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郑卫风淫”之原因及对其的评价

2017-09-12马思齐

未来英才 2017年13期
关键词:朱熹孟子孔子

马思齐

摘要:《郑风》为《诗经·国风》里的内容,其中绝大部分为情诗,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曾云“郑声淫”,此后朱熹等人也继承了此说法。从地理位置来讲,郑国处于殷商文化的中心地点,而卫国是殷商旧地,因此,郑卫两国的风俗民情也有许多相似之处,“郑卫风淫”这一说法流传开来,此篇笔者探讨的是“郑卫风淫”的原因以及对此观点的各家评论。

关键词:郑卫风淫;孔子;孟子;朱熹;原因

一、“郑卫风淫”的原因

《国风·郑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一共有二十一篇,其被大家熟知的篇目有《野有蔓草》、《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等等。其内容多是关于男女相会或是表达情意的,比如“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再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以及著名的“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郑风·东门》)与《郑风》有着同样诗歌风格的《卫风》作品在《诗经》中收录较少,共十首,其中脍炙人口的诗句朗朗上口,“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也皆是些男女之间谈情说爱的情深或哀怨之词,并且几位著名的大学问家对于郑风卫风有“淫与乱”的评价,那么其产生“郑卫风淫”这样的观点的原因就是需要探讨的了。

首先,郑风的音乐是当时的“新乐”,其节奏十分的明快,曲调变换繁复,起伏大,对听众的影响是分明显的,容易让人心生躁动,即所谓的“郑卫风淫”。《诗经》中的《雅》、《颂》便是与之相对的“古乐”,曲调强调中正平和,节奏缓慢,有庄严恢宏之感,这就是圣贤儒士所倡导的“雅乐”,对社会发展与人民素质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郑卫风淫”中“淫”的意思之一就是没有坚持中庸,过分,不合中正平和,若是没有遵循“雅正”的标准,就会导致听音乐的人民的感情没有节制的发展,并且容易人们的私欲,不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要反对“郑卫风淫”,强调诗歌风格“雅正中和”。

其次,前文也论述过,《郑风》、《卫风》中的诗篇大多是写与政治民生国家有关之事少,写与男女之间的交往占大多数,这些情诗的发展都是可以追溯到源头的。郑国有溱水和洧水,在这两条河流的两岸,会有定期的男女集会游玩。最重要的是郑国的一项传统习俗——上巳节。这个节日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在河流岸边聚会,进行自由交往。所以其因为有原始的民俗节日习惯为其基础,再加上郑国的民风开放,百姓的观念也大胆自由,创作的诗歌也热情洋溢,“郑卫风淫”的评价仿佛再恰当不过。

再次,郑国商人的数量尤其多。春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的发展,而郑国的商业尤其发达。郑国的商人的祖先归根结底是西周初年被迁至周的殷商遗民。他们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拥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他们沿袭殷商文化中重省的传统习惯,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特殊性,保留了其朝代的特色。“郑卫风淫”也是殷商文化的间接体现。

郑国商业的繁荣发展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商业的繁荣直接导致了人们的欲望膨胀,从而引起了人民对新事物的追求,“新声”的产生除了上文提到的带有文化传承的意味外,还是有大量创新的地方与特色。商业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及郑国原有的浓郁的商文化色彩共同创造出“郑卫风淫”的音乐与诗歌特点。

同时郑卫两地的巫风盛行的文化也是影响“郑卫风淫”的原因之一。

造成“郑卫风淫”的风格概括符合《诗经·郑风》、《诗经·卫风》的总体特点,笔者对“郑卫风淫”的原因也归纳为以上的四点,属于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请谅解。

二、各家对“郑卫风淫”的评价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了孔子这样一段话:“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反应了孔子对于“郑卫风淫”的看法。他将“雅乐”比作正人君子,将“郑声”看作是奸佞小人。这是孔子要维护“雅乐”的正统地位所提出的观点。也显示了孔子比较保守的一面。其实在当时许多的人对于“新声”是比较喜爱的,认为“新乐”让人精神百倍,神清气爽,而“雅乐”却让人昏昏欲睡,可见“郑卫风淫”的评价群体不同,其肯定否定的观点也不一样,不应从政教的角度出发研究评点文学,应该坚持的是客观的评判标准——是否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为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与孔子差不多同时代的季札,也对“郑卫风淫”做了评价。他与孔子并称为“南季北孔”,是春秋时期著名评论家。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的季札观礼中,季札对十五国风都进行了点评。其中他在听见《郑》声时,所评价的是“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其觉得郑声太过细腻,細碎。以女性为主,婉约太过。季札通过听其音乐来预言其国家必将最先灭亡,体现了季札对于“郑卫风淫”持强烈反对意见。

孟子在文学思想上基本与孔子是一致的,也是十分强调文艺与政治教化之间的关系。孟子倡导的是“与民同乐”的文艺思想,是在孔子推崇的“雅乐”与反映“仁”、“礼”的文艺观的基础上提出的。孟子所谓的“与民同乐”是指:以百姓的喜好与忧虑作为衡量一切文艺作品的标准,在诗乐舞为一体的时代,全部要符合“与民同乐”,所以他认为,只要能与民同乐,无论是“新乐”还是“雅乐”都没有关系,他对“郑卫风淫”的评价出于中立态度,其发展并革新了孔子的文艺思想与对“郑卫风淫”的不客观评价。

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对《诗经·郑风》进行了评价,他讲郑风中的情诗视为“淫奔之诗”,朱熹的评价虽然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郑卫风淫”的特点,但是他自以为发展了孔子的“郑声淫”的观点,实则是没有完全正确的认识孔子的观点是从文艺与政教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的。朱熹的观点实质上还是与其理学思想联系紧密,“存天理,灭人欲”,朱熹的思想中对于郑声那种倡导靡靡之音的乐歌是强烈反对的。

三、结语

笔者粗略探讨了“郑卫风淫”的原因与各家对“郑卫风淫”的评价。发现关于“郑卫风淫”的评论应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上,不参杂自己个人强烈爱憎的基础上,才能对“郑卫风淫”有正确的认识。“郑卫风淫”的存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悠扬的文字与细腻婉约的诗歌意境,虽然其多为情诗,但是就其文学价值来讲,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传承下去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朱熹孟子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朱子深衣”与朱熹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