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研究
2017-09-13冷亚军王乐鹏陆青
冷亚军++王乐鹏++陆青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最新要求,其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相交叉的综合性专业,要求学生既能够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又具备较强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因此该专业在教学中须格外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为了提高信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上海电力学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课程建设,包括设置创新特色课程、开展课内实验,进行期末大型作业等。上海电力学院创新创业教学的成功开展,可以为其他学校信管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3.076
1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涉及的学科很多,包括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是一个多学科融通的综合性学科,目前我国开设该专业的高等学校有400多所。信管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既懂管理理论又懂信息技术。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技术型、工程型、复合型3阶段。第1阶段,看重“技术型”人才,以计算机应用等为基础,强调学生的编程开发能力,所教课程大多是计算机技术类。随后,业务流程调研和客户需求分析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人才教育的重心由“技术型”转为“工程型”,经济管理类课程成为学习的核心。管理与信息更深层次的结合,使得既具有程序编写能力,又具备企业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备受青睐,培养模式逐渐向“复合型”转变。第3阶段,信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管控企业流程、掌握信息技术的新型复合人才。信管专业对于人才培养格外强调具有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该专业显得格外重要。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建设有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存在课程理念不科学、课程体系设置不系统等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创新创业课程的不足,介绍了上海电力学院信管专业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所进行的有效的课程建设,包括设置创新特色课程、开展课内实验,进行期末大型作业等。上海电力学院创新创业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以为国內其他大学信管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参考。
2专业基本情况
上海电力学院于1986年开始招收“管理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1990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于1997年成立经济管理系。1998年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要求,将“管理工程”专业调整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四年制),文理兼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为了适应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上海本地经济发展,上海电力学院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02年6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经过上海市教委批准设立,正式开始招生时间是2002年9月。本专业2006年通过上海市教委组织的本科新专业建设验收,2011年通过上海市教委增列学士学位授予专业授权审核。目前信管专业在校生有四个年级,总人数为284人,每年招生和毕业生数为70人左右。至今已有9届本科生顺利毕业,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一次性就业率平均在94%以上。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名(含3名兼职实验员),拥有1个投资500万的“电力信息管理”科研应用平台、1个近400平米的“面向智能电网的电力企业管理”实验室和6家有长期合作关系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本专业还积极投身上海高校内涵建设085工程“能源经济与服务管理”、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现代电力企业管理”、“电力工程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建设,取得了一批质量较高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成果。
3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创新创业课程将大学内非日常教学计划的,具有实践性质的创新、创业活动设置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专业整体教学安排,与常规的专业课程相辅相成,共同培养学生的创业水平,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上海电力学院针对信管专业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包括:创新特色课程、课内实验、期末大型作业。三者互为补充,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大量机会。
上海电力学院开设的创新特色课程是学生获取实践知识的最佳课堂,课程紧密围绕创新创业这一主题。《管理信息化前沿》是学校针对信管专业开设的一门创新类课程,由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联合授课。该课程于2007年纳入信管专业培养计划,2009年开始第一期课程,每年开展一期,持续授课至今。课程授课的企业专家来自微软公司、SAP中国研究院、Intel公司、安吉汽车物流公司等,授课主题为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实践、数据仓库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案例、发电厂信息化等。授课的专业骨干教师大多是科创指导老师,主要解决本科教学与教师科研脱节的问题。授课主题为个性化推荐技术、云计算、电力IT管理支撑系统等。课程的特点是:(1)授课形式多样,教学效果突出。授课教师既有企业专家,又有专业教师,课程安排既有理论课,又有实验课,授课主题之间知识互补,使学生从多方面学习企业信息化流程。(2)与企业联系密切,课程实践性强。授课的企业导师都与学校保持着良好关系,这为学生企业实习提供了便利。课程设立以来,多届学生进入了安吉物流、宝山钢铁、上海软件中心等企业实习,拓展了视野,增强了实践能力。经过多年的授课,《管理信息化前沿》形成了如图1的体系结构。
课内实验是安排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课程。通常一门专业课包含理论课和上机课,先安排一次课讲书本知识,再安排一次课上机实验,实验课占比最少要达到该门专业课程总学时的1/3。以学院开设的电子商务课为例,在总学时48个学时内,理论课分配32学时,上机实验分配了16学时。每周先上理论课,讲授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安全交易技术、网络营销等知识。紧接着安排实验课,利用Dreamweaver软件进行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开发。实验课与理论课衔接紧密,每次理论课后的实验课对抽象、难懂的课本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表1是信管专业开设的课内实验情况,一共有13门专业必修课开设了课内实验,在这些课包含的总共688个学时中,实验学时达到了282个。可见实验教学在上海电力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居于重要地位,通过理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本科生的创新能力。endprint
大型作业安排在考试结束后进行,一般进行2周,这段时间开展一个主题鲜明的实践教学。这样做的优点是课程持续性好,学生可以更加集中的学习企业业务过程和信息系统流程。上海电力学院为信管专业开设的大型作业共7门,240个学时,平均一学期开一门。每门大型作业都制定了完善的任务书,规定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学习主题和课程内容。以“电力信息管理综合实验”大作业为例,包括电厂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两部分教学内容,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担任生产总监、财务总监、销售总监等角色,模拟电力企业运营,实现企业的资产管理和节能管理。通过小组协作和企业运作,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表2是“电力信息管理综合实验”任务书中的授课安排。
4结论
创新创业已然成了时代背景,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面临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课题,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扩大学生就业面、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要看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建设是否具有合理性。本文介绍了上海电力学院为提高信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而进行的课程建设,包括设置创新特色课程、开展课内实验,进行期末大型作业等。多年来,上海电力学院信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效果开始显现。创新创业课程孕育出国家级、省市级和校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6项;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22项,省部级学科竞赛奖26项;另外,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较早接触到教师研究方向和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毕业论文写作和就业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永刚,黄丽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 2007,(8): 128131.
[2]蔡淑琴,张子刚,张金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1,(4): 2529.
[3]王梅源,鄭双怡,张劲松,等.基于ERP的信管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10): 420424, 442.
[4]韦联桂,蒋欢.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工作探析—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8): 56, 163.
[5]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6): 99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