生出现的错误则要认真分析原因,作集体讲评,并及时补救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通过记录学生的错题,教师可以找出学生知识上的盲点、能力上的弱点、方法上的瑕点,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疏漏,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在该知识点上有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思维误区有了预见性,能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这样的反思更有针对性和有意义,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以下是笔者对学生错题的分析:
错例呈现与描述:
把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0)厘米,宽是(18)厘米。
全班有21名学生做错这题,而且当老师问到为什么这样做不对时,许多学生还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原因分析与思考:
这道题考查的是“比的应用”中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它综合了长方形的周长的知识。解决这道题的关键在于要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求出来,“48厘米”是长和宽的和的2倍而不是它们的和。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没有深入地分析和思考,简单地认为“48厘米”是长和宽的和,直接拿它进行按比例分配,导致做错。做错的原因同时还与老师在第一次课时没有很好地进行分析、比较及总结归纳有关。
教学改进方法与过程:
一、加强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内涵。向学生讲清楚它的前提是必须拿几个数的总数来分配,而不是它们总数的2倍或4倍等其他量。
二、对比练习,总结归纳。
在分析时,出示这样的两道题让学生去对比:
(1)长方形的两条长和宽的和是2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寬是( )。
(2)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宽是( )。
通过具体例子的讲解和练习,学生深刻认识到“总数”这个前提的重要性。
三、教给学生通过检查和验算去反思自己解题过程的方法,并养成反思的习惯。
我的收获和启示:
学生容易受表面现象的误导,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知识的本质内涵,导致解题错误,可见在课堂中老师引领学生对比、分析的重要性,总结归纳方法的重要性以及跳出例题发现规律的重要性。
四、重视教学方式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学生错题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虽然教师被动地帮助学生纠错有成效,但工作量很大,耗费了教师和学生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最理想的纠错策略是,将纠错意识贯穿在教育教学中,将学生的习题错误“纠正”在还没有发生之前,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endprint
(一)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课前复习
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小数除以小数》之前,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商不变性质,并让学生完成下列课外作业:
6÷2= 12÷4=
60÷20= (12÷2)÷(4÷2)=
600÷200= (12×3)÷(4×3)=
这样的课前预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还为新知识的导入进行了铺垫。
(二)有预见性地去备课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学生对新授内容所需要的知识的准备情况;学生对新授内容的学习可能会产生哪些误解;新知识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重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难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通过研读新课标和教材、结合学生的前测分析,我们预设到学生学习的困惑点和易错点会在这两个方面:(1)刚过几时的读写,学生很容易读错分针,建议教师通过钟面结构的认识来加强对“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的建构。(2)接近整时的时刻,学生最容易读错。因此我们巧妙设计了4时55分让学生认读,很多学生会认读为5时55分,也有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认读为4时55分,到底哪种读法正确?教师可给学生提供思辨的机会。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认为是5时55分,但认为是4时55分的学生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建议教师增加引导学生自己去拨一拨钟表的环节,体验接近整时的钟表状态,感悟再过5分才到5时,即还没到5时,应该是4时55分,理解接近整时就是还没到整时的意义。然后出示相似的钟面时刻让学生认读并说明理由,在单项训练巩固强化中,进一步建构新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假设的方法,即如果是5时55分,时针应该过5很多了,现在的时针看上去没到5,所以是4时55分,体现方法多样化,从而突破了难点。正是由于有了课前的预设,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出现这样的错误时,教师才能够从容应对,轻松地驾驭课堂、调控课堂,让教学少走弯路,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三)有技巧地复习
巩固复习是为了防止知识点的遗忘,是为了帮助学生整理所学,形成整体概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复习不同于新授课的探索发现,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具有以下意识:1.主体意识;2.整体意识;3.求新意识;4.补差意识。于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全面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如果在这一环节学生还是没有学好,无论是对学生的自我完善,还是教学上的成绩检测,都是一个缺憾。所以,查漏补缺,是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错例反思可为教学插上双翅,不仅可使学生通过理性思考,总结成功之处,发现并改进不足,最终收获一定的反思能力,达到全面发展,而且会促使教师更理性地看待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时总结方法策略,及时调整、改进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责编 刘小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