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要警惕身边的“灰犀牛”

2017-09-13

金融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灰犀牛重大事件黑天鹅

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刚闭幕,《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了评论员文章《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文中提到:“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

“黑天鹅”可能大家经常听到,怎么又出来一个“灰犀牛”?“灰犀牛”到底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黑天鹅”与“灰犀牛”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黑天鹅”。17世纪以前,欧洲人认为,世界上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因为他们见到过的天鹅全都是白天鹅。直到欧洲人来到澳大利亚,看到当地的黑天鹅之后,三观被刷新了。所以“黑天鹅”后来用来指“极不可能发生,却偏偏发生了”的事情,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

美国学者纳西姆·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中,列举了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大事件。在这些事件发生前,没人会意识到它的存在;一旦发生,人们毫无防备,措手不及。比如泰坦尼克号,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号称“永不沉没”,结果,第一次出航就撞上冰山沉没了。

纳西姆·塔勒布在书里总结出“黑天鹅”事件的三个特点:

1.意外性:发生的概率非常非常小;

2.难预测:超出了人们过去的经验;

3.不寻常:产生重大影响,一旦发生就是极端事件,而且结果多数不太好。

以“黑天鹅”比喻小概率不可预知的重大事件,那么“灰犀牛”正好是它的反义词。

打个比方,你去非洲草原上玩,看见老远的地方有一群犀牛朝着你跑啊跑,开始你并不在意,因为犀牛体型笨重、反应迟缓,等跑过来你早就看到躲开了。没想到,等犀牛跑到你面前,你才发现它居然可以跑那么快,猝不及防,被扑倒在地。

“灰犀牛”指的是大概率且可以预知的重大事件:你已经看到狂奔的犀牛了,也知道被撞的后果,却视而不见,自己“作死”还能怪谁?

2013年,美国学者米歇尔·渥克在达沃斯论坛上第一次提出“灰犀牛”理论,后来她又写了一本书《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专门解释了这个概念。

相对于“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

按照米歇尔·渥克书中理论,很多原来被称为“黑天鹅”的事件,其实应该算是“灰犀牛”:

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普通人来说是“黑天鹅”,但早在危机发生之前,美国的房地产泡沫逐渐集中爆发,有的人已经预测到危机即将发生,坚定地做空,最终大赚了一笔。

再比如特朗普上台,也不能说是毫无征兆,其实民粹主义的复苏早有迹象,美国的中下阶层早就表达过类似声音,但还是被主流媒体所忽视了。

“灰犀牛”颠覆了流行的“黑天鹅”理论,它认为重大事件爆发的背后,必然有一系列的警示信号提前出现。

正如米歇尔·渥克所言:过去众多的危机,事实上在爆发之前都有明显的先兆,但是,人类总是抱着侥幸甚至傲慢的心态看待这些征兆,直至危机爆发。

我们该如何应对“灰犀牛”?

“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说白了,这个世界哪来那么多“黑天鹅”,每一次危机爆发都有其必然的逻辑。“灰犀牛”就像一个年轻人熬夜,日久月累必将造成身体的崩溃,而这场崩溃不是突发,而是因为一晚晚不睡造成的。危机早已潜伏,只等爆发一日。

现实中,“灰犀牛”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屡见不鲜的各种“金融骗局”就是其中之一。

一些“骗局”打着互联网的旗号,开展的集资行为,很大程度上利用了监管的漏洞和人们的侥幸心理,为所欲为,等到大家明白过来后早就“跑路”了。

然而,人们总喜欢把这些人为因素积累的结果,称之为“黑天鹅”,为自己的应对不力找借口,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人一次次地重蹈覆辙。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灰犀牛”?能做的就是“事先预测到并及时行动”,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自己的损失。具体到当前投资理财市场而言,有以下三点建议:

1.过去这一轮房地产大牛市,踏空虽然让人很难受,但还是要保持冷静,千万别在泡沫最顶峰的时候冲进去当“接盘侠”。

2.远离那些承诺高收益的平臺,特别是一年X倍的这种明显很离谱的收益率,这些多半都不靠谱。

3.股市中令人防不胜防的暴跌,看似都是“黑天鹅”,其实也往往有迹可循。

像今年一系列闪崩的股票,陷入危机的乐视网,我们都可以通过简单的财务分析,事先辨别出这些“灰犀牛”,然后躲得远远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灰犀牛重大事件黑天鹅
黑天鹅格里布
除了“黑天鹅”“灰犀牛”别忽视了“大白象”
“灰犀牛”“黑天鹅”
管住资本外逃“灰犀牛”
中国经济怎会被几只“灰犀牛”撞垮
“灰犀牛”威胁中国经济
警惕“灰犀牛”危机
直视“黑天鹅”
本周重大事件
浅析重大事件中的新闻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