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

2017-09-12刘忠岩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价值体系的凝练,将其融入大学高校思政课教学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并给出具体的融入方式,以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教育方面得到落实,也能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思政课教学 教材融入

引言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高校学生思想健康的重要保证,随着现代社会各类思想和行为的传播,高校学生的思想遭受多重影响,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有利于把控学生的思想方向,剔除消极部分,使学生能够自觉完善思想、增强认识,从而更好的成长。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中

教材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工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可以实现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思想把控和引导。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整体融入,二是碎片化融入。

1.整体融入

整体融入是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教学内容,添加到高校思政课教材中。

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社会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高校学生面临的复杂思想环境,整体融入十分必要。可以将该部分内容细分为3-4个课时,作为总体思政教育的开端,安排在教学计划的初期阶段,以实现对学生思想的良性引导。同时,按计划完成教学后,还应进行必要的测试,确保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内涵已经充分理解。

2.碎片化融入

碎片化融入和整体相对,是指整体融入后,在思政课教材的其他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分成小块,套入到具体事例中,或者呈现在段落里,以实现全方位的思想引导。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为例,该理念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马路上的环卫工人,无论严寒酷暑,均在辛勤工作,尤其是北方的冬季,大雪过后,环卫工人要持续不断的24小时进行除雪作业。该事例即突出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观,可将其以碎片化的形式融入到教材中,起到思想引导的作用。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在教材中表现之外,还可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探讨两个环节具体实现。

1.教师的讲解

教师的讲解在现代教育中渐渐不再是课堂核心内容,但出于对课堂整体方向进行把控的目的,教师依然要在开始阶段、重点阶段、结束阶段进行必要的引导性讲解,这三个阶段均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1]。

以开始阶段的讲解为例,假如课堂内容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师的引导可以是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理念即有了融入的空间。教师可以将法制和道德约束融合在一起进行引导,如“邻里之间的纠纷处理应以和谐为原则”,本质上讲,由于引起邻里纠纷的原因通常不大,以“和谐”为指导思想,很多事情都可以协商解决。这一方式较为妥当的实现了思政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缝对接。同样,在课堂的重点阶段和结束阶段,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方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2.学生的讨论

学生的讨论是课堂的重要环节,鉴于思政课的重要性,这一环节也需在教师整体课堂目标的范围内进行。换句话说,该环节一样需要教师的引导。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我国近代多次遭受侵略,这一段历史值得深思,教师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自由”等观念融入其中,学生在讨论时,可以自由的谈论所有内容,但在教师的问题中,明确了“平等、自由”两个关键词,学生谈论的方向得到了引导和确定,以此实现了讨论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外教学中

课外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明确的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思政方面的教育更是能够影响学生价值取向、生活、未来发展,其重要性甚至在知识教育之上,不能局限于课堂,也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外教学中,具体而言,包括交流融入、宣传融入等[2]。

1.交流融入

交流融入是模糊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不以教学之名行教学之实”,该方式涵盖着课外的所有环节,本文以微信交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进行分析。

随着智能电话的普及,高校学生几乎都拥有微信,这是进行交流融入的基础条件。教师或者辅导员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将所有学生吸纳入微信群中,在日常交流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将“诚信、文明”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交流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思政教育。

该方式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交流不能生硬,由于高校学生已经经过10年以上的学习生活,多数对生硬的说教教学方式有抵触情绪,因此需要以软话题作为开端。

2.实践融入

实践融入是课外教学的另一个手段,其与交流融入相对,是指以直观的实践方式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该方式的实现途径包括组织讲座、组织社区活动等。

以组织社区活动为例,社区活动包括看望军烈属、孤寡老人、义务劳动等内容,其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友善”等理念。该方式可以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后及时得到实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较好的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结语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进行分析,了解了其基本內容。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教材融入、课堂融入、课外融入三种方式实现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使思政课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也能够对学生思想进行正确引导。未来工作中,学校可以应用上述理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政课相关教育得到更好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郭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现代交际,2016,(22):174-175.

[2]张天华,田慧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路径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7):72-76.

作者简介

刘忠岩(1967.10—)女,籍贯:吉林农安人,学历:硕士,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