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素养影响因素探究

2017-09-12赵逸扬张越张海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创新素养大学生

赵逸扬+张越+张海峰

摘 要: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时代大潮下如何应对时代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大业?通过创新之路!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素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我们以湖南大学为例,借助SPSS分析工具,分析大学生创新素养的现状,研究大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我们的研究成果为大学生创新素养的提高提供政策性建议,帮助建成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素养提高的大学生培养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素养 SPSS软件

引言

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中,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素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首先,大学生创新素养的现状,与我们国家目前的发展需要有哪些差距,对我们的研究的方向有一些指导作用。其次是基于SPSS软件的数据挖掘能力,对于我们收集到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寻找大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因素及各种因素的紧密程度。最终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大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提出指导建议。[1]

一、目前大学生创新素养的现状

1.外部环境

(1)学校方面的课程设置

以湖南大学为例,有《创业基础》、《创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互联网+”时代的颠覆与创新》的创新类通识选修课。其中《创业基础》为必选的通识选修课。

(2)学校相关竞赛

一方面,全国高校积极举办创新类竞赛以鼓励大学生创新,以湖南大学为例,先后有“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比赛、“SIT”等比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赛;另一方面专业学科竞赛推陈出新,鼓励创新素养高的同学在竞赛中脱颖而出。[2]

2.大学生自身因素(以下限制均以湖南大学为例,下面不再赘述)

(1)学习偏好

广大大学生目前仍然只注重对于教材知识的学习,少数同学会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延伸。说明广大大学生的创新素养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2)大学生活

大多数大学生兴趣广泛,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这有利于创新素养的培养。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爱好单一、不利于身体健康、爱好过于广泛影响正常学习等。[3]

二、基于湖南大学,研究大学生创新素养的一些影响因素

(以下研究均以湖南大学为例,下面不再赘述)

大学生自身因素

1.学习习惯

我们在研究中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分析了创新能力与“平时是否喜欢学习与捉摸问题”、“说话与写文章是否喜欢类比”、“完成任务的方法是否与其他人不同”三个方面的关系。我们发现,创新能力与“说话与写文章是否喜欢类比” 的sig值为0.046;创新能力与“平时是否喜欢学习与捉摸问题”的sig系数为0.015.都小于0.05.由此可见,“平时是否喜欢学习与捉摸问题”、“说话与写文章是否喜欢类比”这两个问题是体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2.基本信息

年级方面,我们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分析方法發现Eleven法检验统计量为2.262,在当前自由度下对应的P值为0.83>0.05,所以,满足方差齐性要求。又因为显著性为0.87比较小,可以认为不同年级的创新能力存在差异。通过创新能力和年级的交叉制表,我们发现从年级角度说,大一大二的学生可能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创新能力也受影响,大三往往是各年级中创新能力最为突出的年级,这也与我们平常看到的,创新类比赛大三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最好这一事实相符。

3.业余爱好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上网时间越长的同学,创新素养评分越低。在信息时代,对电子工具的过度依赖降低了人们的创新素养。

我们进行了树模型分析,得到一个较好的结构节点6,即上网时间2-7小时,观看创新类节目频率小于3, 年级为大一。这为我们寻找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提供有力证据。[4]

2.外部因素

(1)教师教学

可能是因为老师布置创新类作业的次数不同进而造成创新能力的不同,所以我们基于双相关分析,研究老师布置创新类作业的次数与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发现显著性为0.004小于0.01所以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可以确定,老师布置创新类作业的次数能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

(2)学校因素

通过相关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在自主创新实践过程中有的受实验条件限制,有的缺乏资金支持,有的缺乏优秀教师指导,有的缺乏跨学科交流平台,缺乏企业和社会对接、支持,造成成果束之高阁。

3.成果综述

我们找到了一些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同时通过70%的训练,10%的测试和20%的保持。我们得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通过:① 您现在所学专业的类型;② 您更偏好哪一种学习风格;③ 老师布置创新类作业的次数,4阅读书籍来较好的预测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基于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大学生创新素养的一些建议

1.学校方面

(1)加大通识教育选修课比例,提高学生自由度选择。建议学校以条文的形式,规定通识选修课应该占通识教育课程的比例,使学生的自由选择度有一定的保障,调动广大同学选修通识选修课的热情。

(2)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数量,鼓励广大学生选修。

(3)积极发展创新创业类竞赛,并推动内容形式,传播机制创新,鼓励广大学生创新热情。

(4)教师教学方面,教师可以以良好的创造性人格如自主性、独立性、开放性以及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等全面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消除人格障碍,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全的创造性人格。例如可以增加布置创新性作业的次数,调动同学们思维的创造性。

2.大学生自身

(1)改革学习风格。大学生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探索学习内容。例如,可以在写文章时少用类比,提出自己一些独创性的见解与理论;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可以尝试一些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方法;在课程学习中,用心捉摸问题。多思考。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能够有自己的体认。

(2)规划好日常生活。一方面,饮食作息规律,保障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培养广泛的兴趣,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同时还要注意电子设备的使用,不让电子设备束缚了大脑的创造性。

(3)形成理性思维。理性看待身边的事情,理性看待一些言论,理性应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姜桂春,2000)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张仲仁,2003)

[3]《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常伟,2006)

[4]《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焦德杰,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素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问题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
新大学生之歌
从“文化践行”到“学子讲堂”
基于创新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巧用“应答评价” 发展创新素养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