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考试心理与应对策略

2017-09-12张素萍

教育 2017年35期
关键词:习题高中生考试

张素萍

随着对考试研究的精细化,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已成为高中数学考试研究的重点对象。事实证明: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考试心理呈现出密切相关(有正相关,有负相关)。而不少教育同行在介绍考试研究的经验时,也无一例外地強调基于考试心理的策略研究。基于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试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基于学生的考试心理,制订合理的考试策略。

当前高中生的数学考试心理特征

笔者对高中生在数学考试中的心理特征做了量化和质性研究,值得重视的研究结果见下:其一,高中生在数学学科的考试中更容易产生紧张情绪,且这种情绪与考试结果之间呈现出负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学成绩越好的学生往往在考试中越容易紧张;其二,高中生在数学考试中非常注重策略的运用,这种策略运用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相对而言,女生在考试策略的运用上不如男生;其三,高中生能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考试心理与考试策略的作用,十分期待老师教学中在这两个方面给予帮助;其四,考试结果的异常(明显超过或不如预期)会对学生的考试心理与考试策略产生明显的影响(更加自信或不自信)。

以上研究结果给笔者的启发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应对考试应当成为关注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应试而不搞应试教育),而应对考试的研究又不能仅仅是数学习题的研究,因为如果将考试研究的重心放在习题上,那可能就忽视了学生的考试心理与考试策略运用,或者说容易使得习题研究与考试心理及策略研究处于分离的状态。反之,如果将研究的重心放到学生的心理与策略上,那对习题的研究反而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样更容易让习题研究与考试心理及策略研究协调起来。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也更希望老师能本着为提升学生考试能力来实施教学,从而促进他们数学学科能力的发展。

合理制订考试策略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为在高中数学日常教学及考试研究中,需要坚持以生为本,从学生考试心理特征出发,去制订合理高效的考试策略。

在日常解题过程中培养积极的考试心理 平常坦然而考试紧张,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日常的解题过程缺乏考试情境的营造。因此,笔者在日常解题的过程中强调要以考试的心态对待,而给出的具体策略,就是思考“如果在考试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这一题,那我该怎么做”。如给学生呈现这样的试题——设圆满足:①截y轴所得弦长为2;②被x轴分成两段圆弧,其弧长的比为3:1,在满足条件①②的所有圆中,求圆心到直线l:x-2y=0的距离最小的圆的方程。此题呈现之后,学生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特别重要,尽管教师不可能一一把握,但需要让学生记得自己的反应,然后教师进行分类指导:感觉容易的,需要慎重一些;感觉有困难但又熟悉的,可提醒自己寻找类似的习题并回忆解题思路;感觉无法入手的,则可通过分解问题或画草图的方式,逐步探索,以尽可能地寻找到解题办法。这里实际上也有解题策略的意味,这也是笔者需要强调的,就是学生考试心理的指导与培养不是孤立的,只跟学生强调“要细心,不经紧张”之类的话,基本上是没用的。学生的考试自信与稳定心理来源于自己对考试试题的认识,来源于有没有把握,而这种把握,与解题策略密切相关。

在日常考试与习题研究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考试策略 考试策略培养的方法很多,笔者提出的教学策略是将学生置于相对极端的考试环境中,既让学生适应一定的考试强度,又让学生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对考试策略产生高度敏感,这是考试策略真正进入学生内心的有效途径。在阶段性考试或高三每次模拟考试之前,笔者至少要进行一次这样的训练,给出大题量或高难度的试题——不是学生感觉到陌生的试题,而是日常训练题的变式或难度提升,且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这一方法是可以促使学生研究应试策略的;另一种高强度训练则是陌生题训练,一学期至少进行两次,这样的专题训练之后,学生往往能认识绝大多数“陌生”,这只是情境的“陌生”,所用到的解题工具其实还是一样的,而这一认识本身就是考试策略的形成。

养成解题及考试后深度反思的习惯 无论是良好的考试心理培养,还是考试策略的把握,本质上都是学生自己反思总结的结果。而教师的点拨,也只有引发学生共鸣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日常解题或考试之后,可让学生深刻反思:用什么办法才能让自己考试时“适度紧张”?不同的试题分别应用什么样的策略?这样的问题常常能够驱动学生面向考试深度反思,从而形成符合学生个体需要的心理调适措施与考试策略。

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第一要素是考试心理,考试心理进而会影响考试策略的运用。因此,考试心理可以说是教师首先需要关注的因素。在培养学生成熟考试心理的过程中,教师可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引领性的作用。笔者强烈地感觉到,就数学这门学科而言,说教的作用真的是不大,唯一有效的干预策略,就是在学生明显关心自己的考试心理时,教师及时介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个体十分了解,知道一旦介入之后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干预策略。做到这一点也不太难,因为尽管介入时面向的可能是个体,但只要在日常教学中就有这样的意识,知道哪个学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由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分析可得),也就能进行准确的干预了。

参考文献

[1]李赟.高中生数学考试心理和考试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2]杜乃波.调整心理巧答题,减少失误夺高分——谈高中数学的考试策略和技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1):26-26.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题高中生考试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抓住习题深探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