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村落移民的动力机制研究
2017-09-13卓昱含
卓昱含
摘要:从发展社会学角度出发,应用现代化理论和推拉理论,由三个典型移民案例分析我国西部村落不同类型的移民以及背后的动力机制,为积极构建生态可持续移民的动力支持机制提供依据。同时,也符合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有利于落实“十三五”规划,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关键字:西部村落;移民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3.056
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流动,是人们在一定生产方式下的有意识的行为随着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各县域公路的修建,加速了该地区之间以及和东部地区的流动。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进,以经济诱导为动因,西部地区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公路文明取代河谷文明,村落的分布也从沿河流河谷分布發展向铁路公路周围分布,聚居方式也由分散走向集中,居住房屋造型也从传统建筑过渡到现代民居。移民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移民困境也促使了对移民动力机制的探究,本文将从西部复杂的地理环境出发,探究西部村落移民的动力机制。
1移民类型分析
我国西部地形复杂,民族众多,移民类型也各不相同,笔者针对地区代表性,挑选出三类地区移民模式进行差异性分析。
1.1甘南牧区移民模式
当前我国草地日益退化,牧民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危机,牧区的生态移民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并在我国大多数牧区开始实践。其中西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牧区移民模式非常典型。
甘南州地处西藏外圈,甘青川藏区的核心地带,被费孝通先生称之为“青藏高原的窗口”和“藏族现代化的跳板”,特殊的民族经济地位与全国生态屏障的战略位置,使其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从政治立场来说,甘南州是甘青川藏区的中心,从内地进入西藏或从西藏通往内地,都要经过甘青川藏区。因此,甘青川藏区的社会安定关系到青藏高原的稳定。
回顾我国移民历史从一定层面来讲,一部草原地区的移民史、开垦史,也是一部对草原的破坏史。再加上,人口饱和问题一直是我国牧区一大难题,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对畜产品需求量也随之提高,进而引起对草地生态系统的过度利用和破坏。
面对不断恶化的脆弱生态,必须转变居住方式,变逐水草而居为定居。牧民定居将有助于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1.2阿坝水库移民
水库移民在我国有一定发展时间,水库移民问题十分复杂,时间的阶段性也很强。在我国西部水库移民的案例很多,笔者选取阿坝州地区水库移民进行分析。
地理上来看,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耕地资源稀缺。所以水库移民所处区域通常自然资源较为贫瘠,并且在短时间内这种情况难以改善。
水库移民的关键在于将水库建设区域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移民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也加快了脱贫的步伐,有助于水库移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
1.3贵州山区移民
目前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然而我们还有一大批生活在生态条件脆弱区的山区居民,他们由于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环境,难以通过特色产业扶贫等形式的扶贫开发模式来改善其生存条件。移民搬迁作为一种安全的有效手段,被提上了日程。
我国西部地区占我国面积的三分之二,西部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且自然环境恶劣,经济也较为落后。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山地旅游大省。但同时贵州还有 150 万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深山区。面对这种本土资源不好的情况,精准扶贫科技扶贫是难以帮助贵州人民脱困的,生态移民的方式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他们贫穷的现状。
2012 年,贵州政府提出实施 150 万生态移民的规划,并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作为实行口号,从口号可以见的这几年的水库移民已逐渐将移民自身的关注分量加重,移民的效果将逐步改善。
2移民动力机制探究
对动力机制的研究,主要应用到“现代化理论”和“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在人口迁移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主要从发生原因上研究移民行为。从该理论出发,人口迁移行为是由于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一起作用而形成的。
从现代化理论角度来看,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度的过程,现代化发展对移民是强有力的催化剂,也是移民的动力源泉之一。
2.1脱困动机
按照西方古典推拉理论的观点,迁入与迁出地的工资差别引起劳动力迁移。从这点来说,人口迁移的动机深处是处于经济考虑。而现代推拉理论认为,迁移的推拉因素除了更好的收入水平以外,还有更好的环境要求以及后代受教育的机会等。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民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对综合环境的需求也随之产生。对于生活条件恶劣的居民来说由移民来改善生活环境,是一件具有经济效益的事。
脱贫致富既是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移民脱贫的问题事关政府、社区、居民三方,作为不同的行为主体,三方的共同目标却是一致的,即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移民努力摆脱贫穷是三方都有的动力源泉。
2.2环境动机
环境动机作为移民的最根本动机之一在移民过程中发挥很大作用。就大部分移民案例来看,大多数移民地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本地的自然资源已无法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如草原地区草场退化,湿地缩小;山区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发等生态的保护与恢复是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基本目标之一,因而生态动力也必然成为移民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动力来源之一。移民群众大多生活在条件恶劣,生态脆弱的地区,不管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来说还是当地环境的修复来说,只有采取移民的方式,才能双赢。endprint
2.3社会组织公益驱动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在生态移民里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形式是向移民提供后续发展机会,工作岗位等,这种形式属于公益驱动。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经济单位,在追求自身目标的同时实现了社会目标,在推动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大多数民间组织而言,他们参与生态移民更多的是出于社会责任感以及价值追求。
3移民动力支持机制探索
3.1积极推动生态移民
首先,努力减少居民对地区生态的破坏,使生态系统得以修复;其次,移民的居民长期处在生活困境中,对生产生计的科学发展不是很熟悉,可以通过更科学更环保的方式进行异地开发,这需要政府对居民进行技术培训科学的指导,以此提高移民群体的物质生活条件,最后,控制生态脆弱区的人口,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促进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重中之重在于充分发挥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力量,并积极整合多方社会资源和力量,齐头推进移民工程的科学进程,以及移民后期工作稳定开展。
3.2制定少数民族特色的移民规划
发展规划要符合当地少数民族的心理诉求,政府要积极了解移民群体的切实需求,消除移民群体对于未来生活的顾虑。在移民过程中,应全面了解移民群体遭遇的现实问题,应当允许少数民族移民参加本民族各项事务的管理,提高当地移民的参与热情。在移民后期,政府相关部门更应当关注移民的切身利益,保证移民效果和满意度的提升。
3.3建立完善的移民政策法规
决策是政府行政体系的核心与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体现决策的透明性。首先,在移民的定居点建设中,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管理机制,主要是方便协调移民在定居点的建设工作,及时帮助移民解决问题并且避免较大社会问题的出现。在财政方面也需要建立透明化的管理机制,将民众监督融入进来,提高公正力,让资金落实到户保证移民切身利益。
移民后期的工作同样重要,移民在迁居地恢复生产生活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扶持政策加以稳固。目前相关政府对移民后期出现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对整个移民过程来说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在后期工作中,政府更要发挥保护伞的作用,政策上全方位支持,管理上科学有序,鼓励移民对本社区事务的参与,提高参与性是一种创新也是未来必走之路。法规的完善和改革对未来移民事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晏伶,冯健. 中国人口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 人文地理,2014,(02):129137.
[2]师守祥,周兴福,张志良. 牧区移民定居的动力机制、效益分析与政策建议——甘南藏族自治州个例分析[J]. 统计研究,2005,(03):4952.
[3]盖志毅,宋维明,陈建成. 草原牧区生态移民及其对策[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5558.
[4]孙良顺. 水库移民贫困成因与反贫困策略:基于文献的讨论[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77-83+92.
[5]张华山,周现富. 水库移民可持续生计能力分析——以阿坝州典型水电工程为例[J]. 水利经济,2012,(04):6871+76.
[6]何得桂,曹盛. 论推进山区移民搬迁加快实现“能致富”的策略[J]. 生产力研究,2015,(09):7679.
[7]杨成名. 贵州生态环境与生态移民策略[A]. 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4.
[8]张瑜.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贵州小城镇集中安置模式为例[J]. 经济视角(下),2011,(12):1314.
[9]梁福庆. 中国生态移民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1115+97.
[10]金莲,王永平,黄海燕,周丕东. 贵州省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4):403407.
[11]王小璐. 工程移民搬迁动力机制的模型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12]刘云刚,陈跃.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移民政策:评述与展望[J]. 世界地理研究,2015,(01):110+37.
[13]移民成本增加:不如將其化作改革动力[N]. 21世纪经济报道,20140214(002).
[14]梁雪萍. 生态移民的文化困境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5.
[15]张婷. 三峡(万州)库区移民后期扶持产业转型的金融支持浅析[J]. 商业经济,2013,(09):108109.
[16]耿言虎,陈阿江. 少数民族地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问题探讨[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4247+90-91.
[17]王辉. 中国当代水库移民政策比较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