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临床分析
2017-09-12彭丹青程广书
彭丹青 程广书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静脉药物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和复律时间,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90例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 随机分为A组、B组、C组, 各30例。A组患儿给予心律平治疗, B组患儿给予西地兰治疗, C组患儿给予胺碘酮治疗, 观察三组患儿的转复率及平均复律时间。结果 A组转复率与B组、C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0.09, P>0.05);B组转复率与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 P>0.05)。A组平均复律时间与B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3, P<0.05);A组平均复律时间与C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6, P<0.05);B组平均复律时间与C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 P<0.05)。结论 心律平、西地兰、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治疗效果相近, 但药物的特点及适应证不同, 用于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 要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促进复律成功, 可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5.07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小儿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的疾病, 发病率为0.1%~0.4%[1], 该病发作时患儿心率达160~320次/min, 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 心动过速导致患儿心搏出量下降, 随着病情的进展, 易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严重危害患儿生命安全, 因此, 必须尽快给予积极治疗。为了进一步探究静脉药物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6月本院治疗的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90例, 研究分析不同的药物复律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6月本院治疗的90例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6例, 女34例;首次发病年龄20 d~13岁, 0~3岁婴幼儿32例, 3岁以上年长儿58例, 平均年龄(7.0±1.1)岁;发作时间10 min~
3 d;病程1 d~5年, 平均病程(1.8±1.3)年。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 各30例。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镇静、心电监护及心电图检查。A组患儿给予心律平1.0~1.5 mg/kg, 加入至10%葡萄糖注射液5~10 ml中, 5~10 min内缓慢静脉滴注, 若无效20 min后重复1次, 不超过3次, 在给药30 min内复律者为有效;B组患儿给予西地兰0.02~0.04 mg/kg快速饱和, 首次剂量给予1/2饱和量, 其后每隔6~8 h给1/4 饱和量至饱和, 6 h内复律为有效[2];C组患儿给予胺碘酮2.5~
5.0 mg/kg加入至10%葡萄糖注射液5~10 ml, 20 min 内静脉滴注, 如转律成功则以2~10 μg/(kg·min)维持2 h[3]。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儿转复率, 并记录平均复律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檢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转复情况对比 A组患儿转复成功22例, 未转复8例, 转复率为73.33%;B组患儿转复成功20例, 未转复10例, 转复率为66.67%;C组患儿转复成功23例, 未转复7例, 转复率为76.67%;A组转复率与B组、C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0.09, P>0.05), B组转复率与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 P>0.05)。
2. 2 三组平均复律时间对比 A组患儿平均复律时间为(402.31±66.24)s;B组患儿平均复律时间为(1106.42±102.36)s;
C组患儿平均复律时间为(982.56±92.38)s。A组平均复律时间与B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3, P<0.05);A组平均复律时间与C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6, P<0.05);B组平均复律时间与C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 P<0.05)。
3 讨论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小儿急症之一, 临床症状表现取决于患儿的年龄和潜在的心脏解剖结构, 新生儿及婴幼儿一般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年长儿一般表现为心悸, 该病发作时, 如不及时纠正, 易发生心力衰竭, 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或猝死, 严重危害患儿的生命安全。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手段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儿的发作频率和病情严重程度,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4-6]。
心律平是临床上常用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 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室性或室上性早博, 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及其伴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西地兰是一种快速强心药物, 能够加强患儿心肌收缩, 减慢心率与传导, 起效快, 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胺碘酮是治疗心律不齐的有效药物, 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临床应用, 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其药用机理是:抑制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钾离子和钠离子的内流, 减慢传导速度, 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血液供给, 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 减低窦房结自律性, 有效抑制患儿心室收缩, 在对心律不齐的病情控制方面疗效较好, 安全有效[7-10]。endprint
在本次研究中, 3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情况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心律平复律时间最短, 胺碘酮、西地兰所需时间较长,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滴注能够有效控制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在用于治疗时, 可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 选用合适的药物,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心律平、西地兰、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治疗效果相近, 但药物的特点及适应证不同, 用于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 要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促进复律成功, 可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卢达伟, 李巧玲, 杨顺海, 等.普罗帕酮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5 例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4):129-130.
[2] 朱生东, 张伟, 王卫凯.胺碘酮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4, 21(10):659-661.
[3] 叶赞凯, 马坚, 姚焰, 等.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特点及性别和年龄差异.中国循环杂志, 2015, 30(4):346-349.
[4] 李旭东, 阙玉玲.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复律药物个体化治疗分析.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3(1):51-53.
[5] 赵翠芬, 夏伟, 王玉玮, 等.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疗效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9(3):564-565.
[6] 杨小云.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2例药物复律临床观察. 安徽医科大学, 2013.
[7] 马力忠, 莫庆仪, 梁桂明, 等.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2例临床复律方法分析. 儿科药学杂志, 2015, 21(6):24-27.
[8] 钟家蓉, 周昌渝, 田杰, 等.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干预的临床研究. 儿科药学杂志, 2006, 12(1):9-11.
[9] 拜君芳, 李海燕.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的临床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 2010, 31(28):4930.
[10] 倪海東, 顾东明, 赵建美. 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8例药物复律效果观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31(5):382- 383.
[收稿日期:2017-04-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