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工匠精神的技能素养养成教育探究

2017-09-13徐敏

职业·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工匠精神

徐敏

摘 要:工匠精神既要提高制造技能,又要提升职业素养,并使两者有机结合一体化。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外延出发,着重论述职业技能、素养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关系,为实现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 技能素养 养成教育

随着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提出,工匠精神重塑和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质量强,制造强。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必须首先迈向质量强国。不管是质量强国,还是制造强国,都必须重塑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既要提高职业技能,又要提升职业素养,也要追求技能与素养有机结合、融合一体化。目前很多企业对就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技能素养现状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以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客观需求,就成为各类职业学校及有关教育单位需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学校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外延出发,研究探讨职业技能与素养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关系,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打造制造强国,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外延解读

随着工匠精神首次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日益成为令社会、企业关注的闪光字眼。自古以来把有特殊技能的人称为工匠,而“工”的特点在于“巧”,“巧”就是技术,“精神”代表一种理念、状态、面貌、品质、气质。两者组合而成的工匠精神在当代就蕴含着满满的正能量,有着丰富内涵和广泛外延。

1.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内涵可概括为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发明创新四个方面。精益求精作为工匠精神最为精华的一面,对产品品质有不懈追求,以严谨的态度,高超的技艺保质、保量、保工期、低耗、低碳、环保地完成好产品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道工序。不管是微小简单产品,还是巨型复杂设备,概不例外。持之以恒作为工匠精神最为精准的一面,就会苦练内功,排除干扰,执著专注,从平凡中脱颖而出,做出惊人的成绩,为一门技艺、绝活的发展与传承奉献毕生的聪明、才智和精力。爱岗敬业作为工匠精神最为感人的一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洋溢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明创新作为工匠精神最为动人的一面,善于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本职工作,进行技术发明、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工艺革新、设计创新等。

2.工匠精神的外延

工匠精神的外延:一是敬业作为前提,反映职业精神,对所从事的职业怀有敬仰之心。二是精业作为核心,反映职业水准,精通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技艺精湛,身怀绝技。三是奉献作为保障,反映个人品德品质,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担当精神、牺牲精神,耐住寂寞,守住清贫,不急功近利、不贪图名利。概括说来,工匠精神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是善于学习,勤于攻关的金刚钻精神,是爱学习善总结、持续改善、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是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的进取精神,是专心专注、精益求精的鲁班精神,是努力把品质从99%提升到99.99%的永不自满、敢攀高峰的进取精神,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是不怕苦不怕难、甘于寂寞、锲而不舍,永远在路上的奉献精神,是传承技术、传播技能的传帮带精神。

工匠精神恰逢客观现实之需要,体现经济发展新理念,满足崇尚劳动新要求。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落到基层实处,将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热情,通过体力脑力劳动实现人生梦想、展现人生价值。工匠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榜样、劳动精神的具体体现,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敬业”和“诚信”,与工匠精神蕴含的职业理念和价值取向高度一致。工匠精神不仅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转变的重要推手,也是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崗位劳动创造,切实提升技术技能素质,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有力抓手。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跃升,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坚实支撑。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原理,精神也可变物质,也可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工匠精神也可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不可估量、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二、技能、素养及其综合一体化养成教育

我国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多年,企业的技术工人早已从师傅带徒弟转为由职业院校供给。职业院校使更多的青年人掌握一技之长立足社会,体面就业,肩负着为企业提供大量合格的技术工人的任务,承载着为“中国制造2025”源源不断输送更多优秀人才的使命。

职业院校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放在首位。职业院校的学生是16岁到20岁的青年,正是形成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对国家和社会、家庭和个人拥有崇高的责任感,将个体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国家的发展方向相统一。

职业素养对个人来说是职场必备素质,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常常四处碰壁,无法适应,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前途。企业遇到职业素养不高的员工,不仅会发生生产任务不能如期完工,还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安全责任事故。

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不能脱离开技能训练,要在技能训练中融入素养教育。在技能训练任务的真实情境中,要将安全操作、质量意识、创新方法、工作责任心、勤俭节约、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等具体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添加到其中。从点滴做起,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抓好思想教育,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职业素养观对学生刻苦训练学好技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素养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与认知水平,贴近现实,用真实事例,潜移默化开展教育。例如在机电专业电子一体化课上,从消费者选购手机的角度,对比中外产品的差别,引导学生对产品质量的足够重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将爱国情怀落到实际的技能训练上。电子线路安装时要仔细筛选元件,不出现漏检和误检,确保插件符合工艺标准,丝毫不差,精益求精,聚精会神地对待每一个焊点,使其可靠美观。在钳工一体化课上观看大国工匠胡双钱和顾秋亮的事迹,结合学校近年在省市级比赛获奖的优秀学生刻苦训练的事例,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电动机调速是机电专业高级阶段课程,实训项目以生产任务形式布置,学生分组完成安装调试,开展小组间评比,融入团队合作与互帮互助解决问题的素养教育。endprint

职业院校要以培养学生具有高水准的技能为重点任务。2015年8月中国代表队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多个项目的比赛上斩获佳绩,这些来自职业院校的参赛选手为国争光,也证明了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后劲十足。这是职教人的骄傲,也为我们培养技能人才开辟出了新的征程。中国制造2025,离不开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基地,要以此为契机,提升技能培养水平,满足国家社会发展需求。

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产品复杂程度提高,工序增加,产品制造过程向精细化发展,数控设备与工业机器人大量投入使用,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已达前所未有。绝大部分产品都在组装生产线上完成,前后工序衔接科学合理。新材料、新工艺、自动化设备的使用,給职业院校提出了新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好基本操作技能,其次还要有发展潜力,能解决不断更新的实际生产任务。

职业院校在技能培养方面,保持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当前的生产发展状况与未来方向,及时更新培训内容,以免发生滞后和脱节。技能训练项目与产品生产制造紧密结合,增加真实性、临场感。例如:定期送学生到企业见习,直接接受企业培训,参与生产,巩固所学,查找差距。学生掌握的技能就是企业所需要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增设数控设备装调课程,使用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制的校本教材,分别由机械钳工专业教师和电气教师共同授课。对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检修真正能做到机电结合,对设备有了统一性的认识,学生反馈效果良好。机电专业每学期开展技能比武,每名学生都参与,电子焊接、机床排故、电拖配盘、PLC程序设计、钳工装配、数控装调等项目,涵盖面广,调动学生对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氛围。学生经过初试、复试到决赛,层层选拔,单项和综合项目的优胜者成为学生榜样,优秀选手还会获得重点培养参加市级、省级比赛的宝贵机会。

职业院校一方面深入研究企业的生产过程,提炼出企业对职工岗位操作技能的需求、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的相关知识等,以及完成生产任务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职业院校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培养对象的当前水平,通过开设哪些课程,如何培训能够让学生获得实用的知识、必备的技能、适当的职业素养,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从对技能一无所知到经过职业院校培养后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各大企业给出优厚待遇纷纷争抢,校园招聘会毕业生供不应求,甚至有的企业在学生见习期间就想抛出橄榄枝抢先预定未毕业的学生。如此形成良性循环,职业院校、企业、学生三方呈现共赢的局面,推动这三方不断进步,形成惯性进入上升通道。

如果说,技能是工匠精神的硬件,那么素养便是工匠精神的软件。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实施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战略之际,在推进一带一路、去产能、中国装备走出去之时,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能素养意义重大。因此,加强技能教育,提升素养培养,并把两者综合集成一体化,就是职业院校的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

(作者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工匠精神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教育
如何开展90后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浅析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