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7-09-12杨啸宇李超霍孟军
杨啸宇 李超 霍孟军
摘要:西藏自治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省级连片特殊贫困区,其脱贫攻坚战已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决定性时期。因此结合西藏自治区当前的扶贫情况,选取反贫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存环境四个子系统12个指标构建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希望能够为西藏自治区今后扶贫工作效率的提升建言献策。
关键词:西藏;扶贫绩效;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4.015
1西藏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1.1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1.1.1综合考量的原则
全方位综合考量是扶贫工作绩效评估指标构建时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指标构建的逻辑结构要清晰,所选指标应反映西藏全区的情况,这样才能全面体现扶贫工作的绩效水平。
1.1.2坚持科学性的原则
设置西藏扶贫工作评价指标时,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的设置指标,以达到能科学正确反映西藏自治区及各贫困地市的整体与部分情况。
1.1.3堅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西藏开展扶贫工作时,必须将生态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可持续发展。设置相关评估指标时,应考虑生态方面的绩效,将其放在重点评估的位置。
1.2西藏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扶贫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应综合考量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且各指标间要相互配合。
本文结合西藏现实情况,选取反贫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存环境4个子系统共12个二级指标,建立西藏扶贫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详见表1。
2指标体系的分析
2.1国内较为认可的扶贫指标体系简介
关于扶贫绩效指标体系的研究,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切入分别进行了评价。其中,主要是通过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村民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和财政扶贫方面进行指标构建及评价。
在具体的评价方法选择上,李兴江、陈怀叶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村民能力建设三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参与式扶贫进行了研究;焦克源、徐彦平则是基于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线扶贫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李毅等人在对扶贫项目绩效评价时,采用了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评价。
2.2使用的分析方法及软件
根据前人研究基础,结合西藏自治区扶贫实际,本文所选取的分析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对所掌握的数据通过降维处理,优化指标,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在之前多指标的基础上通过检验进而提取新指标。同时,在保证信息不缺失的前提下,将原来复杂的指标替换为不相关的几个综合指标,整个指标分析的过程变得更加简洁明了。除此之外,本文所采取的分析方法也避免了指标评价时人为因素的主观影响,所评价的结果也是更加准确。
运用SPSS 22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计算主成分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特征值以及特征向量等数据,并以此为基础绘制西藏扶贫工作伴随着时间发展的综合评价图。
2.3主成分分析法在西藏扶贫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2.3.1西藏扶贫绩效评价依据的数据
由于数据可得性存有困难,所以我们以国家统计局网站、2016年西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年鉴2015》、《西藏自治区统计年鉴2015》等作为数据来源,选取2000—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数据见表2、表3、表4、表5。
表2、表3、表4、表5数据来源:西藏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
2.3.2具体的分析过程
(1)原始数据的处理。12个评价指标中包含正、负指标,为使数据具有可分析性,将负指标取倒数转为正指标,并进行标准化处理。
(2)原始数据检验。本文运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对12个指标进行适用性检验,KMO检验值为[0,0.5]则不适用主成分分析;值在[0.5,1]则适用主成分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时,即(sig.)小于显著性水平 0.05,则拒绝零假设,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是合适的。
分析:表6—表9,KMO检验值,均≧0.5,适用主成分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sig.)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 0.05,拒绝零假设,适用主成分分析。
(3)实证分析过程。
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四个子系统的12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经降维处理,计算指标的特征值与贡献率。当所选取的指标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大于85%时,那么此指标便为我们要提取的主成分。具体结果如表10所示。
分析:由表11、图1我们可以得知,西藏扶贫工作绩效既有成就又存在不足,且每个子系统中都有主成分,对西藏的扶贫起到促进作用,总趋势呈现正向。
3西藏扶贫绩效综合评价
经过对四个子系统共计12项二级指标进行降维因子分析,找出影响西藏扶贫工作绩效的主要成分。据第四章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西藏自治区的扶贫工作绩效,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
3.1整体分析
根据表11西藏自治区扶贫绩效评价各子系统成分分析一览表,图1依据综合主成分值绘制的西藏扶贫绩效总体趋势图,可以得知反贫困、经济、社会、生存等四个子系统中每个子系统都含有主成分,具有一定的贡献率,对西藏的扶贫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整体的扶贫绩效总体评价趋势图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西藏自治区的扶贫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3.2各子系统分析
3.2.1反贫困子系统分析
农牧民纯收入为反贫困子系统主成分,恩格尔系数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为非主成分。由此我们得知,西藏的扶贫主体较为单一,扶贫工作虽提高了农牧民的
纯收入,但并未改善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无法满足需求;人均粮食占有量未能入围,说明西藏的地理环境为扶贫工作的制约因素,易造成的返贫现象。
3.2.2经济因素子系统分析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为经济子系统的为主成分,说明财政收入的增加对扶贫工作起促进作用。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农牧业产值比重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非主成分,且贡献率很小,说明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产业结构有待改善。
3.2.3社会因素子系统分析
移动电话普及率、儿童在学率为社会因素的非主成分。说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日后西藏扶贫工作的重心在于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开发方面。
3.2.4生存环境子系统分析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生存环境中的主成分,互联网上网人数比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为非主成分。证明西藏的扶贫工作侧重于改善居住环境,对现代化设施的建设还不够重视等。
参考文献
[1]黄承伟.中国反贫困:理论、方法、战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R].2011.
[3]许源源.中国农村扶贫瞄准问题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6.
[4]咎惠芳.我国政府扶贫开发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D].郑州:郑州大学,2007.
[5]李泉,王茜.贫困的度量:贫困线与公理化标准[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