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探究
2017-09-12张凤斌
张凤斌
【摘要】 目的 探究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方法 60例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老年猝死患者的病因进行统计分析, 总结猝死的病因。结果 60例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中, 冠心病猝死患者25例(41.67%), 高血压心脏病猝死患者15例(25.00%), 风湿性心脏病猝死患者10例(16.67%), 急性心肌炎猝死患者4例(6.67%), 肥厚性心肌病猝死患者3例(5.00%),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猝死患者2例(3.33%), 感染性心膜炎猝死患者
1例(1.67%)。冠心病猝死率最高。冠心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猝死患者11例(44.00%),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患者9例(36.00%), 稳定型心绞痛猝死患者3例(12.00%), 其他冠心病猝死患者2例(8.00%)。不稳定型心绞痛猝死率最高。结论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以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为主, 因而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对该类老年患者的监测, 积极做好防护急救措施, 最大限度的降低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关键词】 心内科;心源性猝死;冠心病;临床病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5.029
针对心内科的老年患者而言在治疗期间出现猝死的主要原因就是心源性猝死[1]。心源性猝死发病急骤且进展比较快。因而老年患者是心源性猝死高发人群, 为了找到科学有效的预防与急救措施, 本院对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病因的探究。现将探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4年3月~2015年
9月心内科收治的60例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男35例, 女25例, 年龄50~79岁, 平均年龄(61.45±5.86)岁, 病程1~8 d, 平均病程(4.56±1.52)d;60例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性的心电图检查, 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1. 2 方法 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尸体检查结果等。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吸氧、静脉输液、介入以及溶栓等治疗,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了科学规范的护理[2]。
1. 3 临床病因统计 对60例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原因进行统计, 患者猝死前的突发症状至猝死所用时间5~21 h, 平均时间(11.25±3.56)h。心力衰竭以及冠心病的诊断依据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 结果
2. 1 临床病因分析 60例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中, 冠心病猝死患者25例(41.67%), 高血压心脏病猝死患者15例(25.00%), 风湿性心脏病猝死患者10例(16.67%), 急性心肌炎猝死患者4例(6.67%), 肥厚性心肌病猝死患者3例(5.00%), 肺心病猝死患者2例(3.33%), 感染性心膜炎猝死患者1例(1.67%)。冠心病猝死率最高。
2. 2 冠心病病因分析 冠心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猝死患者11例(44.00%),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患者9例(36.00%), 稳定型心绞痛猝死患者3例(12.00%), 其他冠心病猝死患者2例(8.00%)。不稳定型心绞痛猝死率最高。
3 讨论
所谓的心源性猝死是患者症状发生之后的1 h内丧失意识, 因为心脏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现象。患者在猝死前也不存在任何心脏病表现, 其发病时间难以预测。其特征包括3条:①死亡较为急骤;②死亡出人意料;③非暴力和自然死亡。随着临床医学心血管疾病发病因素的不断增加, 患者心脏猝死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对于心内科而言, 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普遍较高。主要是因为冠心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以及高血压性心脏病等造成[3-6]。心源性猝死的主要诱因就是突发性的心肌缺血。此类病症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心室颤抖、心律失常等, 另外此类病症发病急骤, 因而如果患者发病期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往往会造成猝死。并且猝死的时间多集中在急症开始的12 h之内[4]。
当前, 临床上研究心源性猝死的病因比较多, 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心脏的耐受能力降低, 比如风湿性心脏病以及高血压心脏病会增加患者心脏的负荷, 进而使得患者的心肌细胞受损严重, 诱发心律失常等症状[7-10]。在本次研究中, 60例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中, 冠心病猝死患者25例(41.67%), 高血压心脏病猝死患者15例(25.00%), 风湿性心脏病猝死患者10例(16.67%), 急性心肌炎猝死患者4例(6.67%), 肥厚性心肌病猝死患者3例(5.00%), 肺心病猝死患者2例(3.33%), 感染性心膜炎猝死患者1例(1.67%)。冠心病猝死率最高。冠心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猝死患者11例(44.00%),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患者9例(36.00%), 稳定型心绞痛猝死患者3例(12.00%), 其他冠心病猝死患者2例(8.00%)。不稳定型心绞痛猝死率最高。可知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是主要诱因, 因而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对该类老年患者的监测, 积极做好防护急救措施, 进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5]。
通过对上述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 诱发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原因较多, 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猝死率高于其他几种;而病因比例较高的冠心病中, 主要则是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以及其他类型冠心病患者比例则较低, 这就表示心源性猝死患者主要发病因素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综上所述, 临床针对存在潜在心源性猝死的老年心内科患者要加大关注力度, 针对进行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一步强化对其生命体征检测力度, 医护人员要能夠每隔20 min对其进行一次探视, 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赵珺, 张天峰, 胡彩妮, 等. 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20): 64-65.
[2] 李朝晖, 马云玲, 周占军, 等.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16):3174-3175.
[3] 王明磊.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5, 9(10):1331-1333.
[4] 王彬, 王增琛, 高金波. 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后期猝死的临床原因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9):95-96.
[5] 寇海林, 陈铎, 谢长涛. 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临床病因分析. 中国医药科学, 2014(5):145-146.
[6] 孙超.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病因探究. 心理医生, 2016, 22(20):90-91.
[7] 谷晓娜. 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6):69-70.
[8] 陆华.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35):181-182.
[9] 唐宇.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健康必读(旬刊), 2013, 12(3):234-235.
[10] 王霞.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11):49.
[收稿日期:2017-05-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