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增长与调结构下辽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对策选择

2017-09-13孙超季东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0期

孙超+季东

摘 要: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一带一路”战略给辽宁老工业基地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本文从稳增长与调结构的视角出发,阐述了融入到“一带一路”战略,稳增长与调结构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辽宁省经济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诸多不足与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发挥辽宁老工业基地应有的作用,提出了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稳增长;调结构;经济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0.013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呈放缓势头,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投资和消费增速回落、出口增速下滑。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排头兵,经济发展形势更是令人担忧。尤其是2016年,在“挤水分”后,辽宁出现了GDP的“负增长”。因此,有关“转型升级”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等言论受到专家学者的热议。如何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排头兵”应起的作用,积极稳妥的“稳定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主动的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有效促进辽宁经济的重新崛起和健康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大问题。尽管“增长速度”和“结构调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不二命题,但面对我省在转型初始阶段,政治生态亟待改善,新兴产业还在孕育中,粗放型经济增长的生存环境及条件已发生转变,新兴产业的培育与淘汰落后产能间存在时间差,经济新增长点的培植还需时间的新形势,制定稳增长、调结构,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是辽宁经济发展的一种积极的应对举措,是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的一种必然选择。

1 稳增长与调结构是我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命题

直面目前错综变化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尤其是经济改革面临“结构调整、政策消化、增速换挡”的三重矛盾,变更经济发展模式、稳固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根基、强化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

“十二五”期间,辽宁省一直实践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事实上,在经济结构调整上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提出了诸多举措。区域经济平衡、投资消费比例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等都朝着合理的方向迈进。但也要注意到,随着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膨胀,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等要素成本的桎梏也在不断加大,过去的“高投入、高消费、重视数量增长的经济发展”的模式已无法维持现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单方面重申国民生产总值的经济理念助长了环境资源的疯狂开采,限制了观念、体制改革的创新。为此,应以经济结构优化为契机,提升全员要素生产率,达成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动力。

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目前正处于一个紧要的战略机遇期,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而促进辽宁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当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要实现现代化、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改革进程,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方面有所作为,除了辽宁的经济增长就必须相对稳定的发展外,还必须致力于辽宁经济产业结构的必要调整。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期,经济增速也转向到中速增长,但辽宁的情况则令人担忧,只有强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使之不断优化,才能保障经济的稳健运转,真正做到“量增质优”、“换挡不失速,还要加速”,才能为增加收入、提高就业率及改善民生夯实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质”与“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一经失速,凭借惯性进入下滑轨道,市场信心会遭受干扰,经济下滑与信心缺失会形成恶性循环,经济结构调整难以维系,总体经济会遭受损害,想要恢复和重启,成本和难度会很大。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为了挣脱经济低迷困境,使用了很多经济刺激政策,努力恢复经济增长;但事实上有很多国家经济仍在失速,甚至部分国家经济处于负增长状态,经济结构调整难以进行,社会矛盾逐日加深,还会产生很多地缘政治摩擦。在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也同样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尤其是东北地区,这是必须值得我们深思的重大命题。

2 当前辽宁省经济发展面临的不足与挑战

目前,辽宁省经济发展在“挤水分”后,今年一季度出现了正增长,总体显现出平稳运行态势,但其中也遇到很多阻碍,经济发展进程的不协调、内部不均衡、无法持续发展的矛盾依旧凸显,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还需加强国内外需求动能的拉动。

2.1 制造业产能过剩矛盾凸显

部分地域因自身环境资源匮乏,但为了招商引资选择了一些失当的鼓励举措,如降低环保准入标准、税费减免等,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企业产品成本及市场要素价格,扰乱了市场正常竞争秩序,造成大量低水准产品堆积。类似情形在期盼大规模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表现比较突出。很多行业近年来不断膨胀,如太阳能产业、风电等,这种“井喷式”的扩张并没有认真研判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致使大量產品积压。尽管政府加大对企业补助、投资的本意是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加速技术进步,然后孕育出具有再生能力的新兴战略产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企业扩张的冲动,致使市场调控机制失调。

2.2 城镇化进程伴随着结构性物价上涨的矛盾

当今在环境资源和劳动力可以随意进出的企业间,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收益率大体上会趋于平衡。但由于彼此间生产效率存在差异性,因此,低效率的生产部门往往会通过提升价格,达成与高效率的部门同等的产品收益率。在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辽宁省农业产业因其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往往高于生产效率高的部门,所以结构性物价上涨的矛盾将会延续。

2.3 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带来新一轮的通胀风险

近年来,世界各国为了推动日渐乏力的国内经济增长,多数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即使在各国间大宗商品供求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外汇储备高的国家可以利用调节外汇政策,调剂外汇的增量、加大对外投资规模等,以此来抗拒各国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宽松的政策开释了货币的流动性,使得各国间大宗商品贸易价格上涨,同时,逐步宽松的授信条款在恢复经济的同时,也带动了价格水平的不断攀升。这种情况下,新的、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许会加大将来潜在的通胀风险。endprint

2.4 进出口增速减缓

受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使得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同时,由于企业要努力降低库存,这就必然会使得产品价格进一步的降低,进口增速同样减缓。当今,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伙伴结构、贸易主体格局等都在逐步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无疑体现在核心竞争力增强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这样才能使其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不断增加。纵然如此,企业产品价格的降低,说明经济增长与企业生产彼此间的相对合理性仍较薄弱,长此以往必然会表现出企业自主投资能力的不足。

2.5 经济运行进程中存在的矛盾

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及国内经济周期增速减缓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辽宁省经济运行进程中仍存在以下突出矛盾。首先,近年来企业受融资和劳动力成本提高及环保压力增大的制约,经营过程中的成本不断攀升,使得很多生产企业不得不面对“去产能”和“去库存”的双重压力,企业利润大幅回落,严重者以至于亏损。其次,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在无法举债的现行财政体制桎梏下,往往依靠融资平台公司投资市政基础设施,进而发展地方经济。而且在信贷资金的支撑下,融资平台的负债额度大幅度扩张,加之企业经营的不善,使得不良贷款的数量不断增加,贷款风险逐渐显现,造成商业银行在企业因产品过剩导致投资欲求降低时出现审贷现象。再次,以限贷为主旨的房地产调控对房地产融资开发产生了一定的约束作用,结果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缩减,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效能降低,飙高的房价逾越了老百姓承载能力。最后,受产能过剩的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回落,且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短期内无法取代传统产业,不能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3 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辽宁经济平稳运行的对策建议

当前,辽宁省经济运行面临许多困难,且新经济增长点显现还不明显,存在着诸多的短缺。在如此的经济环境中,辽宁省政府必须需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保证辽宁经济的平稳发展。辽宁省应当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市场以及内外资源,利用好“一带一路”战略所蕴含的政策,积极推动辽宁经济走出去、引进来,加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主动服务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是辽宁省认真落实国家决策、进一步加快开放步伐,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两会”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三个推进”,促进辽宁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宏观经济调控要着眼持续发展,立足当前实际,保证经济运行于合理的可控区间;以稳定经济增长为先导,通过积极的经济结构调整,进而实现再度振兴。

3.1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两会”期间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在肯定了辽宁过去一年的工作后指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1过去,辽宁依靠工业为共和国的发展创造了辉煌,未来,更要依靠工业实现再度振兴。而实现辽宁经济的再振兴,其出路和重点,就是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市场经济尤其是新常态下,辽宁老工业基地由于历史及体制,加之政治生态等的原因,导致了转型发展的缓慢,成为经济增长垫底的省份。如何实现辽宁经济再振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由之路,其根基是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而国有企业作为辽宁振兴的“龙头”,其改革效果关乎到辽宁振兴的成败,此外,目前辽宁政治生态的修复、干部作风转变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的塑造是辽宁再振兴的保障。

为此,面对新旧动力的转换,确保民生发展、确保经济增长的稳中有进和稳中有升、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良性互动,是摆在所有辽宁人面前的“关坎”题。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个推进”为辽宁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确保辽宁经济的平稳发展,必须在“三个”推进方面做文章,以提高供给质量为方向,以深化改革为途径,优化营商环境,振兴实体经济,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全面提升政府的办事和服务效能,致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健全中介服务市场;二是从行政和司法两个层面补齐营商环境的制度方面的短板。制定和出台标准化规范化服务体系,优化办理流程、强化部门协同,消除各种政府和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渠道,提供所有必要的信息,以制度形式保证市场主体享受良好的营商环境。三是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及供給。对于市场主体需要的水电煤气运、土地、资本、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各部门必须通力合作,消除办事周期长、效率低、多头跑等现象,使各类生产要素及时而有效的得到有效供给,政府部门要加速“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3.2 发挥市场调节优势,稳定物价水平

尽管我国价格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对辽宁而言,通过强化市场监管、平抑农产品价格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进而营建优良的价格运营环境,对于经济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利用政策工具寻求构建农产品稳定的价格机制,缩减农产品在流通领域的成本;密切关注影响短期农产品价格动荡的市场时势,充分施展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优势保障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同时,政府要加大调控力度应对短期市场的价格波动,及时投放农产品储备,满足市场需求;在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同时,借助国际市场农产品的价格优势,有节制的引进以填补国内市场的不足,协助调节国内市场价格。总结并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行阶梯水价、电价、差别水、电价等节能减排措施,运用价格杠杆重置市场资源;对于国内成品油市场的混乱现状,建议相关部门创建信息反馈机制,依照国际成品油价波动进行灵活的价格浮动。endprint

3.3 优化投资结构

一是优化基础产业和设施投资结构。目前辽宁在基础产业和设施方面的投资存在积累不足及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支撑传统工业的机械设备普遍存在技术及产能双重落后的问题,亟待升级换代。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大背景下,近年来虽然加大了科研的投资比例,但相对于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有一定差距,教育和科研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要求。投资结构的不合理还体现在投资额度逐年扩张,效率却逐年下降上。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尤其是不能发生产能过剩和重复投资的诸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节能环保设施,更应特别增加投入,这对优化投资结构、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环境及教育等的投资增长相对于经济的影响是以人们消费和生活水平的进步间接地推动总体经济的增长的。因此,增加其投资额度,对于民生安定、经济平稳增长具有划时代意义。要着重改变人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连续走低的局面,增加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比例,进而促进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升,在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及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指引下,不断扩大内需,挖掘国内消费潜力,推动经济增长。

二是促进私营企业投资。在“消费、投资、出口”三者中,政策空间大、需要激励的仍然是投资。有别于政府投资,提升私营企业的投资比率有利于改善国家总体的投资环境、完善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总量效用。私营企业投资额度的增加不但能够提高社会需求度,还能够盘活经济的供给潜能,保障经济发展水平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稳定持续增长。

三是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要逐步增加对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的资本投资力度,这不但是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充分保障结业、减少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前提条件。在加大人才引进的投资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本投入,不断调节其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加大对其劳动技能的培训力度,保障其能够顺利地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为劳动者提供更实用的技能培训、交流与就业平台,充分施展人力资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四是推进产业结构梯度转移。在投资规模持续扩张的情形下,要注重产业的调整优化及产业投资结构,对不同地域、部门、产业间的投资积累进行必要的重组,促使其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使投资不断向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转移。在自身产业结构的框架内,在市场的引导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重点的加以政策扶持及培养,以形成未来的中坚力量,进而推进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

3.4 完善信贷结构,助推辽宁经济转型升级

首先,要提高“三農”信贷服务水平。对“三农”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及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规模化经营进程。强化对农村土地经营流转权的信贷帮助,即可以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又可以抑制农产品价格的异动,进而实现企业、农户效益双赢,达到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目的。其次,强化小微企业的信贷援助。对于当前市场上一些创新能力强、符合市场需求且存在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小微企业应给予信贷支持,杜绝其因后续资金不足而使企业难以生存。在有效规避风险的基础上,给予小微企业信贷支撑可以有效地盘活市场经济。再次,加强民生金融服务水平。通过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及创业就业的资金投入,保障民生服务惠及范围,对于稳定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钟宏,许小乐.投资初现企稳结构继续改善[J].中国统计,2016,(01):78-78.

[2]刘为民.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J].机构与行政,2016,(04):2-4.

[3]张永霞.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J].机构与行政,2016,(04):10-12.

[4]张倪,姜巍.促进民间投资回稳须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J].中国发展观察,2016,(10):13-15.

[5]蔺怀国,贾玉成.“稳增长”与“调结构”的改革创新:实现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政策选择[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04):30-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