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利共赢下的西藏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2017-09-12蒙媛王婉王发莉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4期
关键词:飞地西藏经济

蒙媛 王婉 王发莉

摘要:梳理了国内外文献,明确飞地经济的概念、类型与特征,用SWOT分析法对西藏发展飞地经济分析,提出“西藏特点”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西藏引入飞地经济,对促进西藏与区外省市的共同发展、缩小区域间差距、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一种新路子。

关键字:互利共赢;西藏;飞地经济模式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4.005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下,经济增速降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已成为主流。在此背景下,西藏经济发展面临机会与挑战。近五年,西藏经济增速仍保持两位数,表明西藏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另一方面,西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成为整个西藏所高度关注的问题。飞地经济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使西藏快速融入发达经济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西藏发展飞地经济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资源合理配置,产业优化升级,缩小区域间差距,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加速西藏精准脱贫步伐;促进边疆稳定与民族繁荣,为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的环境。

1文献综述及飞地经济

飞地起初是一个地理学概念,指位于其它国家境内与本国不相接壤的领土,或者是指在同一国内位于某一行政区域内却被为另一行政区域所管辖的土地;飞地既在國与国间发生,也可在一个国内的不同区域行政间,飞地型城镇是其中一种。

1.1文献综述

Min Zhou将“飞地经济”定义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的行政地区冲破原有体制和机制的枷锁,通过规划、税收分配等方式,进行跨空间的行政管理与经济开发,资源互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的。此概念得到普遍认可。“飞地经济”概念是建立在非均衡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及梯度推移等为基础上。刘小平认为“飞地经济”是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与原区有相分离性、区域间经济相联系的地区经济模式。李瑜认为“飞地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崭新形式,将它引到经济领域,分析不同区域间在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背景下怎样发展的一种模式。张春燕强调飞地经济是指在行政上互不隶属的两个地区,因经济发展需要,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前提,实行跨区域的管理和经济开发,最终实现利益共享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此概念与Min Zhou完全一致,只在具体表述有细微差异,本文飞地经济概念采用张春燕观点。

1.2飞地经济的特征

1.2.1地域上分离性

这要求飞地经济发展在不同行政区域内进行。城市因各种条件限制,无法满足自身经济所需,只能寻求与其他地区合作,在地域上存在分离性。

1.2.2资源上互补性

它是飞地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飞地经济合作中,双方是为了获取无法获得或取得机会成本太高的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1.2.3目标上互利共赢

它是双方合作的关键,影响进程和发展。从发展中享受成果,从成果中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1.3飞地经济的类型

按投资方式划为飞出地投资型、飞入地投资型和两地共投型;以形成原因分为集约用地型、优势互补型和产业梯度转移型;按飞出地与飞入地的行政所属特征分为跨国飞地经济、跨省飞地经济与省内飞地经济;按飞地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导者类型分为政府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

1.4两种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

1.4.1区域合作“飞地经济”模式

它是在不调整行政区划的前提下,需政府用合作与沟通的方式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给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路径。“长三角”是典型代表,它缓和了区域经济与行政区划间的张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实现双方整体利益最大化;只强调参与主体获益,却未细化收益分配问题。

1.4.2特色产业“飞地经济”模式

它是经济存在差异性和互补性的基础上进行。皖北地区发展“飞地经济”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协调区域间经济、环境、资源、利益分配等关系, 拓宽经济发展空间,把资源优势转成经济优势,达到互利共赢。它为统筹东部、中部和西部发展提供了一种恰当的合作方式。避免“孤岛现象”,防止丧失自身优势。

2SWOT分析西藏飞地经济发展

SWOT分析法由韦里克提出,被用于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是一种详细分析经济活动战略地位的重要方法。

2.1西藏发展飞地经济的优势(S)与劣势(W)因素

优势(S)分析:(1)政策。我国援藏计划已到第七批,从资金援藏到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等多种形式并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继续加大中央对西藏发展支持力度,完善各种扶持政策,继续执行“收入全留、补助递增、专项扶持”的财税优惠政策,为其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资源禀赋。西藏矿产资源、水能、地热蕴藏、生物资源、森林资源很丰裕;其盐湖矿产开发利用前景巨大。西藏有著名的1A—5A级旅游景区,西藏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旅游景区建设体系,旅游业要素优势明显。2015年西藏旅游业与该区生产总值的相关性是0988,西藏旅游总收入在本区生产总值中贡献率最大,把旅游资源优势变成经济效益,促进其经济发展。(3)市场空间。西藏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其经济连续八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发展潜力大、市场空间广。(4)环境。西藏是世界目前唯一一个未被污染的地方,当地正确处理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为发展绿色经济、生态旅游提供环境的优势。劣势(W)分析:(1)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上,高寒缺氧、冻土、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一旦被破坏,难以恢复。(2)技术。当地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培养的各类技术人才数量和质量有限,受环境影响,引进技术人员数量极为有限,人力资源缺乏,造成技术发展落后。(3)交通网络。因自身处于偏远地区,地质结构复杂,高额的各类成本,交通工具以铁路为主,制约了当地交通网络的发展。endprint

2.2西藏發展飞地经济的机会(O)与威胁(T)分析

机会(O)分析: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界,与南亚、东南亚地区接壤,是通往南亚与东南亚的重要通道。近几年,西藏已成为我国内地通往尼泊尔、印度等南亚国家的重要桥梁之一;也是与南亚国家进行经贸合作的前沿窗口。西藏是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为其发展提供动力。威胁(T)分析:(1)市场竞争 西藏生态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与它毗邻的省份旅游资源有较大同质性,有较为类似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相似性,旅游产品之间替代性强,这对西藏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压力。(2)反动势力 国际地位提升,我国要面对更复杂的国际环境,一些反动势力对我国边疆地区虎视眈眈,企图分裂祖国,因此我们要高度警惕这种威胁。

3西藏发展飞地经济模式

3.1区域合作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3.1.1跨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西藏与南亚国家的产业有互补性。农产品差异:印度粮食产出大,畜产品很少,而西藏畜产品多,粮食等其他农产品规模小;在工业品差异:印度钢铁、工业等发展较快,西藏工业原料、化工产品的产出较多,这表明西藏与周边国家在产业上有一定的互补性,飞地经济发展有巨大潜力。

3.1.2跨省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新疆蕴藏丰富的矿物产资源,如:铜、铅矿、玉石等,四川富有钒、钛、铬等多种有色金属。青海盐湖资源丰裕,水电行业发展迅速。云南是个资源大省,铜矿、锡矿等多种有色金属产量位居全国首位。随着青藏铁路建成、川藏线开通,西藏与外界联系更加密切,针对西藏独特资源优势,西藏与青海、四川等地可建立飞地经济的合作。

3.2特色产业的“飞地经济”模式

3.2.1西藏旅游业的飞地发展

2015年西藏GDP为1026.39亿元,其旅游业总收入为281.92亿元,其占第三产业的51.06%,旅游业已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西藏是以藏族为主的地区,至今仍保留独特的风土人情,如:传统服饰、传统美食、拉萨雪顿节、昌都“康巴文化艺术节”、日喀则“珠峰文化节”藏历新年等,这些文化气韵吸引外来游客。因此,西藏应利用自己独特资源、政策扶持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西藏旅游业的飞地发展。

3.2.2高原特色产品的飞地发展

随着进藏路线的增多,来藏旅游人增加,西藏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高原特色产业的发展。高原特色产品的飞地发展把西藏作为飞入地,西藏企业凭借自身已有的高原特色产物,利用本地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外地企业作为飞出地,拥有先进设备、技术、资金等,两者可以进行高原特色产品的生产与加工,生产西藏高原特色产品,用“互联网+”销售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达到协同发展。

3.2.3清洁能源行业的飞地发展

环境污染的加重,清洁能源行业快速发展。西藏本地企业作为清洁能源行业的飞入地,具有土地、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成本优势,却利用率低、技术落伍、管理理念落后;而外来企业作为飞出地提供先进技术、雄厚资金、优秀人才等,缺乏原材料,生产成本高,权衡利弊,两者可合作,共同开发清洁能源,实现清洁能源行业的飞地。民族手工业的飞地发展 西藏民族手工业是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标签。其中特色民族手工产品有:唐卡、藏刀、藏毯、氆氇等。西藏民族手工业的飞地发展即是西藏作为“飞地经济”飞入地,具有原材料、劳动成本优势,但缺乏技术、资金,飞出地企业可提供资金、先进技术、生产设备等,两者配合,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先锋.“飞地”型城镇研究:一个新的理论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03,(12)

[2]Min Zhou.China town: The socioeconomic potential of an urban Enclave[M].Temple University Pres,1992.

[3]李具恒,李国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整合与创新:基于梯度推移理论内在机理的扩展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9498.

[4]李骏阳,夏惠芳.开发区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2):5560.

[5]黄丹晨.产业飞地的形成与发展[J].科协论坛,2010,(1):130131.

[6]李瑜.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07,(31):451432.

[7]张春燕.“飞地经济”模式下环渤海区域政府合作机制探究[J].产权导刊, 2014,(7):3639.

[8]李虹霖.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http://www.xinhuanet.com,2016-03-01.

[9]安七一.中国西部概览·西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179:180.

[10]陈继东.西藏开拓南亚市场的特殊意义与实施对策[J].民族研究,2003,(2):88.endprint

猜你喜欢

飞地西藏经济
都是西藏的“错”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全省首批南北共建科创飞地揭牌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一个人的西藏
“飞地经济”起飞还需助力
西藏:存在与虚无
经济
什么是“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