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制度里的“宽度”

2017-09-12朱泽宏

教育 2017年35期
关键词:宽度师生制度

朱泽宏

从个体到集体、再到大社会,如果没有“制”和“度”的量化约束,社会秩序必然混乱不堪。学生的管理也如此,其必然因循制度而实践,尊崇制度的严肃性和科学性而优化、发展各项工作。然而,正应为制度的本质源于人的思想观念和志趣追求,所以它并不是铁板一块,冷酷无情。教师如果能够合理挖掘并利用制度所隐含的宽容度,就能给予学生更宽广的成长平台。当前教育管理制度模板化,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教师必通过智慧调控和科学把握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历练空间。寻找制度里的宽度,让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担当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基于此,也对教师的育人素养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定义制度里的“宽度”

一位教师在每周一的环境卫生大检查中,遇到了这样一个棘手问题:窗角,该不该留下一张蛛网?原来教室一角一直有一张蛛网,学生被蜘蛛坚持不懈的织网精神感动,早把它当作教室的一员,亲切地称之为“蜘蛛侠”了。而留下它,就是卫生不合格,班级评分就落后。怎样才能让这蛛网的美丽超乎学校的卫生制度,既能留下,又能悦乎众人?通过师生之间分析讨论,大家决定用彩纸剪成四角的窗花,粘贴在蛛网的四围,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果然,这幅“画”受到检查师生的一致赞许,环境卫生检查过关。

所以,制度不是没有“宽度”的,它是师生在“是”与“非”之间的智慧调控与把握、表现为合情取舍与合理平衡,是一种有益于学生思想和志趣健康成长的灵活手段。

拓展“宽度”,形成育人效应

它首先给予学生广阔的思辨空间 中学阶段,学生是非观念的形成尚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会在狭窄的思想空间里机械性思考、下意识地抉择、小心翼翼地实践。这种呈起伏状的过程常常表现为对制度的恐惧与自身个性展示之间所形成的矛盾心理。过去,我们常常要求学生按制度应该怎么做,守纪律不能怎么做,把学生桎梏在一个圈子里。如果这个“圈子”过于死板,学生的率真性和创造性就会遭遇挫伤,学生的思想从此缺乏了思辨性。一旦人生的起步阶段缺少冲击力,可贵的逆向性、挑战性的思维空间则随之缺失,孩子们的成长就是一个模板铸造出来,人才必然没有创新意识和奋发进取意识。过分强调制度的严肃性,好像它一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完全保障,制度就变成了孙猴头上的“紧箍咒”,使得学生没有了思辨历练,又何谈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呢?

学生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也由此产生 也许我们为了重拾一个孩子的自信心而考试“作弊”,也许我们为了一个“留守”孩子的自闭而去“撒谎”等。要寻找制度里的宽度,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道德质疑的风险,都面临着被批评、被处罚的后果。挑战日常规则的宽容度,也是挑战自我的过程。在这样的挑战过程中,很多学生有了男子汉的感觉,觉得自己能够义无反顾地去承担很多东西了。这种承担,就是担当意识和责任感。

成为增添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在班级活动或者处理一些班务过程中,有些教师常常放不开手,喜欢大包大揽,自我主宰。这还是教师潜意识里的“高”和“大”在作祟,总感觉自己代表纪律和制度,代表尊严和权威。这就导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自为营,拉开了距离,削弱了活动的功能性。寻找制度里的宽度,其重要特色是杜绝师生个人行为,强调集体行动,是集体的决策与决断。在班务活动的执行过程中,关乎“怎样做”“什么时候做”“谁去做”等方面的問题,教师只做一位倡导者、牵引者、参与者,与所有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思考。让学生在快乐自由的氛围中自主决定、自我监督、自我践行,进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共同决议,人人都平等参与,人人都为之而倾心倾力,人人都为之去担当一份责任;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则自然而然地产生。

拓展“宽度”,历练教师智慧

考验教师对制度与人性化的把控 制度与人性化这两个东西本来就是一对矛盾的二元,但是只要合理调配的话,二者必然能统一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简单来说,以学生这个要素为主体,科学、有度地满足和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态与愿望,促进班集体人心所向,学生也必然能产生遵守纪律、遵守制度的高度自觉性。所谓“科学”,即指符合青少年健康成长规律的正确性;所谓“有度”,即指在学校和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灵活性与随机性的把握。教师不要因制度的苛刻而随意放弃人性化空间的探索创造,也不要因追随学生的个性化自由而草率地否定制度的严肃性。

促进教师审美情趣的凝练与提升 把握一事一物的内涵,带领学生充分挖掘其中的深层境界,是教师所必须拥有的功夫。作为教师,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尤其重要。教师必须预测事件、洞悉事件及事物的解剖价值——即寻找制度里的宽度的价值所在;然后再把这份价值透彻地渲染——凝练——展示,进而引导学生真挚地感悟——聚力——升华,最后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合力。

不仅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更考验教师的担当精神 因为“宽度”必须屈从于制度,个体的教师也必须服从于学校这个集体。那么,教师会不会在意“出风头”,与学校整体管理“不协调”,过分追求“另类”等批评或碎语呢?如果教师热衷于制度的“神圣”,而不愿牺牲自己的“神圣”,缺乏一种勇于担当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只做一个循规蹈矩的“老好人”,学生则无法享受这个个性化的空间。一个没有突破勇气和牺牲精神的教师,其学生也很难走出平淡而中庸的圈子。

当然,制度里的宽度既不是“钻营”,而不是“投机取巧”,而是要求教师在发现管理制度抹杀了学生的善良和美丽时,临时性地牺牲制度的尊严,最终回到制度的本质上来。

(作者单位:湖北省钟祥市东桥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宽度师生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麻辣师生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