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2017-09-13田靖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0期
关键词:循环经济探索实践

田靖文

摘 要:“循环经济”是一种倡导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生产消费理念。循环经济的逻辑主导体现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统一,要寻求实现经济增长所伴随的生态环境内生机制。在分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及现状基础之上,指出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0.002

1 引言

循环经济旨在于生产流通消费中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回收活动,对于经济长时期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同时也是实现美丽新中国的条件,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定能够有力促进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群众对我国社会的新期待具有极大的作用。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諧相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形成我国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因此研究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过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致力于建成具有循环经济显著特征的经济社会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政策法规体系来保障循环经济的实现。

2 循环经济发展背景及现状

2.1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背景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资本在地区间的流动以致扩散于全球范围内,在我国的出口导向战略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日益增高,这种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会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同时会对我国的资源能源造成威胁以及对生态环境形成巨大的压力,在我国的出口产品中高物耗、高能耗以及高污染的产品所占比重以及增幅均颇高。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具有较大差距,世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资源以及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不断加剧。我国处于重化工业阶段,而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以技术和创新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重化工业时代的发展依托资源与能源,因此对环境产生巨大压力,我国能源短缺且生态环境脆弱,保护生态环境应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共同来考虑。

资源供给与需求存在的巨大缺口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能源产出量低且环境破坏严重,由于技术水平限制所不得不采用的消耗型发展模式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而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使得未及旧的污染物被清除新的污染物又已经进入,这使得环境污染问题变得十分复杂。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需求的发展以及面对的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使得我们迫切的需要引进及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2.2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近年来,我国蓬勃开展环保活动,出现了许多从不同范围、不同角度践行循环经济理念的先进典型,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建立循环经济试点和生态工业示范区,能够有力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我国有1200多家企业生产的20000多种产品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年产值约700亿元。

我国能耗总量及增幅下降,能源消耗强度不断减小,能源消耗增幅小于经济增长幅度。能源效率不断提高,主要原因是:淘汰落后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不断加快;企业的节能技术不断改进。工业三废排放量不断下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循环经济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连续出台许多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经济职能逐渐明确,大小官员的循环经济理念逐步确立,为循环经济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基础。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增强,这为循环经济的开展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3 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3.1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1 对于循环经济没有深入的认识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依旧处于试点阶段,对循环经济的特征、原则没有充分理解。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部分企业只在意追逐利益,而不顾及我国资源短缺的现实状况,依旧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带来大量的环境问题。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著,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经济模式,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但许多人没有认识到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3.1.2 没有形成循环经济的典型发展模式

在我国开始发展循环经济后,在全国建立了大量的循环型企业以及生态示范点,但依旧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循环经济模式。存在一些企业不具备责任意识,只注重于自身发展,不愿意在减少受益的前提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大力的监督下才会实践部分循环经济。以及循环经济的监督体制不够完善,在政府以及工作人员中存在寻租行为,导致许多企业没有真正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且示范循环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3.1.3 法律法规没有完善及政府部门不作为

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但我国有关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仍不够完善,一些企业存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企业在实践循环经济上不具积极性,缺乏动力主动践行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政府没有很好的发挥调控作用,从而没有实现对于循环经济的有效管理。

3.1.4 科技基础薄弱

大量企业没有在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中列入循环经济,没有实现总体统筹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关于循环经济技术的技术进步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同时各类企业由于环保成本比较大,且技术研发所需资本投入较大,而政府的投入较少,使得企业难以投入大量资本进行创新技术研发,使得用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难以获得长足发展。

3.2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3.2.1 加大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力度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宣传的指导思想,加大宣传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的必要性。普及有关于循环经济的知识,增强民众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各大高校广泛开展有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讲座,加大循环经济知识普及程度,加强宣传教育,以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环境。培训大量技术管理人员,坚定发展循环经济不动摇,从而实现推进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技术以及生产绿色产品的目标。

3.2.2 扩大循环经济试点范围

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扩大试点范围,不断寻找适宜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表彰在发展中具有显著环境效益的企业。对在试点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与规律,才能够有效发挥试点的引导作用。

3.2.3 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目前已有的相关发展循环经济制度与政策不够完善。应当运用法律手段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在实践中获得的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做法提升为规范性制度。政府部门应当不断配合企业从而发挥好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关于循环经济的高新技术研发,协调各方面利益冲突。

3.2.4 加强循环经济科技创新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的经济模式变革,并且实现我国三大产业生产经营模式重新调整,这一系列活动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因此,今后我国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于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从而方便将其更好运用于经济活动。要加大技术的研发力度与资金投入,不断创新生态科技可持续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陆学,陈兴鹏.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2):204-208.

[2]李虹,艾熙. 构建适应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J]. 浙江金融,2011,(01):26-28.

[3]徐玖平,李斌. 发展循环经济的低碳综合集成模式[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03):1-8.

[4]叶文虎,甘晖. 循环经济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03):102-106.

[5]曾绍伦,任玉珑,王伟. 循环经济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 生态环境学报,2009,(02):783-789.endprint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探索实践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