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的临床分析
2017-09-12倪文庆戈伟李浩
倪文庆 戈伟 李浩
【摘要】 目的 分析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上颌前牙缺失患者, 采用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植入种植体治疗, 观察组患者即刻接受或延期接受种植及完善美学修复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种植1年后成功率、植体同天然牙龈乳头高度以及临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种植1年后成功率为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龈乳头指数在Ⅱ度及以上占比为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满意度评分为(90.52±4.03)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5±6.1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的临床疗效可观, 可改善患者的容貌, 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关键词】 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临床满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5.059
人们对口腔健康的要求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及口腔医学的进步逐渐提升, 使得口腔种植美学修复成为临床中的热点研究内容[1]。如何对患者上颌前牙颜色进行有效的调整, 提升牙列排列的整齐度等是目前临床中研究的重点内容[2]。伴随牙种植理念由种植外科治疗逐渐转变为以修复为主导的种植治疗, 不断将种植义齿美观的要求提升[3]。本文主要对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进行分析, 旨在为今后临床提供参考, 其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3月3日~2016年2月3日治疗的上颌前牙缺失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患者的牙周发育情况于术前均较为良好, 未合并其他口腔疾病, 无手术禁忌证, 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 且自愿纳入。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的审批。采用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30颗牙)。对照组患者男11例, 女19例;平均年龄(35.29±2.72)岁;其中20例单侧上颌中切牙缺失患者, 10例单侧上颌侧切牙缺失患者。观察组患者男9例, 女21例;平均年龄(35.43±2.62)岁;其中17例单侧上颌中切牙缺失患者, 13例单侧上颌侧切牙缺失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植入种植体治疗。观察组患者即刻接受或延期接受种植及完善美学修复治疗。选用种植体为韩国Osstem, 骨粉为台湾生产的博纳骨, 胶原膜为吉特瑞。针对牙齿及牙周健康的情况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 掌握患者以往的修复史以及对审美的要求, 结合主观条件及客观条件, 为患者制定科学的修复方案。患者行局部浸润麻醉后, 取角形或梯形切口在患者的牙槽嵴顶偏腭位置, 对黏膜瓣进行常规翻起操作, 將唇腭侧部位置的牙槽骨充分暴露。为患者开展微创拔牙操作, 对牙槽窝中的炎性肉芽组织与牙周膜等进行彻底的搔刮, 随后进行冲洗, 于腭侧骨壁使用先锋钻(2.00 mm)在近根尖位置钻入, 深度3~5 mm, 对种植窝使用种植系列钻进行逐级扩大, 直至终末直径位置为止, 将种植体植入, 使得种植体的肩台在邻牙釉牙骨质界根方的2 mm
位置, 将人工骨粉填塞入种植体与牙槽窝的间隙中, 使用吉特瑞胶原膜进行覆盖。针对延期种植的患者, 应当在患者处于兼顾初期稳定性与种植体三维方向基础之上将种植体植入, 将种植体的肩台与邻牙釉牙骨质接根方2 mm保持一致, 与邻牙牙根的距离为1.5 mm以上, 种植体唇侧的骨板膜应在2 mm以上, 植骨范围应较缺损区域大2 mm, 植骨区受生物膜覆盖的范围应当超过其2 mm以上。手术结束后为患者进行4~6个月的复诊, 针对创口恢复情况良好, 且缺损区域有充足骨量, 龈乳头高度适中以及低美学风险的患者可开展二期手术, 手术结束2周后, 为患者开展成品基台金属烤瓷修复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种植1年后成功率与植体同天然牙龈乳头高度(乳头指数在Ⅱ度及以上占比), 分析其临床满意度情况。种植成功:对单个植体进行检查, 未有动度存在;经放射学检查发现种植体的周围不存在投射影区;种植体功能负荷1年后, 其垂直方向下的骨吸收在0.2 mm以下;单个种植体后不存在感染、疼痛、异样感以及神经疾病等。植体同天然牙龈乳头高度通过龈乳头指数进行评定, 若未有龈乳头存在即为0度;若龈乳头高度<1/2为Ⅰ度;若龈乳头高度≥1/2且未有接触点存在即为Ⅱ度;若龈乳头充满牙间隙且具有较为良好的外形即为Ⅲ度;若存在龈乳头增生则为Ⅳ度[4]。临床满意度:通过在患者复诊的过程中向其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 主要对种植修复体形态大小、色泽、丰满度与邻牙之间的协调性等进行评分, 满分100分, 得分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种植1年后成功率比较 种植1年后, 观察组患者中仅1例修复失败, 29例患者种植成功, 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中10例修复失败, 20例患者种植成功, 成功率为66.67%。两组患者种植1年后成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值体同天然牙龈乳头高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龈乳头指数Ⅰ度2例, 占6.67%;Ⅱ度及以上患者28例, 占93.33%。对照组患者龈乳头指数Ⅰ度9例, 占30.00%;Ⅱ度及以上患者21例, 占70.00%。观察组患者龈乳头指数在Ⅱ度及以上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2. 3 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满意度评分为(90.52±4.03)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5±6.1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前牙美学修复的效果伴随着口腔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材料不断更新逐渐提升, 上颌前牙远期的咀嚼功能与远期稳定性是对其种植的成功性进行评价的主要标准, 此外美学的效果亦是对其成功性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5]。
临床大量研究表明[6], 在上颌美学区域内实施即刻种植是对软硬组织进行有效保存的修复方式, 对牙槽突的吸收可进行有效避免, 进而将患者接受骨移植手术几率降低;有利于将植入的长度延长, 将直径扩大, 进而将理想的植入方向获得;此外可以对患者软组织的形态进行保存[7]。但是即刻种植对医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 且存在风险性, 应当为拔牙以后唇侧骨组织受损程度严重的患者开展硬组织增量治疗后进行种植治疗, 以确保种植的效果。医生为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应当结合其性别与年龄等, 对患者的特征充分考虑, 为其选择与形态美规律相符的治疗措施, 以提升美观程度及患者的临床满意度[8-10]。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种植1年后成功率与龈乳头指数在Ⅱ度及以上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临床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为上颌前牙缺失患者开展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治疗可对患者的容貌进行改善, 且成功率较高, 修复效果可观, 可明显将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提升。
综上所述, 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的临床疗效可观, 可改善患者的容貌, 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吴康, 赵保东, 王国栋, 等. 牙龈诱导在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青岛大学, 2015.
[2] 侯宏亮, 戴晓玮, 王丽, 等. 种植体不同基台连接方式对上颌单个前牙种植修复美学的影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3):387-391.
[3] 张霁文, 王永, 廖健, 等. 上頜前牙区摘除种植体后骨增量种植美学修复1例报告.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6, 21(1):23- 26.
[4] 姜美鹏. 种植体支持牙龈诱导在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 2016, 35(16):113-114.
[5] 孙睿男, 朱震坤, 贾钊, 等. 改良牙槽嵴顶结缔组织转瓣技术在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4(6):55-60.
[6] 王婷婷, 唐尤超, 王远勤. 上颌前牙区早期种植软组织美学效果的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8):118-119.
[7] 甄敏, 王浩杰, 胡文杰, 等. 应用引导骨再生及结缔组织移植术行上颌中切牙种植美学修复一例.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5, 50(11):685-689.
[8] 鲍济波, 肖旭辉, 谢志刚, 等. 微创骨劈开技术在上颌前牙明显骨凹陷患者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上海口腔医学, 2016, 25(6): 751-754.
[9] 陶江丰, 陈宁, 禅祖权, 等. 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46颗的临床评价. 口腔医学, 2010, 30(11):646-648.
[10] 潘在兴, 陈小华, 叶起清, 等. 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的临床研究.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6, 11(4):167-169.
[收稿日期:2017-05-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