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治理的多元参与研究
2017-09-12陈维嘉闫莉娜
陈维嘉 闫莉娜
摘要: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大学治理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重要内涵,大学治理离不开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我国大学治理的社会参与程度不高,主要存在社会主体参与意识不强,大学领导者对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治理不了解、不支持,多元主体参与相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需要政府简政放权、培育中介机构,提高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意识,大学健全相关机制鼓励多元参与大学治理。
关键词:大学治理;多元参与;现状;改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4.085
1引言
大学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的社会作用愈加明显,社会对于大学的关注和要求也不断增加。治理是国家与社会共同实施的公共管理行为,我国大学多为公立大学,政府在大学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社会在此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不高,渠道有限,使得大学的发展目标与社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学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在深入推进大学“管办评”分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要不断推进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治理,保证大学目标的实现。
2大学治理多元参与的合理性分析
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由此,我们认为大学治理是指大学内外利益相关者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共同目标等方式参与大学的重大决策和内部事务管理,形成特有的治理机构和治理机制的过程。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两类。大学治理的多元参与是指高校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这些多元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大学的治理过程,评价高校的教育质量、检验高校的教育成果、监督高校的教育决策,在实现大学目标的同时保障多元主体的利益。
组织行为学认为,任何组织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于社会中,必须与周边的环境或者其他组织进行能量交换以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大学作为组织,也同样需要从环境和其他组织中获得相应的资源。我国的大学以公立大学为主,大学需要从政府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大学的办学成果需要接受政府的检查和监督;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组织,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确定办学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大学与企业合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高校教师和学生群体是大学的构成主体,大学治理要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多元需求;同时,大学也要积极面对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因此,大学治理必须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充分考虑各利益主体的权益,不断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促进国家创新创业建设。
3大学治理多元参与的现状及问题
3.1政府对大学治理参与过多
在我国,大学是非营利性组织,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且以公立大学为主。目前,我国对于大学办学质量的评估主要是由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评估,教育部作为大学教育主办方的同时也是评估者和监督者,这就使得大学治理“管办评”不分,大学办学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评估和保障。大学治理活动受到政府的干预过多,导致大学治理过程中责任不明确,大学缺乏自主权,办学积极性不高。
3.2教师和学生群体参与少,权益边缘化
在高校中,教师和学生群体的数量占多数,但是他们在大学治理过程中处于被领导、被管理的位置。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决策和发展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很重要。但实际的大学治理中,教师和学生们缺少参与大学治理的途径,很多高校虽然设立了教师代表大会,但是形式化严重,没有被赋予应有的权利。学生群体主要是通过学生组织参与大学治理,但是大多数高校的学生组织也缺乏为同学们代言的机会和途径,在大学治理中很少参与,缺乏发言权。
3.3社会群体参与不足,方式和途径较少
近年来,社会群体对高等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公众参与大学治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是,目前社会监督评价缺失,对于高等教育质量问责不够,虽然高校建立了董事会、理事会发展委员会等机构,其主要职能却只是筹款,参与大学管理的平台和途径并不多。家长和用人单位仅能获取高校的少量信息,但是他们对于高校办学的要求缺乏反映渠道,不能有效地监督高校办学和参与高校治理。虽然高校與企业在不断深化合作,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但是由于企业和高校之间信息不对称,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企业作为利益相关者只能对大学科研产生少量的影响,对大学治理参与不多。可见,社会群体参与大学治理的途径很少,对于大学教育质量、成果和决策的监督极少。
4大学治理多元参与问题成因分析
大学治理的多元参与不足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4.1传统观念影响深入,政府干预过多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是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教育的发展完全由政府进行规划,高校对政府形成了强烈的依赖,使大学和社会形成了“大学是政府的附属品”这样一种观念,理所当然地认为政府应该对大学治理负责。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需要参与大学治理。虽然国家一直在努力将权力归还给高校,但是效果一直不明显,政府仍然对大学治理的干预较多,比如大学在招生上仍然缺乏自主权,大学校长仍然采用任命制,大学行政权力压制学术权力等。
4.2高校相关机制不健全,缺少支持和引导
最近有学者对部分高校的领导者进行了访谈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领导者对于大学治理的多元参与了解甚少,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的方式和途径较少。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虽然设立了董事会,但是董事会成员组成上缺乏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等。董事会的职能偏差,难以有效地参与大学治理。另外,高校教师和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参与高校治理的机会和途径,使得他们对于参与高校治理缺乏热情;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希望参与大学治理,但高校普遍缺乏相关的引导机制,缺乏教师和学生对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效果和决策进行监督和评估的有效途径,导致教师和学生难以参与大学治理。endprint
4.3社会中介机构发展不成熟,监督评估不足
教育部主导的本科教学评估一直以来受到社会的诟病,主要是由于该评估是教育部主导,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大质疑,社会中介组织的评估更科学有效。但是,我国社会中介机构公信力不足,其评估指标和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公正客观性,而且评估形式单一,多以大学排名为主,也缺乏對不同高校的分类评估,仍不成熟,其公信力、科学性和客观性还有待提高,中介组织对大学的评估和监督作用还有待提高。
4.4大学信息透明度低,信息不对称
信息公开是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基本前提之一,只有充分了解大学的实际情况,才能有效地参与大学治理。长期以来,我国对于高校信息公开没有明确的规定,高校信息公开程度低,阻碍了社会有效参与大学治理。在企业、投资者、学生、教师等参与大学治理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较少,大学容易出现寻租行为,影响大学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5大学治理多元参与的改进策略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社会多元参与大学治理成为一种趋势,虽然目前大学治理多元参与存在各种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加以改善,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5.1政府简政放权,减少对大学治理的干预
目前政府对于大学治理的干预过多,压抑了大学治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是大学的发展也不能离开政府的指导。政府应该将大学办学的自主权归还高校,让高校享有充分的治理自主权,但是同时也要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在办学初期,政府在资金等方面要给予扶持,帮助高校尽快步入正轨;在高校稳步发展时期,政府要逐渐放权,给予高校支持的同时多让大学自主治理,提高高校治理能力;在当今社会,政府应该支持社会中介机构的建设,在机构初期给予指导,但是不要干预过多,使机构有足够的评估监督能力即可,进而引导社会机构参与大学质量的评估和监督。
5.2大学要完善相关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治理
大学治理的多元参与需要大学的配合和相关机制的完善,首先,要使大学领导者意识到多元参与大学治理的必要性,让大学领导者了解到多元参与治理的相关现状及高校所需要作出的努力等。其次,高校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并且为他们提供参与的途径,充分保障学生和教师的权益。第三,高校要真正认识到董事会制度对大学治理的深层意蕴,不能把董事会看作筹资机构,更应该发挥董事会在沟通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大学发展战略决策、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最后,大学要加强与企业、社区、学生家长等的合作,充分了解社会群体对于大学办学目标的期望和要求,让多元主体参与高校治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5.3建设和完善社会中介组织,提高评估监督能力
中介组织可以有效解决教育主管部门管办评不分的问题,但是我国的社会中介组织缺少公信力,评估结果的社会影响力较小,有待完善。首先,国家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引导这类中介组织的发展,为其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政府要在组织成立初期给予指导和扶持。其次,社会中介组织要完善其评估标准和指标,确定科学的评估体系,同时确保评估过程的客观公正。
5.4建立面向社会的信息公开制度,保证信息对称
信息公开是多元参与大学治理的重要条件之一,只有建立起公开透明的大学信息公开制度,才可以使社会及时有效地参与大学治理,使社会有效地行使自己的监督与评价权利,促进大学对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做出及时的回应。首先需要国家和政府从法律的层面对大学信息公开做出明确规定,使之有法律依据。同时,大学在与企业等校外组织合作时也要保证信息的公开,保证双方信息对称,使社会真正参与到大学的治理当中。
6结语
总之,大学组织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治理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已经不能独立于社会其他组织之外发展,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为此,高校和社会多元主体需要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大学治理,促进大学组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永林. 大学治理的社会参与:中国情境及其实现[J]. 大学教育科学,2014,(3):2936.
[2]丁月牙. 社会参与大学治理——基于高校内部的视角[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8):7176.
[3]李峻,刘艳春. 大学治理中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15,(6):2833.
[4]唐汉琦. 论大学战略规划与共同治理[J]. 现代教育管理,2016,(7):1317.
[5]潘春胜. 协同共赢:现代大学治理的新趋势[J]. 教育发展研究,2014,(21):4449.
[6]崔桓. 社会转型期下我国高校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探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15,(8):7073.
[7]周晶. 大学内部治理中的全员参与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