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趣味教法
2017-09-12唐建华
唐建华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积极地开展着,而且新课标要求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更多形式的教学活动,形成真正的教学个性,初中语文教学长期所采用的是“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主要是围绕教师的指挥,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被抑制,所以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无法进行培养,所以要改变这个现状,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的每个环节增添“趣味性”的东西,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能真正刺激学生去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个性;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一、激兴导入,创设情景
导入是教师在开课之前的一段幕启,也是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的主要手段,更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第一步。为此,语文教师的导入也就成了一门艺术,一门适合舞台演出的艺术,与此同时,教师也就成了学生们节目的主持人,自然学生也就成了自己真实的观众。
创设意境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灵丹妙药。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意境中才能挖掘出潜在的情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如《芦花荡》的导语:“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但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资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这样的导入,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好奇的意境,他们自然的对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争先恐后的去了解。
二、故事熏染,不言而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总是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学生会出现疲劳情绪,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激情。反之,倘若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穿插启发思维、辅助理解的趣味小故事,则可熏染氛围,活跃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巧妙穿插故事,调节学习氛围,引学生“上钩”,让他们在欢乐、轻松的环境中深刻理解知识,快乐学习。
如学习“双关”这一修辞手法时,如果教师纯粹讲解分析,费时费力,学生也不一定牢固的把握知识。若将这一知识点寓于趣味故事中,让学生自主发掘,就能留下深刻印象。比如穿插苏东坡和佛印的趣味故事: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友,常常开玩笑,彼此嘲弄一番。某天,两人泛舟江河之上,举杯畅饮,吟诗作对。突然,苏东坡瞧见有只狗正在河边咬着肉骨头,于是灵机一动,便指着在啃骨头的狗,得意的对佛印说:“狗啃河上骨。”听后,佛印顿有所悟,便将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对出下联:“水流东坡尸。”于是,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听后,学生也哄堂大笑,在欢乐氛围中“双关”修辞的含义也就不言而喻了,学生也会更牢固地记忆所学知识。
三、建设初中语文趣味高效课堂
1.采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感悟语文学习的内容新世纪的初中生生活在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和变革的重要时期,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开放,从小就树立了求新求异的强烈欲望,这是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心理特点。教师的教学实践应当以此为出发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并不断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充满趣味的课堂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为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氛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生动故事情节的课文,鼓励学生自导自演进行生动地演绎,分角色朗读以及课本剧的表演都能够使学生更加形象快速的接收课文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2.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针对初中生的社会经历和思维特点,他们的思维正在由形象向抽象过渡,而抽象思维的建立通常需要直观形象的辅助作用。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单纯依靠教师的传统口述传授的方式,很难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触,感性材料不充足使得学生无法对学习内容产生较大的兴趣,因而难以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打破了这一传统教学的局限,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枯燥的语言、文字等转化为具体、趣味的动画影像资料,给予学生充足的感性认识,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对知识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的上升到理性。将人文思想与教学观念想结合,从而取得更高的教学效果。举例来说,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一节的内容时,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将曾经牛马成群、绿树环绕的罗布泊和如今漫天充斥着滚滚黄沙的罗布泊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体会到其变化之剧烈,在想象与联想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激趣法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書写快了好几倍,再利用节省下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能多方面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如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概括地介绍圆明园的总体面貌,通过了解圆明园的四十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美,通过讲解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让学生在一种美到至恶的情景中产生强烈的震撼,产生一种极度激昂悲愤的情绪中,进而将内心的悲愤和伤痛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情感追求上去。
结束语: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场所。语文趣味教学渗透了新课改的理念,遵循了教学规律,真正地实现了学生主体意识,营造了一种平等、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醒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了他们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对语言文字鉴赏的灵敏度,为今后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卢马中学7318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