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滩区不同刈割期对热研4号王草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

2017-09-13邓红雨白昌军胡华锋邢其银

草地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茎叶比粗蛋白质分蘖

郭 孝, 邓红雨, 白昌军, 胡华锋, 邢其银, 唐 军

(1.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海南 儋州 571737)

河南省黄河滩区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土地平坦辽阔,是我国重要的奶业和肉羊业发展基地,畜牧业的大发展以及滩区的环境保护迫切需要种植一些优质高产,且具有改良环境功能的牧草,既能满足生态环保需要,又能满足蓬勃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对优质牧草的需要[1]。

热研4号王草(Pennisrtumpurpureumxptyphoidevm‘Reyan No.4’),又名皇草、皇竹草、巨象草、杂交狼尾草等,是由象草(PennisetumpurpureumSchum)和美洲狼尾草(PennisetumtyphoideumRich,又名珍珠粟)杂交而成,属多年生C4草本植物。在气温高于8℃的环境下王草均可用茎秆进行无性繁殖,一般一年可刈割4~5次,在海南种植其干物质产量可达59 670 kg·hm-2,比高产象草增产21.9%左右,是一种新型高效经济作物[2-3]。热研4号王草具有品质好、叶量多、适口性好、种植粗放、须根发达、分蘖快、侵占力强、适应性好等特点,为优质饲料作物,特别适宜牛羊等草食动物的饲喂和利用[4-5]。另外,热研4号王草属禾本科的高大型牧草,根系发达,须根繁茂交织成网状,可牢固锁住水分和土壤,对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有很好的作用,是非常适合黄河滩区的优质牧草。本文采用一系列的刈割试验,研究热研4号王草的生长特点,以及不同刈割方式对该草生产性能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的刈割时间和刈割次数,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当地农牧业生产和环保服务。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在黄河滩郑州段,地理位置处于E 112°47′~ 114°13′ ,N 34°16′~34°59′,海拔50~70 m,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为2 368.4 h;日平均气温14.3℃,7月份平均气温27℃,最高气温39.5℃;1月份平均气温1℃,最低温度-19.7℃,≥10℃的积温为4 800℃;年平均降水量630 mm,年平均无霜期为220~225 d[6]。土壤为黄河冲积物上发育的潮土,质地为壤土,其理化性状如下:碱解氮66.02 mg·kg-1,速效钾(K)175.16 mg·kg-1,速效磷(P)7.04 mg·kg-1,有机质8.17 g·kg-1,有效铁5.32 mg·kg-1,有效硼0.4 mg·kg-1,有效钼0.07 mg·kg-1,有效锌0.64 mg·kg-1,有效钴0.05 mg·kg-1,有效铜1.35 mg·kg-1,有效锰10.90 mg·kg-1,有效硒0.08 mg·kg-1[7-8]。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及种植方式

试验材料来自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2010年4月20日在郑州北黄河滩种植,试验地地形平坦,水肥条件均匀,阳光充足,符合试验要求,试验期间不施任何肥料。采用茎秆无性繁殖技术种植,具体方法是:选择生长期半年以上的健壮成熟植株,取茎秆中下部分作种茎,每段种茎含3~4节,即2~3个芽。将种茎与地面呈45度角斜插入土内,留1个芽露出地面,每穴1株,覆土5~10 cm,保持土壤湿润[9]。热研4号王草的株行距为50 cm × 40 cm,播深为5~6 cm,茎秆种植量均为300 g·m-2。10月20日收获,生长期180 d,刈割期从6月20日苗高80~100 cm起,到10月20日结束,共120 d。

2.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按照热研4号王草的刈割次数,设计4个试验处理B0,B1,B2和B3,分别代表热研4号王草至生长期结束1次性刈割和每隔30 d、40 d、60 d刈割1次,留茬高度15~20 cm,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2个试验小区,小区面积为15 m2(3 m×5 m)[10]。

2.3 测试内容与方法

测试内容主要有茎长、茎粗、茎叶比、鲜干比、单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生长速度、草产量和倒伏率等。

2.3.1茎长、茎粗的测定 茎长是牧草重要的生物学产量指标,是每次刈割后累计的长度,如果1次性刈割,则茎长为最后的植株高度,每个处理选10株,取其平均数。

茎粗用游标卡尺测定植株从地表起1/3处的节间直径,每个处理选10株,取其平均值[11]。

2.3.2茎叶比(S/L ratio)的测定[12]刈割时每个小区随机选取3株将其带回实验室进行人工茎叶分离,经自然风干后分别称取茎、叶的质量,根据茎叶比公式计算茎叶比。茎叶比=风干茎的质量/风干叶的质量

2.3.3鲜干比(F/D ratio)测定 鲜干比反映牧草干物质的累积程度及利用价值,该值越小,干物质累积水平越高。具体方法是在小区长势均匀处,随机选取1 m2的区域,刈割距地面15~20 cm以上的牧草,立即称其重量,即为鲜草重量;然后随机称取300 g鲜草,105~120℃杀青,65℃烘干后称干重,然后计算鲜干比。

2.3.4叶面积指数(LAI)的测定[13-14]首先,使用光电面积仪直接测定单株植物的叶面积,而后将叶片放入干燥箱内,在70~80℃下烘干,再用分析天平称重,求出单株植物的平均面积—干重系数(即面积/干重比),再测定样方内牧草叶片的总干重,然后乘以干重系数即可求出样方内牧草叶片的总面积,计算方法为:叶面积指数=样方内牧草叶片的总面积/样方面积

2.3.5生长速度 生长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植物生长的高度。测定时将植物系上标签,逐日按时将测得的生长速度进行记载。观察点选择10个,当牧草长到一定高度时进行刈割,刈割留茬高度15~20 cm,然后测定其生长速度。生长速度单位为 cm·d-1[15]。

2.3.6草产量测定 在小区长势均匀处,随机选取1 m2的测定样方,在样方内距地面15~20 cm处刈割植株,并称其重量,即为1 m2样方的鲜草重量[12,16],再按照鲜干比换算成样方风干草产量(即样方草产量),依此为依据分别换算成小区草产量和总草产量,计算公式分别为:

小区草产量(kg)=小区面积 ×样方草产量

草总产量(kg·hm-2)=小区草产量(kg)×10 000/小区面积

观察从6月20日开始,每隔0 d、30 d、40 d、60 d进行刈割。并测量热研4号王草的小区产量和草总产量。

2.3.7倒伏率(dropping rate, DR)测定[17-18]在刈割前调查测定,按照茎秆与地面的夹角来划分倒伏级别,1~3级的夹角依次为90~60.1°,60~30.1°和30~0°,1级不计入实际倒伏率,分别在7月20日、8月20日和10月20日测定倒伏率。

倒伏率(%)= 倒伏株数/小区总株数×100%

2.3.8营养成分的测定 每次取样前,在各试验小区内,取鲜样0.5 kg左右,烘干称重,到最后1次刈割取样后汇总,作为混合样品做营养分析,烘干称重后的样品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后过1 mm筛,分别测定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粗蛋白质采用浓硫酸-双氧水消化-半微量凯氏定氮法;粗脂肪采用索氏脂肪提取器提取法;粗纤维采用由滤袋技术改进的范氏酸性洗涤纤维法;粗灰分采用干灰化法;无氮浸出物(%)=100%-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19]。

2.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单因子方差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刈割处理对热研4号王草茎叶生长特点的影响

由表1可知,随着刈割期的延长,植株叶面积指数和茎长有增加的趋势,而茎粗和单株分蘖数有降低的趋势,其中B3,B0的茎长显著高于B2,B1,而茎粗则显著低于B2,B1;B3,B0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B1,B2;随着刈割期的延长,植株的单株分蘖数有降低的趋势,表现为B1>B2>B3>B0,4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B1,B2和B3分别比B0高34.25%,23.10 %和13.54 %;另外,刈割期对节数没有显著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得知,刈割可限制茎长,降低叶面积指数,增加茎粗,促进植株的分蘖。

表1 不同刈割周期对热研4号王草茎叶生长特点的影响Table 1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tting treatmen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stem and leaf of Pennisrtum purpureumxp typhoidevm ‘Reyan No.4’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Note:Data are average value ± standard division;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with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0.05 level. The same as below

3.2 不同刈割处理对热研4号王草生产特点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着刈割期的延长,植株的茎叶比呈增加趋势,而鲜干比呈下降趋势,其中B1,B2的茎叶比显著低于B0,分别降低了13.51%(P<0.05)和8.11%(P<0.05);B1,B2和B3的鲜干比显著高于B0,分别比B0高14.27%(P<0.05),8.29%(P<0.05)和6.56%;另外从B1到B3,随着刈割期的延长,生长速度、单株重和草产量呈增加趋势,但从B3到B0,却呈下降趋势。B3与B0相比,生长速度、单株重和草总产量分别增加了6.17%(P<0.05),8.69%(P<0.05)和13.68%(P<0.05)。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刈割对热研4号王草茎叶比和鲜干比均有一定影响,随着刈割期的延长,茎叶比呈增加的趋势,而鲜干比呈下降趋势。过频刈割(每隔30 d刈割)不但显著降低生长速度,而且显著降低单株重和草总产量,而适当刈割(每隔60 d刈割1次,留茬15~20 cm ,1年刈割2次),不但能提高热研4号王草的生长速度,还能提高其单株重和草总产量。

表2 不同刈割处理对热研4号王草生产特点的影响Table 2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tting treament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s of Pennisrtum purpureumxp typhoidevm ‘Reyan No.4’

3.3 不同刈割周期对热研4号王草倒伏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3个刈割时期热研4号王草倒伏率的动态是相似的,即随着热研4号王草的生长,植株越来越高,倒伏率也越来越高,生长后期倒伏极为明显。从其平均值来看,B0倒伏率最高(5.04%),其次为B3和 B2,B1(1.69%)最小,4者之间差异均显著,B3,B2和B1分别比B0降低32.95%,54.56%和66.73%。所以,刈割可显著降低该草的倒伏率,刈割越频繁,倒伏率越低。

表3 不同刈割处理对热研4号王草倒伏性状的影响Table 3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tting treatments on dropping rate of Pennisrtum purpureumxp typhoidevm ‘Reyan No.4’ /%

3.4 不同刈割处理对热研4号王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由表4可知,随着刈割期的延长,粗蛋白质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其中B1>B2>B3>B0,B1显著高于B0;粗纤维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且B3>B0>B2>B1,其中B3和B0显著高于B2和B1;粗脂肪、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没有明显的动态规律。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刈割对热研4号王草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粗脂肪、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影响不显著。每隔30 d和40 d刈割1次与1年仅刈割1次相比,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5.47%(P<0.05)和2.80%,粗纤维含量分别降低6.67%(P<0.05)和5.54%(P<0.05)。每隔60 d刈割1次与仅1年仅刈割1次相比,王草的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差异。

表4 不同刈割处理对热研4号王草营养成分的影响Table4 Effects of different cutting treatments on nutrients of Pennisrtum purpureumxp typhoidevm ‘Reyan No.4’ /%

3.5 热研4号王草各生长与生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表5),与热研4号王草产量显著相关的指标有茎叶比、单株分蘖数;极显著相关的指标有叶面积指数和单株生物量;与倒伏率显著相关的指标有茎叶比、鲜干比和单株分蘖数,其中茎叶比和单株分蘖数为正相关,鲜干比为负相关;极显著相关的指标有单株生物量和小区产草量。这充分说明热研4号王草生长和生产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需要从系统和综合措施协调各指标,才能做到高产稳产。

表5 热研4号王草各生长与生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Table 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production index and growth index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注: *,** 分别表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相关,下同

Note: *, ** indicat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t the 0.05 and 0.01 level, respectively. The same below

通过营养相关性分析可知(表6),热研4号王草饲草粗蛋白质含量与粗灰分呈正相关,而与粗纤维和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无氮浸出物呈显著正相关;粗纤维含量与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灰分与干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这充分说明不同刈割处理下,热研4号王草饲草中各营养成分之间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表6 热研4号王草各营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Table 6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different nutrition index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4 讨论

4.1 刈割对热研4号王草生长的影响

该研究证明,刈割频率可显著影响热研4号王草的生长,刈割既能降低茎叶比、叶面积指数和牧草的倒伏率,又能增加茎粗和提高抗倒伏能力,可谓有利有弊;适当的刈割有利于提高鲜干比和单株分蘖数,提高饲草利用率,但过频刈割会降低热研4号王草的生长速度,不利于饲草生产,其中每30 d刈割1次王草的生长速度低于每40 d刈割1次,每40 d刈割1次低于每60 d刈割1次。刘震等[20]通过对牧草的刈割研究也认为适宜的刈割能促进牧草的再生和分蘖;张德强等[21]通过研究刈割时间和频率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认为刈割次数影响牧草的茎叶比,刈割次数少的茎叶比大于刈割次数多的,增加刈割次数,可增加叶在产量中的比例,降低茎叶比,有利于提高牧草质量,但频繁的刈割使地上植株生活力下降,缩短牧草寿命,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李德明[22]研究表明,不同刈割频率对热研4号王草的分蘖数和生长速度都有显著影响,适度刈割可增加分蘖数,而过度刈割其分蘖数则有减少的趋势,这与本试验研究结果相似。另外,热研4号王草是光合能力极强的C4植物,种植出苗后,生长速度呈单峰曲线,最快在6,7月份,快速生长后极易导致倒伏率增加,造成收获困难和草质降低,刈割可显著降低该草的倒伏率,刈割频率越高,倒伏率越低。

4.2 刈割对热研4号王草产草量的影响

产草量是衡量牧草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其高低对牧草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过频刈割会降低热研4号王草的生长速度,不利于饲草生产,适度刈割有利于其生长和生产,其中每60 d刈割1次王草的产草量高于全年1次性刈割,全年1次性刈割又高于每40 d刈割1次,每40 d刈割1次王草的产草量高于每30 d刈割1次,当热研4号王草在每隔60 d刈割1次,一年刈割2次,留茬15~20 cm时增产效果突出。刘景辉等[23]通过类似研究,也认为刈割次数对牧草产量的影响较明显,年刈割2次鲜草产量最高。许岳飞等[9]认为刈割间隔时间是影响热研4号王草产量的主要原因,产量随刈割间隔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他通过试验后认为每75 d刈割1次和每45 d刈割1次的产量均显著高于每30 d刈割1次的产量,每75 d刈割1次的又显著高于每45 d刈割1次的产量。当刈割频率为60 ~90 d,留茬高度在15 cm刈割时,牧草产量高、适口性好、再生速度快,最适宜作为青饲料和青贮饲料。韦家少等[24-25]通过研究也认为,王草的最佳刈割时期为生长期63 d,此时刈割,既可获得最高的鲜草产量,又可获得最高的营养价值,在生产上达到了最大的利用效益,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稍有出入,原因可能与两地的气候条件和利用目的差异有关。

适度刈割(适宜刈割期和留茬高度)能够促进王草的再生与分蘖,增加产草量,改善营养价值,而过度刈割则会损害王草正常的生长发育,降低产草量,缩短寿命。因此确定合理的刈割次数、留茬高度对充分发挥热研4号王草生产潜力,保证牧草的稳产高产至关重要。

4.3 刈割对热研4号王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刈割对热研4号王草营养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刈割间隔时间的延长使牧草粗纤维含量增加,粗蛋白含量下降。张德强等[21]对热研4号王草的研究认为刈割次数对牧草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粗纤维等有显著影响,刈割间隔时间的延长使牧草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粗蛋白、粗灰分、磷、钾等的含量显著下降,其中钾下降的幅度最大,其次是粗灰分、粗蛋白和磷等。刈割时间对粗脂肪、钙、镁含量影响不大,其结果与本研究相似。刘震等[20]也认为刈割对牧草的营养有较大影响,适宜的刈割不但能提高产量,而且还能提升牧草的营养价值。另外刈割对其他禾本科牧草营养水平也有相似的结论,如刘景辉等[23]认为刈割次数对苏丹草(Sorghumsudanense(Piper)Stapf. )粗蛋白质含量影响较明显,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粗蛋白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年刈割2次的头茬和2茬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年刈割1次。许能祥[11]通过对9个饲用高粱(Sorghumbicolor(L.)Moench.) 品种的刈割试验证明,年刈割1次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年刈割2次的各茬次。

4.4 生长、产量和营养的相关性

王草饲草中各营养成分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如粗蛋白质与粗纤维,粗蛋白质与粗灰分,粗脂肪与无氮浸出物都有密切的关系。这充分说明不同刈割处理下,要充分考虑热研4号王草生长、生产和营养各指标的相关性,从系统和综合措施协调各指标,才能做到高产、稳产。如多次刈割虽然能提高饲草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降低粗纤维的含量,却显著地降低热研4号王草的产量,所以粗蛋白总产量不高;适当减少刈割次数,虽然粗蛋白含量低,但由于草总产量提高了,所以粗蛋白总产量也提高了,这在生产上要平衡利用。韦家少等[24-25]也认为,生长28 d刈割的王草粗蛋白含量最高(10.12%),但由于此时鲜草产量低,因此,绝对干物质含量也很低,所以粗蛋白的产量也就较低,说明生长期为28 d的王草还未达到最佳利用时期,而生长期为63 d的王草粗蛋白含量虽然低于生长期为28 d的王草,但此时的鲜草产量最高,绝对干物质相应也较高,所以,此时才是最好的利用期。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与畜牧业大省,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草畜矛盾比较突出,找到热研4号王草在温带地区的优质化栽培与利用技术,对于缓解草畜矛盾,发展当地优质高效的草食动物业有重大作用。

5 结论

热研4号王草能很好地适应河南省黄河滩区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在4月中旬栽植,10月下旬收获,每隔60 d刈割1次,留茬15~20 cm,年刈割2次,此时生长快,综合性状良好,适宜推广。

猜你喜欢

茎叶比粗蛋白质分蘖
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小黑麦饲用价值评价
氮肥水平对紫花苜蓿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羊养分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种植及收获因子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茎叶比的影响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配方施肥对苜蓿茎叶比和鲜干比的影响
夏秋喂牛不宜添加尿素
杜泊羊生长期蛋白质需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