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指挥中预备拍的运用

2017-09-11刘旭

西部论丛 2017年1期
关键词:指挥合唱

刘旭

摘 要:作为指挥最基本最重要技术的预备拍,在时间上虽然短暂,但这一动作做的准确与否、明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良好表达和整体的演唱效果。预备拍动作的基本意义就是要向队员暗示出开始歌唱或者收束的指令,从而带领队员整齐地投入表演。在作品开始地方的预备拍一般包括召集队员注意、预备姿势、预备拍与起唱拍等四个环节。在作品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休止拍或带有自由延长号的小节线的地方,指挥者都要达成准确的预备拍。本文仅对作品开始部分的预备拍略作探讨。

关键词:合唱;指挥;预备拍

预备拍,是指挥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技术。它在时间上虽然短暂,但这一动作做的准确与否,明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良好表达和整体的演唱效果。预备拍动作的基本意义就是要向队员暗示出开始歌唱或者收束的指令,从而带领队员整齐地投入表演。在作品开始地方的预备拍一般包括召集队员注意、预备姿势、预备拍与起唱拍等四个环节。

1预备拍的重要性

1.1对于合唱团呼吸的重要性

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一种,因此呼吸对于合唱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乐曲起唱时,指挥双手击出预备拍的同时,还要带领全体合唱队员一块进行吸气,使合唱队从指挥的手势动作和吸气动作中得到预备内容的提示。由于节奏、速度、力度和乐曲情感的要求不同,采用的呼吸方法也就不同。一般来说快速的歌曲呼吸要短促,采用急吸,比如快速热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活泼诙谐的《闲聊波尔卡》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当歌曲后半拍起拍,即使整个歌曲并不是快速的也需要用急吸,比如《义勇军进行曲》。而速度是中速、稍慢的,预备拍的呼吸就相应的舒缓一些,比如《嘎哦丽泰》、《大海啊,故乡》。除了在歌曲起唱时的预备拍上需要同步给出呼吸之外,歌曲中所有换气的地方和不同声部进口的地方都要做到预备拍上给呼吸,当合唱团有了良好的呼吸提示,不仅歌曲的起唱会整齐划一,而且声音因为有了气息的支持也会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

1.2预备拍对于速度控制的重要性

预备拍是提示歌曲的速度的关键,起拍快,演唱的速度就快,起拍慢,则演唱的速度就慢。具体做法是在正式击拍之前,先在心里确定即将开始的歌曲速度,在预备拍时按照心里想的速度抬手并同步呼吸,预备拍就击打出来了。如果在预备拍上做出明显的速度预示,那么无须击打起拍,合唱队员就能够领略到指挥在速度方面的要求,演唱出的歌声也就会整齐统一。有些歌曲中各个乐段运用速度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如《在太行山上》A段是慢速,表现庄严肃穆的烽火战场,B段用快速热情的演唱表现太行山上革命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的信心,在A、B衔接处要用快速的预备拍来提示合唱团B段的速度。还有一些歌曲在结尾处有明显的漸慢给观众以终止感,也需要在渐慢的乐句前作出慢速的预备拍来提示合唱团。对于弱起作品的预备拍,也应该是在心里先确定歌曲开始的速度,如果作品是强拍的后半拍起就在强拍的前半拍抬手预备,如《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如果是弱拍的后半拍起就在弱拍的前半拍抬手预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虽然给人的感觉弱起的预备拍会较快,那是因为预备拍只有半拍的时间,速度上和整拍预备拍应该是一致的。

1.3预备拍对于力度控制的重要性

指挥对力度的处理首先表现在指挥动作的力度上,有力的击拍表示强奏,松弛、乏力的动作表示弱奏。[2]在预备拍上指挥的动作幅度大,用的力量大,合唱团会得到强音的预示,动作幅度小,用力轻微,合唱团会得到弱音的预示。因此在预备拍上将下一句音乐需要的力度准确的启示给合唱团是十分必要的。比如作品《大江东去》,起唱就是强音,指挥在预备拍上要有力的抬手同时做深吸气,再配合表情上强的提示,合唱队员就能整齐有力的起唱了;作品《山在虚无飘渺间》起唱是有控制的弱音,指挥就要在预备拍上轻轻抬手同时缓慢的深吸气,表情上做出弱音的提示,这样可以帮助合唱团在第一句就找到作品中需要的轻柔飘渺的声音,表现出烟雾缭绕的蓬莱仙境。指挥在预备拍上作出强弱的提示,还能够起到美化指挥动作的作用,比如强音的指挥,如果预备拍上没有提示,在起拍后的指挥动作上就需要很大的力气,容易使动作僵硬,身体发紧,合唱团也会因为感受到过大的压力而出现喊着唱,白着唱,声音位置和音色都容易出问题。如果在预备拍上作出强的预示,合唱团领会到指挥的意图后,在演唱的过程中即使指挥的动作力度不是特别夸张,也会收到良好的音响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一些大师级的指挥好像不是很费力,但却能获得恢弘的艺术效果,而很多初学指挥的人使了全身的力气却并没有得到想要的音响,诀窍就在于是否把握住了预备拍。

2预备拍的运用

2.1三步起(收)拍论

相对两步起收拍论而言,三步起(收)拍论多了“注意”步骤。显而易见,“注意”步骤能够引发合唱团或乐队注意力的集中,提示即将进入预备拍。而预备拍能否准确切入和进入拍能否高质介入与“注意”步骤的发挥程度密切相关。三步起(收)拍论的后面先后两个步骤分别是预备和起收,预备步骤包括准备线、拍点、吸气的暗示和一条向上“挑起”的反射线,其实施意味着音乐律动已经开始,而吹管乐者合唱队中的演唱者也要准备好吸气;起收步骤要求一定要收在音乐中,要用心去收,而不能为了收而机械地收。而在三个步骤中,预备拍是灵魂和统帅,是三步起收拍论的重点,需要高度重视。

2.2起拍、收拍的预备拍在合唱编排指挥中的应用

(1)起拍的预备拍。起拍的预备拍区分为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预备拍的打法。对于二拍子预备拍打法而言,则可以区分为:从强拍的后半拍起唱的预备拍,如施光南的《祝酒歌》;从强拍起唱的预备拍,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水谣》和斯特劳斯的无伴奏合唱《拨弦波尔卡》;从第二拍起唱的预备拍,如冼星海的合唱曲《在太行山上》;从第二拍后半拍起唱的预备拍,如聂耳作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对于三拍子预备拍打法而言,则可以区分为:从强拍起唱的预备拍,如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中的合唱《村民合唱》;从第二拍起唱的预备拍,如由杜鸣心改编成的合唱曲《内依巴河》;从第二拍后半拍起唱的预备拍,如罗西尼的无伴奏合唱《牧羊少女》的女生声部;从第三拍起唱的预备拍,如勃拉姆斯无伴奏合唱《摇篮曲》;从第三拍后半拍起唱的预备拍,如约翰施特劳斯的《春天圆舞曲》。对于四拍子预备拍打法而言,可以区分为:从强拍起唱的预备拍,如《祖国颂》;从强拍后半拍起唱的预备拍,如:瞿希贤所作的《飞来的花瓣》;从第二拍后半拍起唱的预备拍,如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从第三拍起唱的预备拍,如王震亚编曲的合唱曲《阳关三叠》;从第三拍后半拍起唱的预备拍,如谢功成编曲的新疆民歌《阿拉木汗》;从第四拍起唱的预备拍,如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长江之歌》;从第四拍后半拍起唱的预备拍,如贺绿汀作词作曲的《游击队歌》。

2.2收拍的预备拍

收拍的预备拍区分为快收与慢收、强收与弱收、刚收与柔收六种预备拍的打法。弱收时指挥的手掌以legato“摸”的感觉在身体前方缓慢垂直压下来,强收时指挥以sfozndo锐点型击拍“挑”来收拍;快收时指挥要瞬间突然弹性吸气,慢收时指挥要做出柔缓的吸气动作;刚收时指挥用nonlegato混合型击拍“抡”来收拍,柔收时指挥做出柔软绵长的吸气动作和准备收声手势。

2.3预示不同速度、力度、声部的预备拍在合唱编排指挥中的应用

预示不同速度的预备拍区分为歌曲速度渐慢与渐快、突快与突慢四种预备拍。就歌曲速度渐慢与渐快时预备拍而言,指挥动作幅度需逐渐加大与缩小,挥拍速度同时渐慢与渐快。就歌曲速度突快时预备拍而言,用legato“摸”去打曲线型击拍转为nonlegato混合型击拍“抡”;突慢时指挥作出柔软深情的吸气动作。预示不同力度的预备拍区分为歌曲渐强与渐弱、突强与突弱及歌曲中出现特强音和突强弱音时六种预备拍的打法。就歌曲渐强与渐弱时预备拍打法而言,指挥要用legato“摸”去打曲线型击拍。就歌曲突强与突弱时预备拍打法而言,指挥用sttaccato反弹型击拍“弹”。就歌曲中出现特强音预备拍打法而言,指挥用sfozndo锐点型击拍“挑”。就歌曲中出现突强弱音时预备拍打法而言,指挥需做迅速的吸气动作。预示不同声部的预备拍区分为各声部先后进入时和各声部先后收声时预备拍的打法。就前者而言,如在《黄河大合唱》中的《怒吼吧,黄河》,第十三小节的第四拍是“预备”;就后者而言,如在《掀起你的盖头来》的结尾,结尾倒数第三小节第一拍是“预备”。

3结束语

在合唱艺术活动中,合唱编排指挥是其中心,而打好预备拍则又是合唱编排指挥工作的核心。某种意义而言,如若没有预备拍,音乐将很难进行下去。因此,充分运用“三步起(收)拍论”在合唱学习与实践中的应用成为必然趋势。而作为合唱指挥,在符合作曲家创作意圖的前提下,指挥在打预备拍时需要灵活运用,亦可再度创作,以便更好地展现音乐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强.论合唱指挥中预备拍的运用——评《合唱指挥法(修订版)》[J].新闻爱好者,2017(11):103.

[2]张洪浩.合唱指挥中预备拍的运用[J].艺海,2017(02):52-53.

[3]张黎红.预备拍在合唱指挥教学中的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雷英.论合唱指挥中预备拍的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指挥合唱
新时期中国合唱指挥技术的传承
《初中合唱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大型交响乐团表演中指挥的作用分析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复杂天气情况下空管指挥工作分析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
感受魅力提升能力
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探讨
"指挥"