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格局分析
——基于协同理论的视角

2017-09-12李焕焕

山西财税 2017年8期
关键词:区位商唐山石家庄

□ 李焕焕

关于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格局分析
——基于协同理论的视角

□ 李焕焕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继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之后的第三大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地域范围包含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邯郸、衡水、邢台11个地级市,共计13个城市,土地面积21.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5%。2015年,京津冀地区拥有人口1.11亿,约占全国人口的8.08%;地区生产总值为6.9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10.12%。2015年4月,我国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京津冀城市群的地位,为其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契机。尽管京津冀地区相比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拥有更大的综合优势,但是无论是区域整体发展水平还是区域发展收益都要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2015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只有长三角的51.6%,人均GDP只有长三角的70%,而且京津冀内部各城市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甚至在城市群内部出现了“环京津贫困带”。目前学界对京津冀城市群空间格局的分析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结合协同发展理论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为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基础。

一、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态势分析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京津冀地区在“十二五”期间仍然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其经济规模总量由2010年的43954.0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9951.63亿元。从2015年京津冀各城市的GDP总量(表1)上看,北京、天津的GDP总量位居前两位,是京津冀城市群的两个增长极。位居第三位的唐山GDP总量与北京、天津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说明北京和天津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京津为双核心的城市群发展结构,其他城市则居于从属地位。从2015年京津冀13座城市的人均GDP(表1)来看,北京和天津人均GDP已突破10万元,而河北省的人均GDP仅为4.03万元;即使是在河北省内部,经济发展差距也同样明显,唐山市的人均GDP达到了7.8万元,而邢台市的人均GDP仅为2.4万元。由此可见,京津冀各城市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态势十分明显。

此外,京津冀各城市在经济增速方面也呈现不均衡态势。根据表1分析可知,廊坊经济发展最快,其次是天津、北京、石家庄,相比之下邯郸、秦皇岛、唐山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除廊坊外,河北省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速都低于北京、天津的经济增速。这说明在2010-2015年的五年间,京津冀内部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十分悬殊,作为增长极的北京和天津的“极化效应”要大于“扩散效应”,“虹吸效应”较为明显。

表1 2015年京津冀各城市GDP及人均GDP相对于2010年GDP及人均GDP的增长率统计表

二、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能级现状分析

城市的经济能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具体来说,城市能级指数主要包括GDP能级指数和三次产业能级指数。可以通过比较各个城市的GDP能级、三次产业能级的差异,进而反映各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以及对区域的影响能力差异。城市经济能级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Ei为GDP能级指数或三次产业能级指数,Fi为i城市GDP数值或三次产业的产值,n为研究的城市群中的城市数量。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得到的计算结果见表2。根据图表分析可知:北京、天津的地区生产总值能级指数远高于京津冀区域内的其他城市,唐山、石家庄在地区生产总值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在第一产业上具有较强的区域影响力的城市依次为唐山、石家庄、保定、邯郸;在第二产业上具有较强的区域影响力的城市依次为天津、北京、唐山、石家庄;第三产业上具有较强的区域影响力的城市依次为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根据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北京、天津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两大核心城市,具有很强的辐射影响能力,唐山、石家庄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也具有一定的辐射影响能力。

三、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联系分析

基于上述城市能级的分析结果可知,京津冀己经初步形成围绕北京、天津两大经济中心为核心和以石家庄、唐山为区域中心的圈层结构。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经济联系是基于经济层面,各层级区域基于生产要素、信息、服务等互换活动的联系,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区域劳动分工的结果。在城市经济联系领域,引力模型被广泛采用,引力模型是由牛顿万有引力公式衍生而来,用来测度两个区域间经济相互作用力的强弱,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Rij是i城市对j城市的经济引力,即两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Pi,Pj分别为i城市和j城市的人口数量(万人);Vi,Vj分别为两城市的GDP数值;Dij为两城市的空间距离(km)。

表2 2015年京津冀各城市经济能级指数表

此外,为了进一步测度某个城市经济辐射被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的接受程度,进一步引入经济联系隶属度这一概念,配合引力模型更清晰地反映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其基本公式如下:

其中,Lij表示i城市与j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隶属度,Rij表示两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

根据上述公式以及相关的统计数据计算得到表3。表3反映了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4座城市与京津冀其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情况。由表3可见,4座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差异较大,按照经济联系强度的大小,可将经济联系大致分为以下三个级别:

(1)紧密联系(经济联系强度≥300)。北京与廊坊、天津、保定、唐山、沧州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天津与北京、廊坊、唐山、沧州、保定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唐山与天津、北京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石家庄与保定经济联系较为紧密。

(2)一般联系(100≤经济联系强度<300)。北京与石家庄、张家口、承德有一定程度的经济联系;天津与石家庄有一定程度的经济联系;唐山与廊坊有一定程度的经济联系;石家庄与北京、邢台、天津、衡水有一定程度的经济联系。

(3)松散联系(经济联系强度<100)。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与城市群中剩余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为松散联系。

以上的分组结果表明:与北京、天津这两座核心城市联系较为密切的城市在空间上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的周边区域,周边城市的发展非常依赖于北京、天津的经济带动作用,但由于京津冀城市群形状较为狭长,南北间的距离较远,以至于京津对于距离其较远的城市的经济影响力较弱,不利于这部分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共生协同发展。尽管石家庄与距离较近的保定、邢台、衡水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经济联系,但石家庄、唐山作为区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对其他城市的经济影响能力较弱。综上所述,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以京津为中心,向外依次减弱,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影响力明显不足,使得外围城市与中心城市的联系度普遍偏低,整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一体化进程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产业专业化程度分析

城市间协同发展以产业分工为基础,因此为了测度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三种产业的产业分工情况,引入区位商的概念。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反映某地区某一行业的规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从而明确各地区在区域产业分工和经济发展中功能的差异性,进而能够为我们分析区域产业分工合作、协同发展明确方向。区位商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im为i城市m产业的区位商,Cim为i城市m产业的产值,Ci为i城市地区的产值,Cm为全国m产业的产值,C为全国的产业总产值。

一般地,若区位商值大于1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和产业集聚能力;当区位商小于或等于1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专业化程度较低,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竞争力和集聚能力较弱。

对京津冀各城市三产业的区位商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见表4):

(1)北京市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区位商分别是0.069、0.482、1.587,其中第三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说明北京市第三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集聚能力较强,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比较优势。

(2)天津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 0.142、1.138、1.039,说明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集聚力和竞争力较强。

(3)在河北省的城市中,第一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有唐山、石家庄、沧州、保定、邯郸、邢台、张家口、承德、秦皇岛、衡水;第二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有唐山、石家庄、沧州、保定、邯郸、廊坊、邢台、承德、衡水;没有第三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

综上所述,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北京、天津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两座城市的产业分工不明显,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就京津冀整个城市群来看,产业层次关联度较低,产业趋同现象较为严重,群内各城市联系松散,关联性差,缺乏明显的产业分工。各城市产业单独发展,自成一派,使群内合作、互补的条件减弱。

表3 2015年京津冀中心城市与各城市经济联系度统计表

表4 2015年京津冀各城市三产业区位商统计表

五、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双核空间格局的极化效应显著。北京、天津在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很强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影响能力,区域中心城市石家庄、唐山的存在感较弱,外围城市间的相互吸引力明显不足。城市规模和经济集聚效益差距较大,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意识较为薄弱,使得彼此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导致产业层次关联度较低,产业结构趋同严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协调发展格局难以实现。

为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首先应打破城市间的行政区划,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充分发挥北京、天津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石家庄、唐山等区域重点城市的经济建设,以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由双中心向多中心模式的转变;其次,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强化自身的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集聚,使城市群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最后,京津冀城市群应以协同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强合作与联系,改变目前各自为政的局面,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韩 婷

猜你喜欢

区位商唐山石家庄
石家庄晓进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唐山香酥饹馇圈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王大根
梁丛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人民币缘何诞生在石家庄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