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地级政府官员腐败情况调查与政府审计对策防范研究
——基于安徽56 个微观个体的社会心理分析

2017-09-13南京审计大学江苏南京211815

商业会计 2017年17期
关键词:学历安徽省腐败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211815)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反对消极腐败、建设廉洁政治”,这是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腐败会破坏国防安全,腐化社会风气,产生社会黑暗,必须以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建设。廉洁政治的提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以收集到的2006年之后到2016年的56例安徽省落马地级官员的腐败案为例,对其原因、类型、腐败官员本身的人口学特征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全面分析。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关于腐败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腐败的内涵和外延、腐败的原因、腐败后果和腐败的类型几个方面。腐败本质上是公权私用。如王沪宁(1989)等认为腐败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利用。类似观点包括:腐败是政府官员为了个人利益出售政府财产(Shleifer&Vishny,1993);腐败是为了私人利益滥用公共权力(Svensson,2005),腐败是为了私人利益破坏规则(Banerjee 等,2013)。

(一)腐败成因

官员作为“有限理性人”,其人性中的自利性,使其在掌握公权时,避开各种控制、法规、审查,从而达到寻求或维护既得利益,如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像物质形态的土地、产业、资本那样,权力也容易被物化,转化为商品货币,进入消费和财富增值环节,进行权力寻租。权力寻租所带来的利益,成为权力腐败的原动力或污染源。当前国内外学者主流观点主要有:权利异化论(晏一茗、陈濯,2004)。由于政府部门是“用他人的钱为他人服务”,即作为公众委托行为的代理人,代替广大公众行使权力。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环境不确定性,以及官员作为“有限理性人”可能出现的自利行为,从而导致出现代理问题,成为腐败根源的基础。人性驱动论,指人的行为本身具有利己的趋向(李慧芳,2006)。何家弘(2010)认为人性本善亦本恶,这种人性中本恶的成分成为腐败动因。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以及调查,将腐败成因从主客观方面进行了细化。

1.现实生存因素。(1)养老需求。腐败案例中存在养老因素的,大多年龄在50—57岁之间,濒临退休的年纪。我国历来就有养儿防老等传统思想,这种对于养老的提早储备谋划也是我国人民所特有的安全感保障,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官员利用在位时谋取利益从而为养老做打算的贪污受贿行为。(2)生活社交需求。地级官员为了谋求更高级别,会对社交需求更加偏好。因此“钱财”逐渐在人际社会交流法则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贪污行为出现。相比省部级官员,地级官员的自我实现需求还未达到,因此更容易出现因社交需求产生的腐败行为。对安徽省落马地级官员腐败案的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官员将受贿所得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当其处于较高级别时,所遇到的人事物都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出现提高生活质量的心理。(3)家庭成员需求。家庭成员需求所导致的最常见的腐败形式是“官场家庭模式”。家庭中一方担任高级官员,掌握重要权力,从而帮助子女等亲属在某企业中任职,获取升职以及业绩等。其次是家庭成员的生活需求,例如出国留学、结婚购买房产等因素导致其腐败行为。

2.外在监督因素。本文主要从正义网、纪委监察网等政府纪检网站上获取被曝光的腐败案,在查询的过程中,从正义网上显示的数据发现,其曝光贪官案例的时间大多开始于十八大之后,2012年之后的数据少之又少。由此可以看出,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官员的侥幸心理必然越发盛行。

3.主观成因。(1)人际关系因素。人际关系因素主要涉及三种感情因素:一是亲情。对于亲人、亲戚,可以为之倾家荡产,甚至不惜性命。二是友情。三是色情,通过权色交易为他人谋求不正当利益。(2)补偿心理。补偿心理则比较复杂,主要涉及三种类型:第一种,官员级别在升到地级的过程中可能经历过向某些高级官员贿赂的行为,因此当其达到相应级别时产生贪污受贿的补偿心理。第二种,官员在与商人、企业家等的接触过程中,因财富量的差距,产生贪腐动机。第三种,现职领导干部认为收入和贡献明显不相符。当其所在职位获取的劳务收入和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获得的财富量差额巨大而产生心理落差时,便很容易产生贪腐动机。尤其是地级官员,其行政级别处于中间段,大多年龄已经50岁以上,再进一步升职较为困难,当自身政治素养不够、思想意志不坚定时则容易产生贡献多而得到少、要趁在职有权时多捞一把的想法。

(二)腐败类型

VitoTed(1999)将腐败类型归纳为6种:官僚主义的或政府性腐败、降低成本或增进收益的腐败、胁迫性或串谋性腐败、集中型或分散型腐败、预见性或随机腐败、涉及现金或不涉及现金的腐败。贺恒扬教授(2010)认为腐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交易性腐败;二是占有性腐败;三是垄断性腐败;四是流失性腐败;五是支出性腐败;六是挥霍性腐败;七是决策性腐败;八是经营性腐败;九是吏治性腐败;十是渎职性腐败。

三、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正义网、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网站以及安徽省监察厅。通过从正义网设置的“贪官墙”板块中选取2006年之后到2016年被披露的安徽省地级官员以及安徽纪检委和安徽检察厅合办的“清风苑”中关于腐败问题的定期披露中涉及的安徽省地级官员,然后利用百度搜索对对应官员的基本简介和资料进行查询。另外官员的忏悔书以及腐败的具体情况则来源于百度百科、安徽新闻网、网易新闻等新闻网站所报道的内容。笔者根据上述网站高级搜索,收集到2006年之后到2016年56例安徽省落马地级官员腐败案例。本文所指的地级官员地级包括司局级、地市级,省厅等。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人口学特征

1.学历情况。从所收集的2006年之后到2016年安徽省落马的地级官员整体学历情况来看,主要涉及四种学历,包括:大专、学士、硕士以及博士(部分查询不到学历情况标注为不明)。其中博士学历仅为1人,占全部2.33%;学士学历占比62.79%,其次是硕士学历。调查发现,部分落马官员存在“边工作,边学习”,因此不排除高学历也是权力腐败导致的结果。

2.年龄结构。调查发现(见表1),安徽省落马地级官员(其中8例年龄不详)的年龄几乎全部在49岁以上,其中,59 岁占比最多,为 12.50%,其次为 51、53、57、62 岁,数量占比并列第二,均占10.42%,其余年龄都较平均分布。如果将官员年龄按5个组距来分组,官员的腐败年龄大多集中在5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左右。因此认定仍然存在退休前集中进行腐败的“59岁”现象。

根据我国现行公务员管理条例第十五章规定,我国男女公务员的退休年龄分别为男60岁、女55岁,由于被立案侦查时有些官员已经退休,因此,此处年龄中部分超过60岁。而对于临退休官员,由于即将交权,不免存在利用临退休前的几年趁机敛财的心理,这解释了为什么年龄多在50-60岁之间。从客观上看,贪污受贿的官员大多已是事业有成,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有了一些实权,诱惑力增大;从主观上看,政治信念淡化,不满足现有的条件,追求物质享受。

3.性别结构。通过调查发现,安徽省落马地级官员腐败案的56个人当中,女性仅一人,其他均为男性。这一来与我国“重男轻女”思想有关,上学走出来的大多为男孩子,官员中也是男多女少,因此,因腐败而落马的官员中性别比例中男性较多。另外一种原因则可归结为男性与女性的性格特征因素,男性相比女性来说,对权力的向往可能远远超过女性。官员性别分布详见表2。

4.官员所在领域。通过调查,安徽省56例落马的地级官员的职位情况如表3所示。其中属于地级政府五套班子的占据将近50%,最少的是归属高等院校的厅级官员。

表1 安徽省落马地级官员腐败年龄分析表

表2 安徽省落马地级官员腐败性别分布

表3 安徽省落马地级官员所在领域分布表

(二)腐败类型

本文根据腐败行为发生的领域和腐败是否涉及第三方这两个标准对搜集到的2006年之后到2016年56例安徽落马的地级官员案例进行分类。

1.按照腐败发生领域分类情况(见表4)。根据表4可以看出,安徽省落马地级腐败官员中,超过一半(约70%)的腐败官员来自行政领域,23%来自地方国有企业,来自事业型单位的人数最少。

2.按照腐败行为是否涉及第三方进行分类。详见表5。

表4 安徽省落马地级官员腐败类型表

表5 安徽省落马地级官员腐败类型表

(三)腐败原因

原因分析及对应腐败人次占比详见表6。

表6 安徽省落马地级官员腐败原因

五、调查情况的相关分析

(一)腐败原因与人口学特征的相关分析

将安徽省落马地级官员的腐败原因(此处选择亲情原因)和人口学因素(此处选择年龄因素)进行交叉分析,详见表7。由于其中的p值大于0.05,可以倾向于接受亲情腐败原因和年龄因素没有显著关系。

表7 安徽省落马地级官员亲情腐败原因和年龄的卡方分析表

(二)腐败类型与人口学特征的相关分析

将腐败类型和人口学因素(此处选择年龄因素以及学历因素)进行交叉分析(详见表8和表9)。由于结果显示Pr1值大于0.05,因此倾向于接受腐败类型和官员的年龄没有显著性关系。同时看到Pr2=0.004,小于0.01,则说明存在较强的判定结果,腐败类型和学历存在显著性关系,且由表中可以看出,大多学士型学历偏向于交易型腐败。

表8 安徽省落马地官员腐败类型和人口学因素(年龄)的卡方分析表

表9 安徽省落马地级官员腐败类型和人口学因素(学历)的卡方分析表

(三)腐败原因与腐败类型的相关分析

将腐败原因(此处选择亲情原因)和腐败类型进行交叉分析(详见表10)。结果显示Pr=0.000,则说明结果拒绝腐败类型和亲情有显著性关系,且由表10可以看出,由于亲情原因腐败的大多偏向于交易型腐败。

表10 安徽省落马地级官员腐败类型和腐败原因(亲情)的卡方分析表

六、研究结论与审计对策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正义网、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网站以及安徽省监察厅等几个途径,收集了2006年之后到2016年的安徽省落马地级官员腐败案例,对腐败官员的人口学特征、腐败类型和腐败原因进行了调查,对三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论如下:地市级政府腐败官员高学历男性为主,“59岁现象”突出;腐败类型以交易型为主;腐败原因多样化,主要包括自身物质需求,社会关系引发、贪婪及补偿回报心理等。其中社会关系引致的腐败、各种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引致的腐败所占比重较大。腐败类型与腐败动因、官员学历存在密切关系,其中社会关系引致腐败动机会更倾向于采取交易型腐败,高学历官员也更倾向于交易型腐败。

(二)审计对策

政府审计是反腐倡廉重要工具。政府审计在腐败治理中发挥预防、揭露、惩治、威慑和警示作用。所谓预防作用,就是发现了体制、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所谓揭露作用,就揭露和查处违法行为、发现违法违纪线索。所谓惩治作用就是对腐败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所谓威慑和警示作用,就是在审计的监督下,政府公职人员滥用职权的行为受到威慑和警示。其中,发现腐败线索是审计反腐的基本方式。反腐需要投入大量的反腐资源,而反腐资源有限。在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下,审计资源有限性问题将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增强审计反腐的针对性、降低反腐盲目性、提高反腐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审计在案件查处和发现审计线索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官员的人口学特征以及产生各种动机的现实需求和心理因素。

首先,审计在案件查处中,要高度关注腐败官员的人口学特征,尤其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提高接近离退休年龄的领导干部当查处力度;将其作为审计重点,增加审计力度。

其次,考察被审计对象现实物质需要,满足特定物质需要是腐败发生重要根源,研究官员的消费特点和财产情况,对那些具有享乐主义、物质至上和贪图享受的官员、生活方式比较奢靡和堕落的官员给予更多的关注。

再次,要充分对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进行评价。多方了解单位高层官员的价值观和心理特征。在物资生活高度丰富的今天,官员很少只是简单地为了获得物质满足而实施腐败,在大多数情况下腐败是为了满足物质之外的心理需要,如攀比、获得社会尊重、补偿等,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该仔细了解官员的独特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关的个人经历和违规经历,对那些政治受挫、已经通过非行贿提拔的官员保持高度警觉。

最后,注重对官员社会关系的评估。很多时候官员本人没有腐败动机,其腐败动机是其身边亲戚朋友、配偶子女等社会关系所引致的。因此,社会关系复杂往往预示更大腐败可能性。因此,要在充分尊重官员隐私的情况下,尽量利用媒体公开披露信息对官员的社会关系进行考察,对于那些社会关系复杂的官员给予更多关注。

猜你喜欢

学历安徽省腐败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陕西亮剑高校腐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膨胀学历
知识无力感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
目睹之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