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9-12张黎
张黎
摘 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切教育行为的灵魂,如何在小学语文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的分析,来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尽快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而素质教育中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能力之中,更应优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小学语文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问题意识着手,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1]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有些学生因为胆子小、缺乏自信而害怕或不愿提问;有些学生因为老师太占优势而不会或不善于提问。第一个学生,他们不是缺乏问题意识,仅仅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原因而产生的隐性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把这种内隐意识转变为显性状态,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提问,敢于提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一个人感到“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的时候,人的创新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绩效和发展水平。创造这样一个轻松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充满爱和尊重,让学生们知道课堂上只要有问题就大胆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的担忧和警惕,大胆地表达处理,一个好问题,教师要赞美;问题是不好,老师也应该表扬。这将鼓励学生消除心理上的顾虑,在这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能自由地表达学生的思想,许多新颖观念也会不断出现。在学习《七步诗》这首借物喻人的古诗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是教师朗诵古诗,小学生跟着教师朗诵古诗,之后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背诵古诗。当小学生对古诗熟悉了,教师就对古诗内容进行讲解。这种对古诗的讲解模式十分机械呆板,很难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语文教师不妨改变一下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播放与古诗内容相得益彰的音乐,教师开始朗诵古诗,让学生在音乐中对古诗产生感觉,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当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起来,教师就从小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对古诗进行讲解,还不时地让小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利。[2]
叶澜教授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老师装作听不见,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果严厉地训斥,学生将会泯灭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装聋作哑”,不能“敷衍搪塞”,更不能“严词斥责”。毫无疑问,今天的语文课堂,大部分教师给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部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动于衷,甚至学生是不允许去质疑的。认为是学生制造麻烦,浪费时间,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老师在教学和教师的课堂上说:“自然的许多生物可以扮演人类的老师。人类学习鱼,发明潜水艇,人类研究鸟类,发明飞机……”老师的话还没说完,突然被一个学生打断了:“老师,人类难道不能发明一艘像潜艇一样的飞机吗?”老师听了有点生气:“没有这样的事!”“老师,这是难道不是有可能的吗?”另一个学生说。老师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挑战,于是很生气地说:“等你们都成发明家了,再来!”然后继续讲课。遗憾的是,学生可贵的问题意识在不恰当的“土壤”中消失了。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出格”,鼓励质疑,创造一个有利于课堂中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思维,学生可以讨论潜艇和飞机的特点不同,结果也会不同。也许那既像潜水艇又像飞机的东西将会被这些学生制造出来。可以看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成功的思维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知识与思维是成长的关键。我国大多数小学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仍然将考核作为学习的主要标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不够重视,达不到新课程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标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从多个方面实现。例如,在提问当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如果能够提出一个有悬念、有趣味的问题,就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寻找答案,最终获得学习的快乐。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北京》这一课时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先提问“为什么我国首都是北京,北京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有什么区别,大家知道北京有多繁华吗?”等问题。通过教师的预先提问能够促使学生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要将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变他们的不会或不善于问问题,因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除了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还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使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认真设计问题。只有教师善于提问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善于提问和解决问题的学生。在教学时,应该告诉学生可以从课题、文中矛盾处、细节处、结尾处设疑,还可以从语言表达的特别处提出问题。
1.从课题出发提出问题。许多题目包含有宝贵的问题供学生提问。学习新课可以引导学生从课题中提出来一些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提问,而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提问习惯。新课的教学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形成。比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开始就有学生提出:“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威尼斯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生不仅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而且发现课文中还讲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高超,以及威尼斯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此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展开想象,畅所欲言。学生就会从不受约束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endprint
随着年级的增加,从课题出发提出问题,如果学生只满足于提出一般的问题,那就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来思考较为深入的问题了。
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学材料和学习期间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提出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还要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科的第一印象,或是对文本预览抓住文本特点的基础上提问题。比如,本课教学可以教学生们提,“这篇文章使用了很多数据,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抓住教材的特点,多思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语文的核心素质。
2.从文本的矛盾中提出问题。要找到文本的矛盾,必须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进行分析。例如,教《黄继光》一课,可以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把握两个看似矛盾的地方,展开教学、指导思想,学习提问方法。学生可以先自己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而后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疑、查字典解疑、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疑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通過这样方式,这样积极的思考,学生不仅学会了提问的方法,而且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3.在课文结尾处提问。有些文本在结尾处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思考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可以指导学生培养和创造思维。例如,在《猴王出世》教学中,大部分教学设计都在强调自主学习课文、感受石猴形象、领略名著魅力,最终教学落脚点大多都落在把握石猴的形象,而其中对石猴的性格分析则一笔带过。这恰恰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的启示和影响。就《猴王出世》而言,教师在分析石猴性格时分析到石猴性格当中的勇敢,但文中提出当石猴进入水帘洞时,其他的猴子受到石猴的影响也跳入水帘洞中。这就说明石猴不仅是勇敢的问题,而是在未知的事物面前能够做到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文章当中所表达的情感。
结语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本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进行教学,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及关键,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处理好问题材料,从提高学生质疑的自信心开始,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桂锡康.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青年与社会, 2014(9).
[2]范贤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读书文摘, 2017(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