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2017-09-12胡松
胡松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5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 对照组给予十二指肠镜结合腹腔镜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 低于对照组的2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 与十二指肠镜结合腹腔镜手术比较,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手术成功率更高, 术后并发症更少, 但是这两种方法不适用于较大结石患者, 需要依照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关键词】 腹腔镜;胆道镜;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5.061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肝胆外科疾病[1]。这种疾病的明显特征是:患者會出现腹痛的现象, 伴随着高热或者有时候会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 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现休克[2]。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3]。传统治疗方法是开腹治疗, 但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腹腔镜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在肝胆外科中应用, 这些技术为该种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4]。本次研究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不同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 女15例;年龄30~78岁, 平均年龄(41.8±20.1)岁;病程2个月~10年;胆总管平均直径(1.1±0.8)cm。观察组男23例, 女12例;年龄33~76岁, 平均年龄(42.8±21.5)岁;病程3个月~10年;胆总管平均直径(1.1±1.1)cm。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寒战、黄疸、发热等症状;29例患者的肝功能有轻度的损伤;41例患者有基础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均被明确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十二指肠镜结合腹腔镜手术。患者左侧卧位, 实施局部麻醉, 并采用十二指肠镜进入到患者十二指肠降部, 明确并去除十二指肠乳头后, 则需要采用胆总管抽取胆汁, 并对患者实施造影, 确定患者的胆总管结石位置、数量和大小等情况。明确之后设置切口插入胆总管, 把Oddi括约肌从11、12点钟方向切开, 切口长度需要结合患者的结石直径和乳头扩张程度, 取出结石, 并再次注入造影剂, 在确保患者没有出现结石残留即可以关闭切口。7 d后实施腹腔镜手术。
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患者均进行全身麻醉, 通过四孔法进行操作。通常情况下会选择从剑突下3 cm、右侧2 cm左右处行剑突下穿刺, 这样就可以使得穿刺孔和胆总管距离更近。其他穿刺孔的位置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同。在进行胆囊三角区解剖时, 需要把胆囊动脉和大囊管进行分离, 还需要用超声刀直接的离断胆囊动脉。比较接近胆总管处用可吸收夹来进行夹闭, 这样会对胆总管有一定的牵引作用。在胆囊管和肝总管的交汇处, 无血管区对胆总管前壁行纵向切开约1 cm, 之后通过剑突下穿刺孔置入胆道镜。对于比较小的结石可以用取石网篮来进行取石, 成功后, 再用导尿管对胆总管冲洗, 之后在进行胆道镜的检查, 等确定没有残余的结石后再进行T管固定。需要在T管中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 还要加压观察T管是否存在渗出的现象, 然后使用常规方法切除胆囊。手术结束1个月
左右, 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决定是否拔出T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 手术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30例患者手术成功, 剩余5例均取石失败中转开腹实施治疗, 手术成功率为85.7%,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例术后出现胆漏, 在患者临床治疗结束2~4周后返院拔出腹腔引流管, 并发症发生率为5.7%;对照组患者4例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 4例出现Oddi括约肌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为22.9%。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与之前相比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就使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越来越多。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 有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胆囊切除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进行治疗, 也有利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如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常用的两种微创技术, 分别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十二指肠镜结合腹腔镜手术等[5, 6]。传统的开腹取石的治疗方法虽然治疗效果比较好也比较可靠, 但是它存在着比较高的风险, 而且手术切口比较大, 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预估的创伤, 所以手术后患者很容易出现切口开裂或者是感染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及其十二指肠镜结合腹腔镜手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了, 而且在临床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两种治疗方式给患者带来的伤害都比较小,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7-9]。当然这两种方法不适用于较大结石患者, 容易造成胆道出血和急性的胰腺炎等并发症等。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 与十二指肠镜结合腹腔镜手术比较,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手术成功率更高, 术后并发症更少, 但是这两种方法不适用于较大结石患者, 需要依照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 陆峻逵, 刘芳君.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对比研究. 安徽医药, 2012, 16(6):810-812.
[2] 陈志华, 邹全庆.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研究.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3):56-58.
[3] 王诚.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特别健康(下), 2014(5):509-510.
[4] 章志军, 王波, 黄俊伟,等.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2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8):1321-1322.
[5] 胡正伟.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8):139-141.
[6] 马继贤, 贾宗良, 马玉霞. 不同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河北医学, 2016, 22(6):942-944.
[7] 郭文江. 双镜微创与开腹手术治疗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健康之路, 2014(8):20-28.
[8] 侯宝华, 崔鹏, 陈盛,等. 不同微创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23):3887-3889.
[9] 贾国群. 两种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心理医生, 2015, 21(12)33-35.
[收稿日期:2017-05-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