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不同药剂及方式防治大棚辣椒蚜虫的对比实验
2017-09-13成文华
摘 要:为将几种常见植物源农药、化学农药及非农药措施防治春秋棚辣椒蚜虫的效果进行对比,并对蚜虫数量及辣椒病毒病发生程度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将鱼藤酮·矿物油、苦参碱、吡虫啉、噻虫嗪、黄板防虫网几种防治蚜虫的方法通过喷施和灌根等方式进行使用,并对施药后3d、7d、14d的蚜虫数、各时期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移植前,在棚通风口处安装60目防虫网,并在定植后适时悬挂黄板,在蚜虫发生期,结合0.5%鱼藤酮·矿物油喷雾和21%噻虫嗪水悬浮剂灌根进行防治的方法为最有效最省工。
关键词:辣椒;蚜虫;防效;病毒病
中图分类号:F76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832016
辣椒蚜虫是危害辣椒的重要害虫,以成虫、若蚜群集于叶背和嫩尖上吸食汁液,被害辣椒组织细胞受到破坏,致使叶片向背面卷曲,植株矮缩不长,同时分泌蜜露,导致霉菌滋生,影响光合作用,严重影响辣椒生产[1]。近年来,防治辣椒蚜虫的一般药剂如毒死蜱和氧化乐果等已经被禁止在蔬菜上使用,而菊酯类农药已经产生了严重抗性。为了保证防治效果就必须增加防治次数和制剂用量,从而造成用药成本和防治人工成本的增加并且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2]。
1 材料和方法
1.1 药剂
植物源农药:0.5%鱼藤酮·矿物油、1.2%苦参碱水剂;
化学农药:21%噻虫嗪悬浮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非农药防治:黄色粘虫板、60目防虫网。
1.2 供试作物及防治对象
供试作物:辣椒(品种:迅驰);
防治对象:蚜虫。
1.3 小区安排和重复次数
每个棚内种植38垄辣椒,每垄66株。药剂处理试验共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10垄,处理间保留3垄作为保护行,每个棚安排2个相近处理。悬挂黄板和安装防虫网的处理为一整个棚,CK也为一整个棚。
1.4 施药方法
施药方法:参照药剂标签要求进行,施药与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
施药器械:性能良好的电动式喷雾器,无跑冒滴露现象,压力大约为0.4~0.8MPa,喷孔口径细约为1.33mm雾化均匀。由于植株大,需水量高,每667m2用水量60kg。灌根处理为每株30mL水,每667m2地75kg水。
悬挂黄板和防虫网的棚室需在移栽前将防虫网安装到位,并在苗移栽后适时悬挂黄板。
1.5 田间试验处理
具体使用量见表1。
1.6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1.6.1 调查方法
每处理5点取样,每点固定10株有蚜株,调查固定株下部10片叶片的蚜虫数。
1.6.2 调查时间和次数
虫口数调查:喷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辣椒固定株上的蚜虫数。
1.6.3 药效计算方法
药效按式(1)或(2)计算[4]
2 结果与分析
2.1 蚜虫数据调查结果
由表2调查结果(以下数据讨论均不包含处理6)可以看出选定的各处理除处理6外,在施药前蚜虫发生均较为严重,且达到了辣椒蚜虫防治指标。在施药后第3天,0.5%鱼藤酮·矿物油喷雾的处理蚜虫减少最多,而2个灌根处理组(处理7、8)蚜虫剩余数量较多,空白对照处理剩余蚜虫最多。在施药后第7天,35%噻虫嗪SC灌根处理组剩余蚜虫数量最少,除空白对照外,70%吡虫啉WDG灌根处理剩余蚜虫数最多。在施药后第14天,各处理组蚜虫数量均有所回增,35%噻虫嗪SC灌根处理组剩余数量最少,空白对照处理组数量最多。
由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黄板+防虫网处理虽然没有防止蚜虫的发生,但很好的将虫口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可减少施药次数与施药量。
2.2 施药后3d虫口减退率和防效计算
由表3可以得出,在施药后第3天,0.5%鱼藤酮·矿物油喷雾处理组虫口减退率最高,为71.19%,而最低为空白对照处理组的-5.86%。除空白对照组外,防治效果最高的为0.5%鱼藤酮·矿物油喷雾处理组的72.78%,最低的为70%吡虫啉WDG灌根处理组的34.50%。
2.3 施药后7d虫口减退率和防效计算
由表4可以得出,在施药后第7天,21%噻虫嗪SC灌根处理组虫口减退率最高,为82.09%,而最低为空白对照处理组的-14.06%。除空白对照组外,防治效果最高的为21%噻虫嗪SC灌根理组的84.30%,最低的为1.2%苦参碱水剂喷雾处理组的64.25%。
3 讨论
本研究针对大棚辣椒种植过程中存在的蚜蟲问题,对几种不同来源和作用方式的防治办法进行了筛选,得到了行之有效、减少施药量和次数、减少用工成本的综合防治方法。在对辣椒蚜虫虫口减退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0.5%鱼藤酮·矿物油喷雾的处理组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杀死蚜虫,减少蚜虫数量。但防治持效期较短,在防治后期害虫会大量回增,所以想达到理想防治效果就势必要增加施药次数,这又会增加蚜虫出现抗药性的风险。然而21%噻虫嗪水悬浮剂灌根处理组虽然开始发挥效果减慢,但控制虫口的持效期较长,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且方便施用,可随着水肥一体化设施进行施用,免去了人工打药的成本。黄板+防虫网处理虽然不能完全避免蚜虫的发生但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蚜虫的虫口数量,有效控制蚜虫大规模发生,阻止了蚜虫迁飞而带来的病毒病传播。
通过实验数据可最终建议防治大棚辣椒蚜虫的有效可行方案为:在移植前,在棚通风口处安装60目防虫网,并在定植后适时悬挂黄板,减少传播来源和降低虫口密度。在蚜虫发生期,结合0.5%鱼藤酮·矿物油喷雾和21%噻虫嗪水悬浮剂灌根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朱坤余.几种杀虫剂防治棉花蚜虫田间药效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10(11):83-84.
[2]刘景坤,刘润峰,赤国彤,等.5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的研制及其对棉花蚜虫的防治效果[J].农药学学报,2015,17(1): 60-67.
[3]陈宝刚,申领艳.坝上辣椒常见病害防治方法[J].蔬菜,2013(12):66-67.
[4]李建庆,杨忠岐,梅增霞,等.释放花绒寄甲对核桃云斑天牛的防治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3,92(2):194-199.
作者简介:成文华(1972- ),男,山东莘县人,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植保方面的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