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背景下钢铁企业转型升级方向及建议
2017-09-13岳靓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去产能任务作为“三去”任务中的主线之一,正在稳步进行。其中,钢铁行业由于供需结构性失衡、产能过剩等制约因素的存在,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才能满足我国经济稳中求进发展态势的要求。因此,加速改造传统钢铁行业、创新制度供给、防控相关风险,是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本文通过对当前内蒙古自治区钢铁行业的现状分析,对钢企转型方向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相关制度性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去产能 钢铁行业 转型方向
一、综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总书记在2015年提出的,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 “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产能达到11.3亿吨左右,主要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9%,钢铁产能过剩现象已经由区域性转变为普遍性存在,产能过剩也由结构性转变为产业内部的绝对过剩,整个钢铁行业长期持续在低盈利状态下运行,承受着严重亏损。在面对当前诸多挑战下,钢铁产业也同时也面临着众多发展机会: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为钢铁行业“走出去”进行国际化交流合作及发展提供了有利形势;而政府印发的关于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为钢铁企业的进一步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所以,在当前政策利好背景下,引导钢铁产业化解落后产能、加速传统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制度创新以适应高端层次需求,对焕发我国经济活力作用重大。如何进行钢铁企业的转型升级,有哪些理论制度作为支撑及引导,本文将一一对其解读。
二、内蒙古自治区钢铁产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传统的工业大省,具有丰富的能源及矿产资源,其中,资源型产业在全区占比较大,而其中,包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及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基地,钢铁产量居全国前列。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以来,据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统计信息表明,全区钢铁行业投资289.91亿元,同比下降30.8%,新开工项目272个,同比下降40.2%;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62.90亿元,同比下降61.6%,在去产能任务方面完成出彩。尽管内蒙古自治区去产能工作初见成效,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1]而导致的外需萎缩,钢铁出口量逐年下降,而在同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也相对放缓,对于钢铁需求量呈现递减趋势。因此,在钢铁超额供给与有效需求不足的形势下,我国钢铁企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严重的产能过剩带来的后果是近几年来钢材价格的持续走低,众多钢铁行业的上中下游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亏损严重,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从而带来整个行业经营能力和续航能力的下降,有人形象地将钢铁行业的现状比喻成“夕阳产业”。如何化解钢铁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推动钢铁企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的钢铁产能过剩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钢铁供需结构不对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由快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平稳发展,因此,在经济发展调结构之时,钢铁需求量大不如前;其次,内蒙古钢产量结构性失衡,产出多为附加值较低的初级品,产能利用率仅有71%,难以与海内外对高端钢产品的需求相匹配。最后,当前钢铁企业产业结构单一保守,单纯以钢铁作为整个企业的主营业务,而未考虑发展钢铁工业中下游,调动落后产能,增强企业边际资本收益率。因此,在产能过剩仍旧严峻的形势下,加强去产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究竟如何化解产能过剩的巨大劣势,利用当前的利好政策,抓住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以下关于是钢铁企业转型方向的研究。
三、钢铁企业转型方向探究及相关建议
(一)应由传统粗放型发展转向高精尖结构性产业,将化解过剩产能作为中心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去产能政策的实施
企业应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对难以维持生存发展的小微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等方式,提高行业生产效率,并加快“僵尸企业”的整治工作。同时,不断深化区域布局的协调发展,以提高企业生产质量及效率。另外,企业应加强相关钢铁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合理配置钢铁资源,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民族企业及品牌。积极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及产业发展程度,积极探索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个性化办法。高污染、高能耗地区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环境保护法及污染排放治理法控制钢铁企业的外部效应,而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对产能过剩企业建立相应的退出补偿机制,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加大理论、制度及发展方式创新,加强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文件中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上的制造业强国。所以,通过制度创新推动钢铁企业的转型升级,要求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钢铁行业行为准则。同时,钢铁企业应按照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依法依规退出产能,改善行业生产建设秩序和市场环境。同时,钢铁企业自身也应加强创新意識,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激发企业创造力,以创新战略武装各部门,通过高新技术的引进及相关人才的培养带动企业的全方位转型。
(三)严格把控钢铁产业转型进程中出现的各类系统性风险
当前金融市场蓬勃发展,虚拟经济呈现繁荣景象,而其中蕴含的各类系统性风险,容易溢出和传染到实体经济领域:在当前转型过程中压减过剩产能的同时,所造成的企业资产减值,会进一步提高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3],加大企业流动性风险。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钢铁行业发展不景气,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各银行资产负债表统计显示,我区一百五十多家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0%~70%,巨大的财务刚刚为钢铁行业的发展带来极高的财务风险,债权人面对钢铁项目投资的巨大风险下,势必在利益最大化驱动下追逐更高的风险溢价,而这一要求与日益减少的钢铁行业的公司价值矛盾极其突出。同时,也给全区各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不良贷款区域性化解性压力。全区当前主要产能过剩区域为包头及鄂尔多斯两市,调查显示,全区钢铁行业不良贷款的40%、50%以上集中在两地区,企业面临去产能和消化贷款集中度风险的双重压力[4]。
(四)去产能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中央和地方的层层推动
首先,应建立健全政府体系内动机制,上下级政府层层联动,合力解决钢铁企业去产能改结构这一难题,地方政府应树立责任意识,加快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就要走新路,政府应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决策,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全区特色钢铁产业集群,同时,政府应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钢铁企业的治理,在转变工业发展结构的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以片面追求GDP短期增长为唯一目标,而是全局考虑,综合治理,大力推动我区钢铁企业转型升级,为我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琳.河北省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治理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张鑫莲.《中国制造2025》:筑建制造强国路[J].经济,2015,(07):12-15.
[3]胡继香.对钢铁行业去产能所面临金融风险的调查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6,(12):99-104.
[4]马彦江.内蒙古银行业支持化解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情况的调查[J].北方金融,2016,(06):20-22.
作者简介:岳靓,女,内蒙古包头人,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