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WiFi,大市场如何撬动?
2017-09-13刘旷
刘旷
国家对宽带网络建设和网络提速降费高度重视,移动数据提速降费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公共WiFi建设却称得上是步履维艰,尽管普及率有提高,形式也多样化了。
在5G概念炒得火热之际,公共WiFi建设不尽人意究竟原因何在?移动数据的发展是否是公共WiFi发展的阻碍之一?
上网需求增大,多方逐鹿大市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手机已不再仅仅是打电话的工具。《2017上半年通信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今天上半年,全国手机通话时长同比下降4.7%,固定电话的下降幅度更是达到了18.6%,就连手机短信发送量也同比下降了1.8%。与此同时,手机用户接入流量却有147.3%的同比增长率。
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对传统通信方式的依赖大幅下降,而对微信、QQ、微博、贴吧等互联网社交平台的依赖却与日俱增;甚至越来越多人,对于能够随时在手机或手提电脑上办公的需求也更加强烈。而这样的需求,光靠移动数据是无法满足的。市场对网络的巨大依赖,是公共WiFi出现的重要原因。
公共WiFi有多种存在形式,每种形式针对的细分市场各不相同,发展难点也不一样,因此对公共WiFi的分析也不可一概而论。但从整体上看,公共WiFi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
第一类是搭建在公共交通上的WiFi,可将其分为长途和短途两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短长途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重要的参考因素也不是距离而是时间,比如从城北坐公交去城南花费的时间,有可能会比从A城搭飞机去B城的时间还长。一般来说,像飞机、火车这类城际甚至国际交通工具可归为长途,地铁、公交车之类的城内交通工具称为短途。
第二类是搭建在公共场所的WiFi,可分为商家自建和政府建设两种。商家自建的公共WiFi一般出现在商场、电影院、KTV、旅游景区等娱乐场所,因其为一种增值服务,所以往往由商家提供。而政府负责的公共WiFi通常覆盖在室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部分;一般来说,这类WiFi由政府与三大运营商直接合作开发,目前国内已有广州、杭州、上海等城市完成了城市公共WiFi的建设。
发展难点不一,几家欢喜几家愁
放眼整个公共WiFi领域,不同类型的公共WiFi有着不同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由于各细分市场对公共WiFi的需求不尽相同,不同的公共WiFi提供商自然也面对着不同境况,有人欢喜也有人愁。
一方面,对于交通客运WiFi来说,长途比短途更占优势,这与其所处场景不同有关。
主营城市公交的16WiFi,去年以3亿B轮融资创下WiFi领域新高,但今年2月因资金问题被迫停止了11个城市的业务,仅保留北京、昆明作为样板城市。16WiFi在声明中提到,他们之所以减少业务城市数量的原因有三:第一,除了设備购置、流量采购、人力成本等需要大量资金外,还需要向公交集团缴纳入场费,使得运营成本过高;第二,APP普及度及使用率不高,16WiFi难以盈利;第三,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
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出在用户使用率不高上。如果有足够的用户数量,那么16WiFi就能掌握主动权,进而招来广告商的加入,资金问题也就能够迎刃而解。16WiFiAPP的下载量得不到提升,广告加盟、流量引导、大数据搜集就无从谈起。
问题在于,公交车上的乘客没有足够强的WiFi使用意愿,这点很容易理解。一种情况,人拥挤的时候,拿手机上网不方便;另一种情况,如果只有几站路,就消耗自己的移动数据算了,懒得动手连接公共WiFi。(考虑安全原因,现在很多人不打开自动连接了。)
与此同时,主营地铁WiFi的花生WiFi也遇到了类似的难题。尽管有些城市地铁上的移动数据信号不够好,让乘客使用公共WiFi的意愿更强,但是花生WiFi仍旧无法获得足够的用户,目前收入主要来源依旧是广告。而在移动数据发展迅猛的势头下,地铁里信号不好的问题肯定会解决。
而长途客运上的公共WiFi,发展前景则显得乐观得多。乘客长时间待在大巴、火车、飞机上,可支配空闲时间增加,寻求WiFi的意愿也同样会增强,这一点在飞机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国民航网调查显示,超过73%的乘客表示乘坐飞机时第一意愿就是上网;当飞行时间超过4小时后,这个比例接近100%。即使使用机载WiFi需要付费,也有超过70%的乘客表示愿意接受;当飞行时间超过4个小时,这一比例达到88.8%。
长途客运WiFi的市场潜力很大,提供商的盈利方式不会局限在网络资费上。但应该看到,长途客运WiFi的运营成本和准入门槛也更高。首先,对于长途交通工具来说,设备的安装更困难,技术要求也更高;其次,开展长途客运WiFi业务需要获得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这也是很多想要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面对的最大障碍。这两点,也正是国内鲜有提供这类服务的企业出现的原因。
另一方面,公共场所的WiFi也存在发展难题。
与客运交通WiFi不同的是,无论是商家还是政府,设立公共WiFi的目的都不是直接盈利,前者是提高对公众的吸引度,后者是为公众提供便利。
对于商家自建的商用WiFi来说,一般有三方参与其中,一方是场所的经营者或拥有者,一方是WiFi布置的技术提供者,一方是使用WiFi的公众。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商用WiFi提供商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即硬件免费和硬件付费。前者为商家免费提供设备,但是拥有portal页的运营权,因此这类企业可以通过portal相关的内容实现盈利。后者将设备卖给商家,商户拥有portal页的自主运营权,这类企业可以通过售卖硬件盈利,以及向商户提供增值服务(比如接入商户微信公众号以帮助其吸粉)来获利,在向后收费的同时也可向前收费。
而无论采取的是何种商业模式,能否实现流量变现都是重中之重。只有建立起了一定的规模,有数据库支撑的商业WiFi才能做到持续盈利。目前看来,无论是免费提供设备的迈外迪,还是前后双向收费的必虎科技,亦或是专注智能WiFi利用微信作为入口的潮WiFi等商业WiFi公司,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旦全新的WiFi商业形态形成,这类企业将成为首批受利者。endprint
至于政府提供的公共WiFi,则是一类公益性项目。虽然这是项便民工程,但是市民们却不完全满意,主要问题出在网络不够稳定上。常有群众表示,网速过慢、登录不上或登录后弹出等情况出现。
群众的不满意都是源于设备和技术不够好。由于这类公共WiFi系统由政府出资打造,所以资金紧缺是其建设的最大问题。因此,城市WiFi对技术的高要求和政府资金不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国内只有少数几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才有这类公共WiFi。
在国外,城市WiFi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其中就有可以借鉴的地方。2006年,新加坡推出公共WiFi。新加坡政府同样采用直接与运营商合作的方式,而对于用户端不是完全免费而是按需收费。一般情况下,用户使用公共WiFi是免费的,但是如果用户需要观看视频,就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样一来,政府的资金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对带宽等技术的要求也略有降低。
适应公众需求,亟待转型拓市场
對于公共WiFi来说,市场需求巨大。不论对于何种公共WiFi,移动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会影响其市场前景。
国内三大运营商今年都推出了无限流量卡的套餐,但其实却不是真的“无限”。所谓的无限流量卡,背后有着诸多限制,一类是对APP有限制,即套餐内的流量只能在某些固定的APP上使用;还有一类则是在用户使用的流量超出套餐后,对流量进行限速。
因此,目前数据流量依旧不能满足公众的全部需求。市场对网络有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要求,更何况在一切都走向智慧化的时代,手机不再是使用WiFi的唯一设备,诸如手提电脑、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也离不开WiFi的支持。因此,在短时间内WiFi仍旧是不可取代的。
公共WiFi领域是一片蓝海,如何才能在这片海中畅游,取决于企业能否找到合适的切入角度,打开市场。公共WiFi的盈利很少来自于前置收费,后向运营才是各企业首选的模式。而16WiFi的遭遇提示,通过APP获取前端客户,再通过用户积累打开后端市场,这样畅想是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进入市场前,企业首先需要想清楚免费WiFi在何种场景下,才能够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虽然免费两个字对用户有不小的吸引力,但是还得考虑清楚真需求和伪需求之间的区别。所以在未来,长途交通WiFi和商业WiFi领域或会迎来大批企业涌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